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聯系生活,從創設情境入手,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教材,創造良好契機,立足于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教學魅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物理教學;情景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中精心創設情景,對于實施素質教育,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達到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景創設主要表現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自主進行的快樂的事,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其主動學習的能力。情景創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導入情景創設
以教師提問、實驗觀察或習題解答為主,涉及到基本概念復習,定理定律應用,公式應用等。目的在于為進入新課埋下伏筆,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如講“物體的浮沉條件”,教師可做演示實驗:將一木塊浸在水中;將一鐵塊浸在水中;將一石蠟浸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體中,觀察三種物體在液體中所處的狀態,并提出物體浮沉條件是什么?三種情景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迅速進入問題的思考。
二、遞進情景創設
目的是通過由淺入深、由簡到繁使學生掌握概念,學習探求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此情景的創設需要注意層次清楚,要符合解疑推理的邏輯性。如在“透鏡”一節中,第一次創設情景: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方向會怎樣?經實驗得出答案后,再創設第二次情景:不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方向又會怎樣?經實驗得出答案。見過兩次對比,使學生對透鏡的認識更為明確。
三、隨機情景創設
為擴大學生思路,使其能舉一反三,達到觸類旁通而創設情景,但要注意,隨機創設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如“壓強”教學,就液體壓強公式P=ρgh,固體壓強公式P=F/S的物理含義進行挖掘,在習題練習上創設情景:一定質量的水裝入形狀不同的容器,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人站立、行走時對地面的壓強;手對圖釘帽的壓強和圖釘尖對墻壁的壓強,通過對這些情景問題的辨析,強化壓強這一物理概念本質的理解和掌握。
四、求異情景創設
學生對物理問題往往只從某一角度理解,若變換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顯得困難。為此,就需要從不同角度創設對同一物理問題的情景。如在講到“連通器內只有一種液體且靜止不流動時各容器液面總保持相平”的問題后,可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連通器里裝的是兩種不同的液體,各容器的液面還保持相平嗎?學習漂浮物體的重力和浮力的關系后,提問:一條船從海里開到河里是浮起一些還是沉下去一些?以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對物理概念做全面分析的思考。
五、強化情景創設
為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加深對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例如,在講完物體的重力和壓力的聯系和區別后,可創設如下情景加以鞏固,就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對支持面壓力的的大小和方向討論回答。這對理解壓力的產生及大小和重力是否有關做以明確的區分。
六、懸念型問題情景的創設
懸念,能引起好奇和探究的強烈愿望,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和動力。例如,在講大氣壓時,可以做這樣一個實驗:往一個玻璃杯子里裝滿水,并用硬紙蓋住杯口,然后倒轉杯子,使杯口朝下,讓學生觀察現象。觀察結果是出人意料的,沒有什么東西向上托住紙片,而杯里的水往下壓著紙片,紙片竟沒有掉下來,杯里的水也沒有流出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學生會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懸念。
七、演示實驗型問題情景的創設
初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踐性與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對其運用探究教學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其中有許多實驗教學,尤其是演示實驗教學,通過設置情景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的課程目標、講授的內容,多做一些新奇有趣的演示實驗。如“筷子提米、頭發提磚、紙鍋燒水、冰磚取火”等,用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再提出相應的問題,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來,并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學習中。
課堂情景創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根據教材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目的、難易程度、學生接受水平及教材前后的關聯選擇適當的情景創設方式。
2.教師要把握時機適時地創設情景,而且必須巧妙解決創設情景所涉及的物理問題。
3.創設情景應有利于教師“搭橋”,有利于學生“過橋”,符合學生認知結構梯度。
總之,情景創設必須把需要解決的問題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知識基礎的事物之中。所創設的情景要有生活性,讓學生想學;要有趣味性,讓學生樂學;要有銜接性,讓學生易學;要有針對性,讓學生善問;要有可探索性,讓學生明理。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達到掌握本質,領悟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為目的。
(作者單位:西藏日喀則地區上海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