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通過對河南浚縣的泥塑“泥咕咕”的起源進行深入詳盡的研究,進而來研究這一民間工藝品的發展現狀,對民間工藝的發展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泥咕咕 民族 起源 發展
河南浚縣的泥塑因能發出“咕咕”的叫聲,又稱為“呢咕咕”。“泥咕咕”歷史悠久,關于 “泥咕咕”的起源已無從查起,一說起源于隋末義軍起義,民間藝人卻只能說“相傳始于明代”。但東漢時期我國的泥塑、木制玩具已經初具規模,進入流通領域,并記載于史冊。
浚縣地處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故道,位于黃河的中下游,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古稱黎陽,平地突起兩座山,東曰大坯山,西曰浮丘山,兩山之上保存著自北魏到明清以來的各種寺廟、石刻等人文景觀。每年正月初二到二月二、七月十五都要舉行傳統的古廟會。“泥咕咕”和木玩具是古廟會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泥咕咕產生的時代史無確切的記載,求教于當地的民間藝人,也只能說“相傳始于明代”。但還有一種廣泛流傳的說法為起源于隋末農民起義,據《浚縣縣志》記載“浚縣泥塑玩具久負盛名,縣城黎陽鎮西楊玘屯以制作泥玩具著稱。全村幾乎家家精于泥塑,素稱‘泥咕咕之鄉’。
提起浚縣的民間玩具,當地人都會自豪的對你說:“楊玘屯的咕咕唧唧(泥咕咕);南毛村的刀、槍、劍、戟(木制兵器玩具)。”這些是否與戰爭有關,目前我們無史料可查,然而《資治通鑒》中也確有記載,隋末農民起義,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曾在此與隋軍大戰,爭奪黎陽倉李密帳下有一名叫楊玘的大將在此屯兵,故村名叫楊玘屯村。 這一切絕非巧合,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真實生活的再現和升華,如今的騎馬人和木制兵器正是當時戰爭的真實寫照。它最初所傳達的創作理念是對瓦崗軍的懷念與留戀。諸多現象聯系起來,發人深思。
繪畫和捏塑藝術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也已出現,之后不斷發展,形成了獨立性的繪畫和雕塑。東漢時期,民間的泥、木玩具已經走上了較快發展的道路,有關泥玩具及其市場買賣的記錄,也見于時人的著作之中。
從浚縣泥塑的稱謂來看,浚縣泥塑稱為“泥咕咕”,而非“騎馬人”,“騎馬人”是浚縣泥塑中數量較多的一種,在“騎馬人”的塑身上也有兩個“咕咕“作響的孔,由此我們也可以進一步確定浚縣泥塑并非起源于隋代。從浚縣泥塑文化的造型來看,泥塑簡樸、大氣、不帶任何裝飾的特點依稀可以看到霍去病墓前雕塑的影子。
民間泥塑玩具的發展與民俗的興衰密不可分,民間泥塑雖然是小兒玩具,卻也是民俗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它的產生發展,也豐富了民俗。民俗在歷史長河中演變,民間泥塑玩具也在風俗演變中盛衰。3浚縣“泥咕咕”的產生、發展,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由興到盛的發展過程。
浚縣境內大坯山和浮丘山,山上的佛寺、道觀,給浚縣“泥咕咕”的發展提供了天然屏障。每年的正月和七月十五傳統的古廟會又為浚縣“泥咕咕”的銷售和傳播提供了有效的渠道。歷代政策(對佛教、道教及民俗的政策)對民間泥塑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和抑制的作用。
關于民間泥塑的題材,由于浚縣泥塑體裁更多的取材于日常生活,因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浚縣泥塑的表現題材不斷擴展,發展至今,其種類主要有:鳥類、家畜類、神話傳說及歷史故事等,共約百余種。其中最為著名,最為眾多的是斑鳩、燕鳥和“騎馬人”。隨著現在生活和審美觀念的變遷,民間泥塑由兒童玩耍的玩具變為藝術欣賞品。民間藝人也在“泥咕咕”的造型中添加了更多的裝飾成分,如現在比較暢銷的毛絨獅子、泥塑掛片等,另外民間藝人們還創作了許多與時代相結合的藝術作品,如《吉祥三寶》根據2005年央視春晚《吉祥三寶》這首歌曲而作;《吉祥奧運》根據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而作等等。
關于民間泥塑文化的影響和銷售方面,隨著人們對民間泥塑的關注,“泥咕咕”不僅是楊玘屯人得鐘愛,而且在豫北、冀南、魯西等領域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隨著中國民間文化一場搶救工程的啟動和整個社會文化自覺的覺醒,浚縣泥塑等民間泥塑玩具不僅在浚縣古廟會上大受歡迎,而且受到了國內人士的喜愛,被眾多收藏家收藏并多次在國內外大展上獲獎。另外,隨著中國社會地位和文化軟實力的提高,中國的民間泥塑玩具得到了國外人士的一致認可,中國的民間泥玩具遠銷海外。民間泥塑文化取材廣泛,反映了中國民間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其它藝術所不及。民間藝術自身的構圖、形式、色彩運用等,對研究中國美術發展史、中國美學和創作方面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也給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語言學等等人文學科研究提供了難得的資料,所以國外學者曾認為中國民間美術是一部完美的百科全書。
而今,浚縣“泥咕咕”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在現代生活方式及以圖象記錄和傳播為重要特征的信息時代的語境中,在老百姓面對生活變遷所做出的自然選擇——辭“舊”迎“新”的過程中,浚縣“泥咕咕”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漸漸的退出歷史舞臺。
參考文獻:
[1]浚縣地方志編篡委員會,編.浚縣縣志[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P45
[2]王樹村,主編.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繪畫卷[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 2002.8 P12
[3]倪寶誠.浚縣“泥咕咕”與鳥信仰[J].尋根,2008年第2期 P76
[4]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編委會編.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玩具卷[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2.8,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