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數學這門課程,有時會聽到同行這樣認為:數學具有抽象性、精確性和廣泛的應用性特點,老師施教不容易,學生學得也不那么輕松。目前就我們初中學生來講,有一部分同學對數學還是很有興趣的,甚至酷愛這門課,但是有一部分同學學習興趣不是那么濃,表現較被動,還是一小部分同學覺得自已學習成績不太理想,久而久之學習興趣就漸漸的消失了。老師們為了保持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期以來,進行著不懈的發努力,下面我以新課標理念為切入點,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學習興趣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從起始階段教學入手,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常言道:“萬事開頭難,”但是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級數學一開始就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安排了許多豐富有趣的數學知識畫面,并設置了一些學生思考和實踐的小欄目,結合教材內容,還穿插了一些新穎的閱讀材料,對于剛剛踏入初中校園的同學來說,個個帶著新起點的喜悅和家長的重托來到學校,再翻開新的數學課本,一般都感到新鮮有趣,想學好這門課的愿望也較為強烈。因此,教師在這個時候要趁熱打鐵。首先從學生的生活中,舉例說明學習數學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眾所周知“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新課程理念也明確指出:教與學既是教師與學生的活動過程,也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活動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一顆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的心。
和諧的師生關系,更主要的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過去那種“一言堂”的教學方式,確實缺乏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老師主宰一切,學生只有服從,往往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哪里還有什么興趣呀!因為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既有小學生活潑好動,充滿好奇的特點,也有渴望成熟,自由當家作主的特征。再說當今信息時代,學生自己有超前的信息,敏銳的思維,不樂意接受填鴨的教學方式,所以我們應該在教學活動,始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給學生以充分的理由的權力。有一次我在上數學自習課,設置了一道較簡單的題目:一個三角形的一邊長是3,另一邊長是4,則這個三角形的第三邊的取值范圍是多少?同學們幾乎再熟練不過,小于7而大于1,可是有一個同學立即站起來反駁:“不是5嗎,還有別的?”,這時班上的同學都爭先恐后地告訴他,也沒說3與4是直角形的兩直角邊,怎么一定是5?這時我微笑地說:“你很誠實,敢把自己的答案說出來,與同學們一起討論,這就是進步,只是以后在審題上要仔細。”如果說因為知識的難點,易錯點去批評學生,他以后還敢積極地大膽地發言嗎?挫傷了積極性,必然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精心設計教案,創設問題情景
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主要是課堂上培養出來的,所以作為教師精心設計教案非常關鍵。這說是要求我們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以課程內容為依據,精心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有效施教方案,我的具體做法是:1、有明確的目標,有恰如其分設計問題,有重點的把握和突破難點的解決方法;2、根據不同內容,課形合理地選擇教學方式,例如在以在教室內學習,也可以在室外調查,測量等;3、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科學地選用教具,如:小黑板、多媒體,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等;4、根據課程難易程度和學生個體差異的多樣性,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演示法,實驗法,談法計論法等。
為了使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學習活動,教師還必須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景,只有當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所以設置問題要把握好度,不能過于簡單,引起不了學生的興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養,如果設置的問題難度太大。就會使學生產生退縮心理。失去參與的熱情與信心。把同學們的精力都集中到新課的探索上,通過以上的實驗與觀察,老師適度地引導,學生會不難發現規律,下面的新課就迎刃而解了。
四、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慣
新課程的改革不僅將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同時也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些初中數學教材以“指導教法,滲透學法”的思想,在每一章節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從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的內容引入課堂。然后根據不內的內容,讓學生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學習活動,其目標就是引入學生自主性的探索和掌握數學基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這時我們做教師應做好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在數學課堂中,為了讓學生學有所趣,學有所得,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⑴、精心設計導語,培養了學生預習的習慣,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老師的引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習慣,學好東西的最好途徑是親自去發現它,往往學生對圖形、實驗的觀察特別感興趣,但有時不到位,目的達不到,這就需教師引導他們有的放矢。⑶、培養計論,交流與合作的的習慣,有意義的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同時相互討論,交流與合作也是重要的數學學習記憶,同時相互討論,交流與合作也是重要的數學學習方式,新課程的許多章節都安排了“議一議”這一欄目,以使學生通過合作與交流形成新的知識。所以教師要適時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機會。⑷、培養學生對數學評價的習慣,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接受評價和進行評價的過程。為了培養學生數學沿評價能力,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種讓學生積級參與閏價的方式,不僅促進了知識的掌握,而且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另外,還可以培養學生小結的習慣,因為通過學生自己經常整理,歸納總結,使學生對知識的結構不斷清晰,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我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每課時可讓學生口頭小結,章節后讓學生進行書面總結,測試后,對卷面也寫個小結,哪些知識學得好,哪些還有補充。這樣,學生能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自然會保持學習興趣的。
五、實施分層教學,激活學生的求知欲
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以及社會文化氛圍,這導致了每個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與愛好,不同的發展潛能,新數學教育理念正是:在使所有學生獲得共同的數學教育的同時,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觸了解乃至鉆研自己所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對有特殊數學才能的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在數學中,老師們都認為分層教學是一種較為可行的方法。它能充分發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使他們學有所向,學有所成。
總之,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的方法很多,遠遠不止這些。例如還可能開辟第二課堂,建立數學興趣小組,定期舉行數學競賽,搞小發明,小創造。還可以進行弱生輔導,讓同學自已以強帶弱,以多幫少,讓同學們在集體中發揚光大,其樂融融。
以上是我個人在新教材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粗淺看法,很不成熟,還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我愿在以后的工作中,與同仁們繼續探討和實踐,新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我們為達到這一目標,而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