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1認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法國的政體是總統制共和制,而人教版歷史選修2則認為是議會制共和制,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選修三說法國是半總統半議會制國家。因此每講到法國政體時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會產生一些疑問甚至爭論,到底法國是什么政體?本文從政治學的基本原理、法國大革命歷程及當代法國政體的演變等方面進行考察,從而從歷史的角度對法國政體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與認識。
關鍵詞:法國 政體 總統制共和制 議會制共和制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2在講述法國資產階級共和制度的最終確立一節中這樣寫到,“內閣對議會負責,內閣總理由總統任命在議會兩院獲得多數支持的政黨領袖擔任,由內閣總理組織內閣”。很明顯,這本教材的觀點法國是議會制共和制。關于同樣的內容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1書中這樣寫到,“經過幾番激烈的斗爭,在1875年1月,國民議會終于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法國為總統制共和國”。而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選修三中說“法國是民主共和制國家,人們根據它的政體特征,把它稱為‘半總統半議會制國家’。”三本教材觀點大相徑庭,學生與老師是迷霧重重,法國的政體到底是總統制共和制還是議會制共和制抑或是半總統制半共和制?
政體是政治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根據現代政治學的觀點,它是指一個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即統治階級采取何種形式管理國家。近現代西方國家的政體從大的方面主要分為兩種即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而在近代判斷一國政體類型和特點的方法一般地都是依據當時制定的憲法或憲法性質的文獻。因為憲法是“法律的法律”,是母法;它是規定民主制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國家的根本大法。一個國家政體一般就是由憲法規定的,憲法的變化一般會反映政體的變化,法國政體就是隨著憲法的變化而變的。它先后采用過君主立憲制、總統制、議會制、半總統半議會制共和制等多種政體形式。法國民主政體歷經了200多年的一個漫長、艱難而曲折的的演變過程。
三本教材的分歧之一為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到底應該屬于什么政體?根據政治學的原理,總統制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從產生來看:總統由人民選舉產生,不是由議會(或國會)產生,總統只對人民負責,不對議會(國會)負責。二是內閣由總統組織,對總統負責,不對議會負責。明確了這個問題后,我們再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5憲法。憲法第二條規定共和國總統由參眾兩院聯合而成的國民議會選舉產生??梢娍偨y由議會產生,自然要對議會負責,不可能同議會分庭抗禮,從總統的產生方式來看,法國不具備總統制的條件。我們再分析一下總統的權力,憲法第三條規定共和國總統與參眾兩院議員共有創議法律之權,總統公布兩院所通過之法律,監督并保證其施行;總統有特赦權;總統統率武裝部隊;總統任命全體文武官員;總統主持國家典禮接受外國的公使。乍一看,總統似乎擁有了巨大的權力,是國家最高權力的掌握者。筆者認為許多編者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才認為“法國的政體是總統制”。但是這種權力是實際上的還是形式上的呢?判斷一個國家總統是否擁有實質上最高權力的關鍵在于看總理(或首相)或有關部長(或內閣大臣)對國家元首的法令、命令是否擁有副署權,如果有副署權,那么國家元首的巨大權力則是象征性的或是形式上的。法國1875年憲法是否存在副署權這一規定呢?在第三條列舉總統權力后,緊接著一項是共和國總統的每項命令須經由各部部長一人副署。很明顯,為了保證國家政策沒有重大失誤,對于副署總統的行政命令自然要格外小心。因此內閣也就是利用這條規定架空總統、掌握行政實權,使總統的巨大權力只具有形式上的意義了。法國總統只能是個虛位總統了。
三本教材的另一分歧為當代法國到底應該屬于什么政體?1958年5月,駐阿爾及利亞的法國殖民軍發動叛亂,反對第四共和國議會制共和政體。為改變政府頻繁更換的局面和結束阿爾及利亞戰爭,法國議會最后被迫給與曾因反對議會制而退出政壇的戴高樂以全權。1958年9月,由戴高爾提出的新憲法獲公民投票通過,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戴高樂創立了第五共和國的新政治體制,又被稱為戴高樂體制。為克服此前議會濫用權力的弊端,第五共和國制憲者有意識地調整了總統、議會和政府之間的職權分配,增加了總統權力并對議會權力進行了限制,權力中心從議會轉移到總統。第五共和國憲法賦予總統極大權力,根據憲法規定,總統任命總理和批準總理提出的政府成員,無需經過議會的討論和認可。還有,總統選舉方式也由第三、第四共和國時期的總統由議會兩院聯席會議選舉產生變為由大選舉團選舉產生,1962年的憲法修正案又將總統改為由公民普選產生,大大加強了總統的地位。另外,總統享有舉行公民投票的權力,總統可以越過議會,直接取得公民對政府內外政策的支持,從而強化了總統的權力中心的地位。然而,第五共和國的政體并非絕對的總統制。為了穩定政局,第五共和國又保留了第三、第四共和國的議會共和體制,議會對總統仍有制約:其一,盡管總統任命總理并主持內閣會議,但憲法第20條規定政府在一定條件下要對議會負責,議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限制政府的行為或追究政府的政治責任,從而使總統權力大打折扣;其二,議會對總統有直接和間接的監督權;其三,總統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總理副署。所以法國總統的權力并不像美國那樣大,只能算半總統制。人們把這種獨特的政體形象稱為“半總統半議會制”。
歷史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波浪式前進的,不會一帆風順。近現代法國政體和國體的演變告訴我們:我們應該以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去分析歷史現象與歷史問題,努力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問題。
參考文獻:
[1]高中歷史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高中歷史必修1《政治文明歷程》.長沙:岳麓書社,2004.
[3]高中思想政治選修3《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王浦劬.政治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高全喜.《休謨的政治學與政體論》.中國法學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