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在目標、結構、內容,評價、管理等方面給職業中專學校體育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學習新課程、樹立新觀念、實踐新課程,才能適應職業中專體育新課改的實踐需要,才能促進職業中專體育教師專業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職業中專;體育教師;新課程;“四勤”;策略
自從2002年新課程改革以來,體育教學在目標、結構、內容,評價、管理等方面給體育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作為我們職業中專學校的體育同仁,學習新課程、樹立新觀念、實踐新課程,需要我們“勤學習、勤探索、勤革新、勤合作”,才能適應職業中專體育新課改的實踐需要,才能促進職業中專體育教師專業的不斷提升。
一、勤學聞
新課程的認識與理解需要教師多勤學苦讀,深入鉆研,準確把握,來不得半點浮淺,一知半解。
1.悟學標準。通過勤學苦研正確理解標準所涉及的“一個決定、二個重點、三維健康、四個目標、五個領域、六個水平”等內容。精確解讀“必修、選修、學分、模塊”等內涵,減少浮淺認識與理解。
2.參學雜志。通過學習《中國學校體育》、《體育教學》、《體育師友》等對一線教師指導性高、針對性強的雜志,不斷充實、深化自己的課程知識及課改專業知識。
3.鼓學先進。通過網絡、QQ群等形式學習、借鑒江蘇、浙江等普通高中在開展模塊教學、選項教學、學分制等方面的獨到之處,并結合職業中專學校實際,思索新課程教學的整體思路、構思模塊、選項教學。
4.師學教師。職業中專學校體育教師要勤于觀看他人上課,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中彌補自己的不足,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實現在教學中學習,在學習中教學。
二、勤探求
觀望等不來經驗。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一定要把各模塊教學的進行一次系統化的梳理、驗證,要敢于通過模仿、嘗試、修正、提煉等積極主動地投入新課程實踐。
1.精模細仿。江蘇、浙江的新課程改革碩果累累,許多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我們可以通過結合職業中專學校的實際情況,模仿他們的教改方案、教學操作等,在模仿中獲得新課程實踐的感性認識。
2.勇嘗敢試。把課改的成功方案與結合本校實際整合,通過一課多備、同課異構等形式,嘗試進行教學試驗,在嘗試中體驗新課程,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
3.反思參悟。通過嘗試、對比、反思等參悟新課程的內涵,同時把自己的教學理念、教法,學法、評價等修正、滲透、融合到新的設計方案中。進行二度設計、教學,進一步感知、驗證新課改。
4.自煉攻成。在二次教學的基礎上,全方位、多角度進行自我剖析、質疑、評判、進行診斷性的反思、反省、提煉,形成相對成功的教改思路、教學策略,在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新課程教學風格。
三、勤革新
職業中專學校體育教師要勇于突破框框套套,要多創新,少固守、勇于接受新知識、新觀觀念,掌握新教法。
1.角色定新。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服務者、合作者、建構者,師要盡量地給每位學生同等的參與機會,努力創設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教法呈新。新課改的實踐既要高度重視田徑、健康模塊教學的系統化、系列化;又要注重精選課型,實施選項課、專項提高課、保健體育課、競賽與對抗課、體育欣賞課等多樣化的課型;既要注意精研教法,采用集體教學、分段教學、循環教學、提示教學、分類教學、分組考核、小組創編及理論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又要注重精細分組,通過自由組合、互幫互學、分層次教學等分組形式的整合,不斷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實際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籃球活動課中的師授內容、生選內容。學生自由組合成活動小組,可任由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活動來練習,可自行改造或利用提供的器材自行設計活動和游戲。讓學生體驗充分運動、充分學習、充分交流、充分參與的快樂。
3.學法融新。新課改應注重必修、選修、選項并重,高度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力促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既要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自選、自評、自管的能力,又要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既要易位互動讓學生充當“老師”的角色,又要提倡小組合作;既要處方學練,又要嘗試小組創編。如在運球接力游戲時,要求學生一次搬運三個球,形式不限,給了學生一個創造的空間,并且讓學生分小組研究,發揮小干部的組織帶頭作用和集體的力量去探索。活動后教師對活動新穎的小組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個別活動缺乏新意的小組進行點撥、啟發和幫助。滿足所有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評價舉新。新課程的評價應該注重學生進步幅度,注重師評(期初、期末)、自評(學前、學后)、互評(練前、練后);家評(年初、年未)、組評(組內、組外)、選評(人員、項目);綜評(身、心)相結合;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教的評價和學的評價相結合;由單一評價向多元評價轉變,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地評價學習成效。
5.資源整新。應因地制宜開發與利用、組合與創新各種課程資源,是新課程的物質保證。
(1)內容拓發。善于從已有的內容中進行篩選、改造、選取、組合;引進新興運動項目、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如跑的教材可采用用游戲跑、接力跑、合作跑、定向跑、障礙跑等。
(2)器材研發。既可用調和油瓶、飲料瓶裝入黃沙、水泥、水的混合物自制“土杠鈴”、“土壺鈴”、“土啞鈴”、“土手榴彈”、“土標志瓶”;用廢棄的桌椅板凳上的鐵管和角鋼自制簡易欄架;用廢舊木桌面自制抵趾板;自制號碼布;等等。又可用尚未破裂的廢舊籃球、足球改造成實心球;用自行車或摩托車的輪胎改造成投擲圈、線填埋在地里。更要著力通過器材的多用性、可變性實現一物多用、物盡其用,組合成如橡皮類、瓶子類、輪胎類、實心球類、杠鈴類、啞鈴類系列化、多樣化的新課程活動樂園。
(3)場地開發。改造、規劃提高場地的利用價值。如三角形場地、三個球門的小足球場。根據場地實際規劃出小型軟式排球場、板羽球場、毽球場、輪滑場、羽毛球場地、健身房等,還可根據學校的園林、樹林等規范定向等活動的多功能活動區。
四、勤共建
模塊教學、選項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師少單干,多構建“學習共同體”,共同解決新課改出現的問題。
1.新授多請教。模塊教學雖然很多時候是個體在進行操作,但教師有困惑的地方,可以通過雜志、QQ群、面對面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通過相互觀摩、交流對方的模塊教學,提出改進意見。
2.模塊小合作。在新課改中尋找一個“搭擋”,通過一課多構、同課異構,彼此互相幫助、提醒、促進、評價,互相聽課,實現共同成長與共同進步,確保體育教師之間優質資源的共享與交流。
3.選項大攻關。對選項教學等集體性、整體性的新課改,需要全體教師緊扣新課程的模塊教學、選項教學的重點問題、疑難問題,以集體攻關為突破口,依托群體智慧進行釋疑解惑。如本學期著重解決“跳”、“投”相關教材的集體攻關研究,每個人根據自己年級的情況進行個性挖掘;然后進行交流,要大膽評論他人的設計,評論本身既是“闡述自己的觀念,也是彼此思想的一次碰撞,更是一次提高的好機會;有效調整各自的預案,認真在課堂上實施,及時反饋信息。這樣,教師同時掌握了不同年級的要求,可以借鑒他人的做法,還有利于教師把握每個層次教材的能力,提高課課程的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沈本照 把握新大綱的實質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J].中國學校體育.2002.(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任長松.關于課程標準的研究[J].課程與教材.2003(06)
[4]胥永華.“課程標準”內涵的變化及其對教育改革的影響[J].教育科學.2001(08)
[5]仇建生.體育與健康標準實施難點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02)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財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