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推廣已經進行多年,令中國無數民眾收益匪淺。然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在推廣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少問題。本文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現實問題出發,分六大層面詳述了當前養老保險推廣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并從政策和基層推廣兩方面提出了科學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養老保險 基金管理 政策支持 立法保障
一、緒論
現今社會中的養老問題已經迫在眉睫。中國幾千年傳統的“養兒防老”的家庭養老保障體系已經逐漸呈現出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局面。隨著生產和生活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在當今中國農村中,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傳統農村養老體系,逐步向以社會養老和自身積蓄養老為主,家庭養老為補充的社會化養老趨勢體系上上邁進。而這就對農村養老保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國家加大對農村養老保險的投入,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體系得到全面的升級推廣。2009年12月,國務院展開了以探索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農保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它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農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并按國家統一安排。可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已經成為國家大力推廣的民生重點工程。
那么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現狀,究竟情況如何呢?
二、有關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現實問題
(一)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管理水平仍較低。專業性人才資源的缺乏和相關管理體制的缺陷,是新型養老保險發展中的兩大掣肘。另由于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推行保障機構其設置尚不健全,在推廣普及的進程中出現了一些紕漏。尤其是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統一籌集與集中管理一直讓社會各界頭疼不已。籌集養老保險資金款項的問題上, 由于經濟水平的限制,不少村民難以進行投保。而在推廣新型養老保險的過程中,鄉村干部的素養也成為了一個不小的問題。有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籌集的保險金得不到專款專用,被部分鄉村干部擅自挪為他用。更有甚者,部分地區為了完成參保的指標,還出現了一系列強制保險的不良行為。
(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整體保障水平不足、保障的可持續性較低。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在某些地區推廣過程中呈現持續時間短的問題。由于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體系的普及推廣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部分地區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有根據上級部門的指示而導致的“一窩蜂”的行為。部分基層政府機關,違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推廣原則,在無明確立法依據的狀況下,以行政強制手段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推行不力的基層農村組織進行行政處罰。從而極大的影響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推廣和普及,容易導致政策推廣的“三分鐘熱度”。最終造成基層群眾不能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中獲益,甚至收不回自己的資金,最終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推廣產生及其惡劣的影響。
(三)當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財政補貼的力度不足。目前新農村養老保險的推廣普及亟需穩定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盡管當下中央財政反哺農業的大政方針已確定,然而除部分試點地區外,各級財政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健全完善還缺乏專項政策和資金支持,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各項實際工作還面臨諸多困境,極大影響了基層民眾參保的熱情。
(四)當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制度欠合理。首先,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和運營層次不高。當下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運營絕大部分集中在基金管理投資主體資格、技術素養和人才儲備尚不具備的區縣一級機構手中。此類相關機構規模較小、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理論水平不高且容易受到政策導向的影響。其次,新型養老保險基金的增值渠道過于單一。當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一般的增值途徑在于銀行儲蓄和國債購買。然而近年來,銀行利率不斷走低,國債收益率也不被看好,物價水平不斷上漲,導致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困難。再次,國家當下缺乏對基金投資管理的政策規定。由于國家對資金投資管理尚無明確政策規定和規范指導,導致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缺乏明確而統一的整體規范,最終導致基金投資渠道混亂,方向不一,影響收益和保值。最后,國家當前基金治理的整體結構難以有效地實現基金風險控制,基金投資管理工作中的運營、監督、決策三者相互制衡的協同機制仍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
(五)當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在推廣過程中呈現共濟性缺乏、覆蓋面過小且規章規范仍欠穩定。現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在農業地區一般以縣為基準單位進行覆蓋。從普通的保險單位方面講,以縣為單位進行覆蓋所包含的人口已經足夠,在縣內分散商業性意外保險的風險已經足夠,然而當下是面對的是大范圍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僅僅以縣為基準單位進行覆蓋,把養老負擔在縣級覆蓋面內的不同年齡層人口中進行分攤就具有相當的難度。
