國家質檢總局于2009年12月4日發布的TSG T7001—2009《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以下簡稱“09版檢規”)已于2010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規則附件A“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內容、要求與方法”中第5.6項內容“旋轉部件的防護”與2002版《電梯檢驗監督規程》(以下稱”02版檢規”)的內容有很大的不同,02版檢規只是規定采用懸臂式曳引輪或鏈輪時需設置旋轉部件的防護裝置,筆者試就兩個版本檢規相關內容作出辨析,以期在日常檢驗中加以應用和掌握。
1、旋轉部件的防護原則
(1)根據標準GB7588-2003第9.7.1條的規定可知,對于電梯曳引輪,無論是否為懸臂結構,都要有防止因曳引繩松弛而脫離曳引輪繩槽的保護,同時要有至少能防止人的肢體被卷入繩與繩輪之間的保護。如果引鋼絲繩沿水平方向或在水平面以上以與水平面不大于90°的任意進入曳引輪(曳引機下置時),還要防止異物進入繩與繩輪間的防護。
(2)根據EN81-1:1998原文解釋,標準GB7588-2003第9.7.1條的含義是:“僅在繩或鏈條沿水平方向或在水平面以上以水平面不大于90。的任意角進入曳引輪、滑輪或鏈輪時需要(此項防護)”。這里的“水平面”是指過進入繩輪的曳引繩與繩輪節圓的切點處所作的水平面。 GB7588-2003第9.7.1條只是針對機房內的繩輪,其防護的最低要求就是能防止人的肢體被卷入繩與繩輪之間。
2、旋轉部件防護裝置的要求
(1)09版檢規中的附件A “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內容、要求與方法”中第5.6項內容與GB7588-2003 之 9.7的規定內容已趨于一致,強化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增加了對曳引輪的保護;要求提供避免異物進入繩與繩槽之間的裝置,需考慮異物的尺寸,但不能被規定,因為保護裝置和繩的間隙與安裝設計有關(繩的繞法,滑輪和曳引輪的位置等)。這個間隙應盡可能地保持小。考慮防護裝置應完全滿足上述GB7588-2003之9.7.1條款,必要時需采用不同的結構型式。
(2)根據GB7588-2003 第9.7.2 條的規定,所采用的保護裝置應能看見旋轉部件,且不妨礙檢查與維護工作.若防護裝置是網孔狀,則其孔洞尺寸應符合GB12265.1-1997的要求。即是EN294《機械安全防止上肢到達危險區的安全距離》等效采用。該要求給出了用于14歲以上人的規則開口安全距離Sr,開口尺寸e相應于方形開口的邊長,圓形開口的直徑和槽形開口的最窄邊尺寸。當開口尺寸大于120mm時,安全距離在EN294中另有規定。
(3)根據通用機械安全標準對機械防護的要求,如果該防護裝置沒有向下延伸到固定物體,應保證該防護裝置至少能夠防護住引曳繩與曳引輪之間距離不大于100mm的上述三角區劃。同時,為防止保護裝置與繩或繩輪之間的間隙有可能產生新的人身傷害,建議此間隙最大不要超過10mm,且越小越好。
(4)對于防止鋼絲繩脫離繩槽的裝置,雖然標準沒有具體要求,但為使其防護實用而有效,建議保護裝置與繩輪頂面之間的間隙不大于70%-80%的曳引繩直徑。
(5)防止人的肢體被卷入繩與繩輪之間的保護裝置,以上置式的曳引機為例(其他布置方式時防護原理同此),主要是防護鋼絲繩進入繩輪的切點以下的繩與曳引輪之間的三角區域。根據防護目的,防護裝置應該主要裝設在人員容易接近的曳引機外側。該防護裝置裝設后,其下部邊緣應該在鋼絲繩與繩輪的切點以下,至于從該切點向下延伸多少,標準沒有明確規定。如果一直向下延伸到固定物體(比如曳引機架、重梁或機房地面)應該是沒有問題。
3、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1)根據筆者平時檢驗中觀察、以及了解得知,有相當數量的采用非懸臂式曳引輪的在用乘客電梯、載貨電梯電梯未設置曳引輪防護裝置,但這類電梯在2010年4月1日前定期檢驗是符合02版檢規要求,但是在2010年4月1日后的定期檢驗中不符合09版檢規的規定要求。
(2)由于兩個版本檢規在執行內容和時間上的差異,對于部分不能滿足09版檢規的要求的電梯,建議依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司(局)函質檢特函〔2004〕29號文件,采取允許按照GB7588-1995及更早期標準生產的電梯,可以對該項目不進行檢驗;或者可以按照《電梯監督檢驗規程》(國質檢鍋[2002]1號)中的有關規定對該項目進行檢驗。具體做法如下:1)電梯供需雙方于新版標準批準發布(2003年第7號[總第55號])公告日期2003年7月28日之前首次簽訂電梯供貨、安裝或改造正式合同的,可以按照該合同約定的標準版本(新版標準或GB7588-1995《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下同),執行電梯安裝或改造后的監督檢驗等工作(以下簡稱驗收工作)。2)電梯供需雙方于2003年7月28日(含)之后簽訂電梯供貨、安裝或改造正式合同的,如該合同中約定的交貨期在2004年12月31日(含)之前的,可以按照該合同約定的標準版本執行驗收工作;如該合同中約定的交貨期在2005年1月1日(含)之后的,必須按照新版標準執行驗收工作。3)上述合同中如沒有約定執行標準的版本,且該合同中約定的交貨期在2004年12月31日(含)之前的,可以按照GB7588-1995標準執行驗收工作;上述合同中沒有約定執行標準的版本,且該合同中約定的交貨期在2005年1月1日(含)之后的,必須按照新版標準執行驗收工作。對2005年1月1日(含)之后出廠、安裝完畢的在用電梯一律按09版檢規和GB7588-2003之9.7的規定要求進行檢驗,即內容為曳引輪、滑輪和鏈輪的防護:即曳引輪、滑輪和鏈輪應根據表2.1設置防護裝置。而對這之前投入使用的電梯不考慮此項要求。
4、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02版檢規主要強調采用懸臂式曳引輪或鏈輪時,防護應符合標準規定。而09版檢規則強調“井道內的導向滑輪、曳引輪和轎架上固定的反繩輪,應設置防護裝置(保護罩和擋繩裝置),以避免懸掛繩脫槽傷人和進入雜物。”即位于機房內的曳引輪、鏈輪、限速器,以及限速器張緊輪均需裝設防護裝置, 以避免:a)人身傷害;b)鋼絲繩或鏈條因松馳而脫離繩槽或鏈輪;c)異物進入繩與繩槽或鏈與鏈輪之間。而為了解決兩個檢規在內容上的不統一,建議對于不同時期生產的電梯只需要符合制造時所采納的標準為宜。
參考文獻:
1.GB7588-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
2.TSG T7001-2009《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
3.EN81-1:1998《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