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文化哲學的最高問題或基本問題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問題,對于主體與客體之間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文化哲學派別的根本標準;文化哲學基本問題從屬于哲學基本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哲學基本問題。文化哲學可分為:神文主義、自然主義(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人本主義)三人基本派別;人本主義與科學主義已成為、當代文化哲學的兩大主要流派。
關鍵詞:文化哲學 基本問題 人本主義 科學主義
2011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文化發展提升到了一個政治高度。因此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社會背景下,弄清、理解文化哲學的基本問題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一、文化哲學基本問題的內涵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基本問題或最高問題。所謂科學的基本問題,是指在這門科學中居于支配地位,并且貫穿于這門科學的全部內容和全部過程的重大問題?!拔幕軐W的基本問題必須是在文化哲學中居于支配地位,它決定各種文化問題的解答,并且貫徹于文化哲學的各個方面和全部過程。”[1]
(一)文化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問題
由于文化是在主體與客體的關系產生的,離開了主體與客體及其相互關系,就沒有文化。對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不同的文化哲學。各種文化哲學流派的劃分,歸根到底,在于對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作出了不同的解答。根據主體的不同大致分為三類:神本主義、自然主義、人本主義。
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問題不僅是劃分文化哲學派別的依據,是形成各種文化關系的基礎,而且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內容和發展方向?;诖?,我們認為,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問題是文化哲學的基本問題。
(二)文化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個層面的問題
一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問題,這是文化哲學基本問題最主要的方面。它構成了文化哲學的基本內容。
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包括實踐關系、認識關系、價值關系等。其中,實踐關系是一切文化關系的基礎。所謂實踐關系,就是主體與客體之間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由此形成了實踐關系并由此產生了“行為文化”。所謂認識關系,就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由此形成了精神文化。所謂價值關系,是指客體屬性滿足主體需要的關系。由此形成價值文化。行為文化的目的在于求實,精神文化的目的在于求真價值文化的目的在于求善。
二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主體在與客體發生關系的同時,主體之間必須發生關系。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主要包括血緣婚姻關系,經濟政治思想關系、歷史承繼關系、地區空間關系等。從縱向看,主體與主體之間存在著歷史承繼關系,由此形成了傳統文化。從橫向看,主體與主體之間存在著地區空間關系,由此形成區域文化、民族國家文化、世界文化。
從虛擬的主體即神靈出發來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形成了神文主義;從客體出發來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形成了自然主義;從真正的主體即人出發,來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形成了人文主義。
二、文化哲學基本問題與哲學基本問題的聯系與區別
首先,文化哲學基本問題與哲學基本問題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哲學基本問題總是支配文化哲學基本問題。另一方面,文化哲學的基本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影響哲學基本問題。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觀與客觀、精神與物質的關系。哲學的基本派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哲學基本派別的影響。
其次,文化哲學基本問題與哲學基本問題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一是內涵不同。文化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問題,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二是目的不同。文化哲學基本問題的直接目的是為了解決文化世界的主體問題。而哲學基本問題的直接目的是為解決整個世界的本原問題。
三、文化哲學的基本派別
對于文化哲學基本問題即主體與客體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文化哲學的不同派別。即:神文主義、自然主義(物文主義)、人文主義三個基本派別。
(一)神文主義。在古代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是神文主義觀點。所謂“神文主義”認為,神靈、上帝是文化世界的主宰,世界上一切文化都是由上帝或神靈創造的。人們將自己本有的規定和特征,交由虛擬的上帝或神靈支配了,而自己卻不能掌握自己的一切包括文化。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奉獻給上帝的越多,他自己留給自己的就越少”。[2]在神文主義束縛下,真正的人文主義難以確立。在古代,雖然產生了語言、文字、邏輯、算術、天文、藝術等具體的文化科學。但是,其研究問題的出發點是神而非人,因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科學與哲學。
(二)自然主義即物文主義。它認為,文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人和自然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自然既是文化的客體、又是文化的主體。因此,文化即“物化”。在歐洲文藝復興之后三百年時間里,在思想學術方面自然主義特別盛行,它們抹殺了人與自然、人與物,價值與事實之間的本質區別,把人等同于自然物,并完全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理性的方法來審視文化問題。自然主義的根本缺陷是抹煞了自然與人類科學與價值的原則界限,否定了人在文化世界中的主體地位。
(三)人文主義。在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問題上,人文主義首先肯定了人的主體性,并從這一立場出發,來分析和研究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在人文主義看來,文化即人化。人文主義既與神文主義相對立,又與自然主義相區別。以人文主義(人本主義)為主題的歐洲文藝復興確立了人的統治以代替神的統治,將人文、文化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從而使學術思想從神文轉化為人文。人文主義的最大功績就在于否定了神或上帝的文化主體地位,確立了人的文化主體地位。隨著人文主義的興起,各種具體的人文學科如人類學、經濟學政治學、倫理學、心理學等也逐步發展起來。這就為真正的文化哲學的產生奠定了理論基礎。
總之,神文主義、自然主義、人文主義是文化哲學的三個基本派別。在當代文化哲學領域,神文主義的地盤越來越小,而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則逐步演變成兩個主要流派,并且這兩個主要流派正在出現出相互滲透、相互吸收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周曉陽,張多來.現代文化哲學[M].長沙:湖南出版社,2004.10.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