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現今我國的司法權威面臨著嚴峻的問題,司法機關由于歷史的和現實社會的,外部的和內部的種種原因無法做到完全公正公平,司法不能夠得到民眾的普遍信服,權威受到了削弱、本文就司法權威的現狀和缺失的原因進行闡釋,并且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一些辦法。
關鍵詞:司法權威 民眾 法院 公正
一、中外歷史因素對我國司法權威的影響
儒家主張“為政在人”。在貴族分封制的背景下,各個分封國獨立存在,不需要制定統一而詳盡的法律規范。都是以傳統和習慣為法,“議事以制,不為刑辟”,在決獄時,依據習慣“議”定罪。這就自然地將人置于至關重要的地位。與儒家的“人治”相對,法家提出了“法治”的思想。強調必須不斷地完善成文法,“依法治國”,反對人治。但是,法家的法是統治者的意志的法,集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于一身,實際上也是“人治”,這就把被統治者放在了不公平的弱勢地位,司法不能獨立,這時候的法不可能是公正公平正義的。
西方注重的是法律的作用。亞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個主張良法治國、惡法非法的人,他認為法治的意義在于: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是應該本身制定良好的法律。
二、中國現今的司法權威缺失的現狀及其原因
(一)司法機關權力的被制約
在我國的體制和現實下,司法并不能夠獨立地行使它的權力。我國現行憲法第126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干涉”第131條規定“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查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但是受到傳統文化和司法傳統的影響制約,我國司法體制運行過程帶有明顯的行政化色彩。法院的財力物力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障,這就使法院的人力和財力受制于政府,法院與政府的人員必然地位不能平等。憲法上一府兩院是平等的,三個章是一樣大的,但實際上,最高法院地位卻及不上公安部。
(二)現今我國法官和律師出現的問題
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出現了當事人和委托的律師對法官進行賄賂的現象,有的法官運用自己的權力貪贓枉法、收受賄賂,袒護自己的親人和朋友。這都會損害當事人的正當利益,影響司法公正,破壞司法權威。法官和律師共同涉案的現象屢屢發生,引起社會警醒。上海市法院原來有143名干警配偶從事律師工作,而全市法院在審判、執行部門擔任領導或法官職務的共94人。這組數字引起極大關注,法官的配偶擔任律師,明顯體現了不公正,這急切需要“一方退出”機制的實行。
(三)媒體對司法的影響
媒體對于司法有著很大程度上的曲解,產生對民眾的誤導。媒體有一定的調查事實的能力和評判的能力,但是產生的結論卻缺少嚴密的程序保障和強制的執行效力。經常和司法發出截然不同的聲音,使得對司法進行強烈的質疑和批判。20世紀著名的“謝帕德案件”。外科醫生謝帕德的妻子被謀殺,媒體在審判前就營造出謝帕德就是殺人兇手的輿論氛圍,使得他被判有罪,直到12年才被美國最高法院判處無罪,據后來調查,該陪審團幾乎都看了關于這起案件的報道,對他們對案件的判斷產生了影響。可以看出,媒體主觀性很強烈,司法的判決結果不符合自己的設想時,往往推測或者指責其是一種司法腐敗,而媒體是民眾了解司法的橋梁,民眾遭到誤導,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司法的公信力和權威。
(四)地方保護主義,司法不獨立
我國的基層法院,地方保護主義色彩濃厚。為了維護地方利益,特別是面對經濟糾紛問題的時候,涉及到本地當事人的案件,經常是勉強立案后久托不判,或只收集對本地人有利的證據,或濫用自由裁量權等等。中國人的鄉土意識比較強烈,人情關系的影響很大。司法工作人員必然會偏向本地的當事人。但是一個健全的法治國家,是建立在陌生人社會基礎之上的。可以看出,地方保護主義對司法結果的消極影響,導致審判結果有失公正。
三、樹立司法權威的方法
(一)堅持司法公開公正獨立的原則
司法要公開,“推進司法公開,做到陽光司法,是今年人民法院工作的重點。”最主要的方式是通過互聯網的途徑,中國法院網的改善,各地方法院門戶網站的建設。松園中院領導班子對于司法公開的認識比較明確,松原中院院長呂洪民強調要把司法公開當做法院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和系統工程來抓,由院領導直接負責,采取“一把手負總責,分管副院長負分責,庭室負責人負具體責任”的辦法,司法公開使人們更加接近法院,有利于民眾了解司法,參與司法。司法必須獨立。首先,司法權力由司法機關統一行使,不受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的干預。其次,司法系統的內部應相互獨立,上層法院不得干預下層法院的審判。再次,法官獨立審判,只服從法律。
(二)提高司法的質量和效率
在《法律的經濟分析》一書中,“效率分析”的概念貫穿始末,運用收益和成本的經濟學觀念解析司法運行中的效率問題,司法的運行需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所以,在司法審判,執行的過程中,保證當事人的權益在最短時間最大范圍內得到實現。處理案件追求一次完美完成,縮小再審案件的范圍,進一步地在社會上樹立了司法的權威。
(三)提高法官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
首先,法官應該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質。只有法官個人秉持公正公平,依法辦事,有良知,才能使其他的人相信司法是公正的,司法的權威才能夠樹立起來。必須建立起科學有效的監督考核以及責任追究制度,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杜絕司法腐敗的現象。
法官的業務素質必須得到保證。香港的法官百分之九十都曾經是大律師,并且最少有五年的執業經驗。這樣,法官是有非常豐富的經驗的。并且,法院方面如果想知道一些大律師的能力,會邀請其當臨時法官,進行觀察和訓練。這不僅使得法官對律師有了很透徹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法官擁有的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職業經驗。
綜上所述,我國現階段的司法權威面臨的各方面的問題日益凸顯,究其原因,不僅有歷史上的,更加重要的體現在現實社會中。司法權威面臨著很大威脅,問題還會不斷地出現,有一定的復雜度,需要我們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借鑒國內外的優秀事例,互相配合,才能事實上地攻克難題,重新樹立我們國家的司法權威。
參考文獻:
[1]費正清.美國與中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86-88.
[2]李希光,周慶安.軟實力與全球傳播[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23.
[3]管金倫.法官的法律解釋[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
[4]王曉爍.論中國法官的個案法律解釋權[J].河北大學學報,200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