(六)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在制度設計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一是政府資金支持欠足而且欠穩定,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覆蓋面窄。由于當下政府在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方面的資金支持仍欠足,從而導致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由國家專項補貼為主退化成由個人繳費為主的自主積累模式。不僅容易失去農村養老保險的共濟互助功能,而且缺乏一套吸引民眾進行參保的完善的激勵機制,結果導致基層民眾參保少,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覆蓋面小。二是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待遇設計尚欠合理。據統計現實,當前農村人均養老金僅為53元/月左右。而這部分養老金,隨著物價的上漲,明顯難以有效發揮保障防老的功能,達到預定養老保障的基本目標的更是無從談起。
此外,在調查中發現,基層民眾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整體呈現支持和歡迎態度,認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在不同程度上減輕了自己家庭的養老負擔。然而,被調查的群眾也反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在宣傳推廣中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在于:第一,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辦理手續過于繁瑣。第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推廣中的部分政策的連帶性過強,自主選擇程度不高。第三,部分保險金需要一次繳清,基層家庭負擔過重。
三、對于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推廣的政策建議
第一,在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廣泛尋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資金來源的多元化。現代社會中社會保障事業特別是養老保險是所有社會成員共同的事業。國家和政府應努力引導民眾積極參與社會保障事業,包括參與辦理相關社會保障事務、共同監督和管理社會保障政策實施和制度推廣、參與分擔養老保險繳費等。通過引導民眾的廣泛參保能使社會保障的事業擁有極為堅實的經濟、社會和思想基礎。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來源,應始終堅持貫徹以政策支持和政府扶持為其基礎,鄉村集體經濟、投保個人和城市社會保障系統為其輔助的四層面共同負擔的基本原則。
第二,要建立完備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機制必須擁有完善的法律支持。在此方面,中國可以參照西方國家,將如險種、險種相關費用、投保對象、各類保險給付條件和標準等,到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投資、管理等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各方面,都以立法的形式穩定下來,既給地方政府和基層民眾吃了一顆定心丸,也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機制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立法保障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是農村養老保險機制建立健全的重要保障。
第三,國家協助組織創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專業基金管理公司。由專業的基金管理公司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基金進行科學而規范的投資管理,由政府部門實施間接監管和監控。政府部門不直接參與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投放。在政府的間接監管和監控上,政府部門可通過對于基金投資的比例和方式加以簡單規定,要求實現資產投資運營的多樣化,從而實現有效規避經濟風險、實現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和保值。另外,基金管理公司在實現基金管理的過程中應保證實現資金操作運營的透明度,貫徹嚴謹的資金流通信息的披露制度,方便政府的相關監管部門進行監察審核。只有實現科學合理的基金管理,政府有效地放權和實施監管,才能令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得到更好地推廣普及。
四、對于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層推廣的一些意見
(一)加大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宣傳深度,做到縱橫相協調和統一
首先,在宣傳過程中,宣傳的深度和廣度應得到相當的重視。如派遣相關人員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進行專門講解,為基層民眾有效地答疑解惑,讓更多人清楚地了解政策的變化與走向,激勵基層民眾積極參保。其次,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推廣應伴隨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充分發揮出現代媒體在基層中的宣傳力度,從而令宣傳工作得到最好的效果。
(二)加快農村的經濟建設,促和諧發展。
經濟收入水平低下直接妨礙了養老保險事業的發展,只有提高農村生產力,大力發展經濟,才能讓更多的農民有錢參與此項惠民政策中來。同時政府要加大財政的補貼力度,盡量提高最低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領取標準。
(三)強調服務性政府,完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相關制度。
完善參保、繳費、領取的有關管理制度。簡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辦理手續,多采取委托銀行發放與鄉鎮基層養老保險管理部門現金發放相結合的發放方式。最好政府能統一為不方便的家庭代領并發放,為不方便領的老人提供便利。倍加關注弱勢群體,堅持以人為本。讓家庭經濟困難、孤寡、五保老人能受到更好的照顧。同時希望能將醫療體系、養老體系等社會福利相結合,形成一個較完整的農村社會福利體系,使其覆蓋面更廣,受益面更大,受益程度更深。
參考文獻:
[1]劉春志.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設計[J].中國財政, 2007年第 6期。
[2]薛惠元.農村社會保險中的政府角色定位[J].農業經濟,2007年第 1 0期。
[3]候亮袁,榮建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存在幾個誤區[J].山東勞動保障,2005 (5):40-43.
[4]牟放.西方國家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主要特點[J].經濟研究參考,2006 (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