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力對很多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內容,一方面是受限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基礎,另一方面跟學生在聽力練習中的策略計較有關。本文淺論聽力預測與答題技巧。
【關鍵詞】初中英語;聽力;預測;答題技巧
作為語言交際活動的起點,聽力水平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學生的語言水平。英語教學一向注重聽力的訓練,尤其是在初中階段,更要加強對學生聽力基礎的訓練。學生的聽力水平,一方面跟學生的基礎有關,而另一方面又受方式方法的影響。作為一門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我們在現實環境中是缺乏英語應用的氛圍,因此,很多學生在處理聽力材料時,往往不能擺脫母語的影響,不能擺脫翻譯的過程,最終導致學生在聽力活動中只能聽懂前半部分,而后半部分則就在翻譯的過程中丟掉了。因此,在聽力教學中,如何排除類似問題的干擾,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真正發揮,是值得我們教學工作者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以為,通過適當的預測,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一、聽前預測
所謂“聽力”,其中心環節當然是聽。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相當一部分基礎比較扎實的學生聽力水平較差,究其原因不在于聽音辨音的能力的欠缺,而是因為缺乏足夠的應變技巧,或以母語思維來處理英語問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方法來提高聽力水平,實現考試中的高準確率。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來看,在聽力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題目內容進行預測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一般情況下,基礎比較扎實,聽音辨音能力強的學生聽力比較突出,然而這并不是影響聽力水平的唯一主導因素。我們還可以從聽力任務開始之前的準備入手,在材料開始播放之前,通過對相關信息的推斷和歸納來增加聽力活動的信息量。從具體的教學場景來說,我們可以在聽力材料開始播放之前,讓學生先對題目進行大致的瀏覽,根據文字信息預先判斷聽力材料所描述的大體場景或主題。具體的預測,既可以從題干中得到信息,又可以從標題等資料中獲取。以標題為例,在任何語言材料中,標題往往都是對文章主題或中心思想的概括,如牛津初中英語二年級課文UNIT5“What are you doing tomorrow,Eddie?”根據這個標題我們就可以知道文章的內容跟一個人的行程有關,由此就可以排除其他場景的干擾,他或許會去市場,或許會去公園,使在聽力活動的第一遍當中就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學生獲取信息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通過學生的觀察聯想,他們可以對將要聽到的材料內容進行一個大體的預測判斷,全面的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使學生可以在聽的過程中直接預測出可能要提出的問題是什么,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聽力的難度,增強了學生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決心和信心。
二、聽力中預測
在聽力活動中,僅僅對材料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而無法形成細致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而對材料所承載的細微信息的發掘,是很多學生欠缺的一個能力,這導致他們對全文理解的欠缺。在現階段的各種考試中,聽力問題的答案往往是材料中的細節,也就是學生在理解文章大意中要抓住的關鍵點,是學生理解材料內涵的關鍵。如果學生不能在聽力中找到這些點從而獲取核心的信息,那么他很難對聽力材料進行合理而又準確的解讀。所以,在聽力活動中,我們要在聽前預測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預測,在聽力進行的時候,根據材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判斷。二次判斷開始之前首先要讓學生擺脫母語思維的束縛與干擾,盡可能的讓他們以英文帶入場景,避免因為轉譯的過程而浪費時間,丟失關鍵信息。
聽力中的預測有以下幾個場景:對話是聽力考試中最常出現的一種形式,也是最能體現生活應用的場景,很適宜用來考察初中生的英語學習水平。一般而言,初中英語對話的內容無外乎幾種主要的交際場合。針對這種特點,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在對話中根據身份、地點進行判斷。如對話中出現問路的情形,那么對話的雙方可能是兩個陌生人之間,也可能是群眾跟警察之間,這樣就排除了諸如售貨員與顧客,經理與秘書之類的可能。另外,學生還可以根據場景判斷得知,問題可能圍繞方位和距離進行。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抓文章重點信息,對題目進行合理的解答。
英語中有許多固定搭配和習慣用語,熟練掌握他們,可以在聽力活動中根據他們對可能出現的意思進行猜測。如表示程度的so…that,too…to…同等;表示時間先后的at the same time,no sooner…than等,以及表示并列關系的not only…but aslo,neither…nor等。通過對類似關鍵詞匯的把握,學生們就可以對材料內部關系的轉折有一個更為清楚的理解,對材料內展示的事件內容有更全面的認識,這些都是學生處理聽力問題,準確回答相關題目的關鍵。
在進行聽力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已給出的文本,上下文關系,關鍵詞等來進行預測與判斷,以此來解決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存在滯后的問題,當然,聽力中預測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需要老師和學生在實踐中共同把握。
總之,在初中英語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根據已知材料,在聽力活動之前通過閱讀理解和分析,對文章的內容主旨加以大體的了解。在聽力活動中,根據材料所給出的人物身份地點,關鍵詞語的轉換等,通過已知的信息規劃出內容可能的走向,從而加深對材料的理解。這是一種簡單而又快速有效的提高學生成績的方法,當然堅持合理的預測并不等于忽略對基礎的把握,沒有扎實的基礎作為依據,各種預測也只能淪為沒有依據的胡亂猜測。
【參考文獻】
[1]崔金寶.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預判訓練[J].文理導航.2011(7)
[2]徐淑媛.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現狀與措施[J].文理導航.2011(4)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車輻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