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作者針對高中音樂教學方法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包括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特點,并對新課程觀下高中音樂教學方法的實施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高中音樂 教學方法
開展新課程觀下高中音樂教學方法研究,在當前音樂教育改革中具有十分突出的意義。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課程的組成部分,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改革。新的課程理念應如何發揮其最大的優勢,促進我們音樂教學的發展。我們在一線教學中,應注意什么關鍵的問題,采用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和方式方法帶領我們的學生完成音樂基礎教育最后階段的重要任務。這就需要所有音樂教育工作者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努力,發揮最大的能力與優勢,運用新的音樂教學理念創新音樂教學,并對新課程的實施采取創造和發展的態度,只有教學方法和策略真正適應了新課改的要求,才能真正讓我們的新教學改革能更適應社會發展的進程和學生的成長的需求,促進時代的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課程觀下高中音樂教學方法研究事關整個課程改革的成敗[1]。
1、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特點
1.1為“選擇性”學習留出全新空間
課程本身的設置為學生提供了可選擇的內容系列,這種自主的學習方式,注重了個體的興趣、愛好,更有利于發揮學生們的特長?!斑x擇性”對教師能力和水平也是一種考驗,它時時鞭策著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技能結構。另外,它也為不同辦學條件的地區、學校提供了靈活操作的可能。但任何教育也不能是完全自由的,學生每個學段的學習,都有明確的指導目標,體現了嚴謹的共性規范。
1.2強調學生的“音樂文化修養”
學生的“音樂文化修養”強調的是學生對音樂中所體現的時代性、民族性、社會性等人文內涵以及音樂的音響、形式、情緒、格調等豐富的文化內涵的認識,以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和綜合素養,提高他們的精神生活質量為目標,使他們能在社會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發展中具備良好的競爭能力。因此,可以看到:高中音樂課程所關注的是建立在基礎能力之上的發展性學習。
1.3在審美過程中的“鑒別”與“判斷”
高中音樂課程的教學需要注入“比較”的學習方法。有“比較”,才有“鑒別、判斷”,它們不是以被動欣賞音樂去體驗音樂的美,而是從文化的高度,主動發現音樂藝術的表現規律、鑒別音樂作品的個性特色,審視音樂作品的欣賞價值。
1.4開始關注音樂的“音響”與“形式”
強調音樂作品的“形式”,是為學生關注音樂的時代性、科學性開辟窗口;強調音樂作品的“形式”,是為學生探索音樂的規律性與邏輯性拓寬通道。感受和理解音樂的形式與音響都需要一定的非藝術知識,特別是歷史知識與物理知識的支撐,對于高中生來說,這不但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充分體現高中音樂課程綜合性特點的重要切入點,它將有利于學生更深入、更準確、更理性地了解音樂文化的抽象性特征。
2、新課程觀下高中音樂教學方法的實施
“音樂鑒賞”是高中學生的必修模塊?!拌b賞”指人們通過特定媒介與藝術形式,逐步進入對作品的具體感受、體驗、欣賞和鑒別的精神活動??档抡J為“鑒賞乃是判斷美的一種能力”。鑒賞既受到作品本身特性的規范,又調動鑒賞者自己的想象力,因而具有再創造性質?!靶蕾p”與“鑒賞”之間雖只一字之差,但兩者卻存在著感性與理性的懸殊之別。“欣賞”中的思維,更多地是為了讓自己進入音樂意境,體會音樂情趣,滿足自己追求美、享受美的愿望;而“鑒賞”中的思維,更多的是將所聽的作品與自己音樂記憶庫中的積累進行比較,它不僅是感受音樂并滿足自己審美需求的過程,更是以超脫偏愛的理智思維思辨,對作品進行客觀評價的過程[2]。因此,“鑒賞”是最高層次,它涵蓋著“聽”、“欣賞”“鑒賞”更講究原則,更講究標準。
2.1堅持以聆聽音樂為主的教學原則
聆聽音樂始終是實施音樂鑒賞教學的前提。由于高中學生在欣賞音樂時較初中學生擁有了足夠的耐心和自制力,他們在音樂課上關注更多的是音樂本身,而不是書本上的文字介紹。因此,高中音樂鑒賞課不提倡教師用過多的講述占用學生聆聽音樂的時間,而要提倡學生對音樂作品整體性的感知和體驗。
2.2把握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的選材原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藝術的審美判斷標準在不斷的商業炒作中變得越來越模糊,當代青少年的審美取向隨著“音樂的潮流”不斷發生著變化?!奥犠钋靶l的音樂”、“別人聽什么我也聽什么”的從眾心理顯示出高中學生在選擇欣賞作品時心智不成熟的特點。一首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夠展現熾熱的情懷,蘊含美好的寓意,能夠成為高中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劑精神良藥。德國詩人歌德曾說過:“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靠觀賞最好的作品才能培養成的?!边@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為學生選擇“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的優秀中外音樂作品,這對于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優良性情、健康的審美觀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2.3尊重音樂的抽象性和多解性的原則
音樂具有描繪的功能,但所描繪的造型又是抽象性的,需要憑借人們的想象方能呈現在大腦之中。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感情積淀、文化修養、性情愛好、所處環境不同,他們感受音樂的情感體驗也不盡相同。高中學生是身心兩方面都逐漸走向成熟的青年,他們會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并樂于對它們作出深入的、清晰的、獨特的思考。這就需要教師根據高中生的這種身心特點,在音樂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和諧、民主的交流氛圍,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創造性和想象力,在鑒賞音樂時道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2.4培養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需要并重的原則
音樂欣賞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精神的升華和理性的領悟,因此教師需要在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使音樂欣賞達到理性欣賞的層次,讓生動形象的感性體驗與準確深刻的理性認識完美結合,從而實現審美心理活動的完善和飛躍。
3、結論
總之,“只有調查,才有發言權!”音樂教師應更加努力、認真地對待我們今天多變的學生、社會、音樂教學,真正運用好適合教師本人、學校發展、學生受益的音樂學習“新方法和有效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金亞文.初中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王安國.從實踐到決策—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2005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