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面臨著各種各樣新的問題,究竟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萬變不離其宗,我們只要能在市場經濟中準確把握價值規律的基本原理并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那么解決這些問題就不是難題。本文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規律的回顧,介紹了其在我國市場經濟中的具體體現,并且闡述了在國際市場中,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價值規律 市場經濟 國際市場
1、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作用
1.1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就是馬克思提出的:“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并在此基礎上實行等價交換。”所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①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所講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生產同一種產品平均耗費的勞動時間,而不是個別耗費的勞動時間。而在第三卷,講的則是不同部門生產的不同類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問題。“商品的價值規律決定社會在它所支配的全部勞動時間中能夠用多少時間去生產每一種特殊商品。”②這個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它像一只無形的手自發地調節著商品的生產和交換。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說明了價值量既決定也實現價值規律。
1.2價值規律的作用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價值規律恰好正是商品生產的基本規律。”商品生產的目的是為追求更多的價值,商品的生產時為了交換,為了價值而生產。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生產者為了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力求使自己的產品的個別勞動耗費低于社會必要勞動耗費,以便使自己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首先是自發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部門之間的分配。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和市場競爭是這個作用的理論源泉。商品生產者因為競爭和商品生產內部矛盾,生產者只能通過價格來判斷市場的供求關系。具體體現就是,當商品價格上漲時,現在市場中的該種類型的商品是供大于求的;當商品價格下降時,現在市場中該種商品是供不應求的。其次,激發生產者的積極性。根據價值規律,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的價值量又與勞動生產率生反比。競爭獲利的過程就在客觀上對生產者起到了促進和刺激的作用,使他們有強烈的愿望進行技術革新,加強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產品價格,以獲得更多的利益。
2、市場經濟下價值規律的具體體現
市場經濟的根本就是以市場為基礎進行資源配置的經濟。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商品經濟發展到最高階段、市場機制成為資源配置的基礎調節機制時,就形成了市場經濟。在這個過程中價值規律是靈魂,是根本。
2.1資源配置
資源配置是指在經濟運行過程中,各種現實的資源(如資本、勞動力、技術、自然資源)在社會不同部門之間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正如馬克思所闡述的:“社會必須合乎目的地分配自己的時間,才能實現符合社會全部需要的生產,因此,時間的節約,以及勞動時間在不同的生產部門之間有計劃的分配,在共同生產的基礎上仍然是首要的經濟規律。這甚至在更加高得多的程度上成為規律。”③
資源配置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計劃配置,指的是以計劃為基礎的資源配置方式。一般中央計劃機構是資源配置的決策者,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進行資源配置;另一種是市場配置,是通過市場機制發揮作用來進行資源分配。市場配置的特點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總的市場被分為不同的市場主體,分別進行決策,生產要素在企業間自由流通,市場需求是生產的決定性因素。
2.2市場機制的功能
市場機制有三大功能,分別是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其中價格機制是基礎。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進一步說,價格上升,供給增加,需求降低;價格下降,需求增加,供給減少。所以,價格與供求一起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但是這其中價格始終是核心,所以價格機制是基礎。
供求機制是輔助。只考慮供求機制是無法決定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活動的,它與價格機制一起發揮作用。之所以商品的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就是因為有供求矛盾的存在。所以供求機制與價格機制合力使生產要素合理流動,進而促進市場經濟合理發展。
競爭機制是結果。因為有了價格和供求的波動,競爭就產生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勞動生產率各不相同,那么優勝者的利潤就越來越高,失敗者就面臨著消亡。這也是價值規律的作用之一,它使生產者優勝劣汰,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
3、國際市場中價值規律的具體體現
3.1國際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在國際市場上的作用與其在資本主義國家國內市場上的作用是否發生了變化?這是一個學術界眾說紛紜的問題。馬克思首先提出了國際價值的范疇,第一次把勞動價值論應用到了國際方面,揭示了價值規律的國際性質,并指出了價值規律在國際市場上的作用的重大變化。
商品的國際價值不是取決于各國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是取決于“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這個平均單位是在世界的平均技術條件下,在各國勞動者的平均勞動強度下,生產某種商品時所需要的世界必要勞動時間。平均的勞動單位隨著世界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馬克思說:“國家不同,勞動的中等強度也就不同;有的國家高些,有的國家低些。于是各國的平均數形成了一個階梯,它的計量單位是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因此,強度較大的國民勞動比強度較小的國民勞動,會在同一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價值,而這又表現為更多的貨幣。”④
3.2價值規律在國際市場上的作用
馬克思明確地提出“商品流通的國內領域或民族領域,同他們的普遍的國際市場領域是分開的。”國內市場上商品的交換一般是等量勞動的交換;而在國際市場上,特別是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上是不等量勞動的交換,或者說是不平等的交換。
馬克思說的國際間的不平等交換是指不等量勞動的交換。國際貿易中不等量交換的主要原因是勞動生產率的差異。等價交換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實質上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
在國際市場上,價值規律的作用既再生產了國際生產關系,又再生產了每一個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的再生產條件。資本主義的國際生產關系保證了發達國家在國際交換中取得不平等交換的利益,而使不發達國家在國際交換中遭到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