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的教學應重視導入。該文結合教學實踐案例,探討了根據詩詞的特點用不同方法導入新課的問題。包括以評論導入高屋建瓴;以詩詞導入溫故知新;以歷史背景導入有理有據;以故事導入激趣生情四部分內容。
【關鍵詞】高中語文;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導入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確,“一個人去做某件毫無興趣的事情,他是很難做出持久努力的。他們表現出一種不能勝任有意義學習的心向,不能獲得精確的意義,不能把新的材料同自己的已有的觀點組合起來,也不能根據特有的詞匯重新闡述新的命題”而精心設計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節學生心理狀態,促成師生、生生互動,師生、文本對話的重要教學環節。筆者在唐詩宋詞教學實踐中,深切地體會到教師要善用導入藝術,創設出“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氛圍。
一、以評論導入高屋建瓴
唐詩和宋詞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兩朵奇葩,不知產生了多少精妙絕倫的評論。這些評論,如能介紹給學生,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使他們高屋建瓴,更透徹地理解內容,從較高層次上鑒賞詩詞。
在教學李煜的《浪淘沙令》時,筆者先出示了兩個人的評論:尼采說“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王國維說:“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睂W生自然產生疑問:“為什么后主之詞是以血書寫的?”從而帶著懸念,饒有興趣地想知道李煜和《浪淘沙令》的情況。筆者繼而演示《西清詩話》這段話:“南唐李后主歸朝后,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云:‘簾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幾下世?!蓖ㄟ^講解,學生了解到這首詞作于李煜死前不久,知人論世,就能體悟到“夢里不知身是客”“天上人間”這些使人肝腸寸斷的句子的言外之意了。這樣借鑒評論導入,能引起學生質疑思考,有所悟,有所得。
二、以詩詞導入溫故知新
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唐宋時代有許多詩詞巨星,他們的作品膾炙人口,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由熟知的詩句導入再講授學生相對較陌生的杜甫、孟浩然的《客至》《與諸子登峴山》,這樣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新舊知識銜接,學生就容易接受。
此后,又有很多文人墨客衍生了新的作品,這些作品因年代較近,更易為學生理解。教師可以此為切入點,引出名人大家的作品。如余光中先生的詩《尋李白》,其中有幾句:“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杜甫曾稱贊李白“詩無敵”,李白因詩寫得獨絕千古而獲得了“詩仙”的稱號;杜甫又曾稱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也因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那么,李白是如何把酒和詩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又有怎樣的感情傾注于其中呢?由余光中的《尋李白》導入,由今入古,穿越時空,李白的《將進酒》瀟灑進入了新課程序。這樣的導入,新舊知識緊密融合,使學生溫故知新,更有實效性。
三、以歷史背景導入有理有據
《唐詩宋詞選讀》把蘇軾的詞單列一個專題,這是因蘇軾在題材、立意、語言、境界等方面開拓了詞的表現境界,能把讀者從“花間”帶向人間,從“樽前”帶向世前。此專題選入蘇軾《定風波》、《江城子》、《水龍吟》、《卜算子》四首內容情感不同的詞?;驍⑹禄虻客龌蛟佄铮械那逍旅骺煺\摯深永,有的雄壯超脫奔放流轉。要把握其內涵,必須了解蘇軾的生平。蘇軾從少年科舉成名到官場幾起幾落,不同時期的不同遭遇導致不同心境下情感波瀾起伏。如學習《定風波》,必定要了解蘇軾貶官黃州,追其原因,是因蘇軾與王安石政見不和而遭遇“烏臺詩案”。故筆者就從“烏臺詩案”導入,介紹案件的前因后果。學生了解該歷史背景后就很容易理解“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中“風雨”之“曲筆”意,從而考證蘇軾在《定風波》中通過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小事想表達什么。最后分析得出蘇軾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表現出的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和曠達超逸的胸襟這一主旨。
又如,學習《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可從韓愈力諫憲宗“迎佛骨入大內”這個歷史背景說起;而了解牛黨李黨之爭這個歷史背景,會有助于理解李商隱詩旨的隱晦曲折。這樣的導入,有理有據,考證分析,更顯嚴謹。
四、以故事導入激趣生情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用故事導入可有效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情趣,挖掘學生追根究底的潛質。如在講解李清照的《醉花陰》前,筆者根據《瑯記》中一段記錄“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装沧饕病薄S矛F代漢語徐徐講述該故事,學生興趣盎然,情不自禁誦讀“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都沉浸在作者“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緒中。這樣的導入,激趣生情,更有感染力。
唐詩宋詞的導入,還有多種方法,如練習導入;圖畫、音樂導入等。當然,無論哪種導入,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都必須為課堂和學生服務。既要激發學生興趣,又使之思索辨析碰撞頓悟;既要有優美的文學性,又要有良好的實效性。從該意義上講,導入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藝術。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個人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56-57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5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文學院;江蘇省蘇州市新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