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語教學中,“學困生”一直是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一些教師把“學困生”當成教學的“負擔”。筆者通過展現自我、合作學習、因材施教、一視同仁等方面探究給”學困生”留出“生長”空間,提高他們英語成績的方法。
【關鍵詞】”學困生”;英語;空間
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教育主張,這就告訴教師對每個學生都要給予尊重,科學施教。學校和課堂都不是優等生的“專利”,在實施開放式教學課堂時,教師肩負著“讓每個學生走上成才之路,將他們培養成不同層次的人才”的重任。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學中喚醒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對“學困生”,應留給他們更多的發展空間。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該如何給”學困生”留出發展空間呢?
一、展現自我,增強自信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的機會。在提問時,教師要盡量讓“學困生”回答。當答案被老師、同學肯定時,他們就會產生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如在檢查預習(讀單詞,牛津版7AUnit2P22至P24)時,讓“學困生”領讀“sleep”、“fun”、“supper”、“best”等一些簡單詞語,只要他們大聲朗讀出來,就給予掌聲以示鼓勵。“學困生”展現自我的同時,就可以慢慢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合作學習,不做“看客”
合作學習是同位之間或小組之間進行交流的有效方法,而在學習過程中,“學困生”往往會處于被動地位,光聽、不說使他們成為學習中的“看客”。他們認為合作學習是優等生的活動“陣地”,與他們無關。久而久之形成不愛動腦、不愿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的懶惰習慣。作為教師,應首先讓“學困生”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對他們取得的一點點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其次,編制合作小組時,采用自愿結合的原則,這樣就會減少“學困生”的自卑感,隨著合作學習活動地開展,他們會感到小組合作的快樂,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就慢慢培養起來,參與意識逐漸濃厚,自然不愿做“看客”了。如在學完“some”、“any”的用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小組討論總結“some”和“any”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這樣“學困生”就會積極討論,舉手發言。
三、因材施教,走出“困境”
從因材施教的角度出發,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學困生”完成學習目標。對“學困生”來說,要完全達到學習目標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放低要求,讓他們經過個人努力或他人幫助,獲得學習的喜悅。成績考核是對學生學習狀況和教師教學效果的測試,也是對教學工作總體的信息反饋。面對考試,各層次學生的心態不一,“學困生”的壓力更大。一些“學困生”聽到考試就會緊張,考試多次失敗,讓他們逐漸失去學習英語的勇氣與信心。教師要幫助“學困生”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除了給予心理輔導外,還要正確引導,讓他們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如教師可以先從基礎知識入手,讓“學困生”反復練習,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在設計練習作業時,教師要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提高。對優等生要設計有難度的作業,讓他們感到有挑戰性;對“學困生”要設計一些動腦子就能解決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隨著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逐漸加強學習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分層布置作業的方法,有利于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學困生”走出學習英語的“困境”。
四、一視同仁,共同進步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全面、正確地認識“學困生”,不能帶有色眼鏡,認為“學困生”一無是處、違反紀律的事都是“學困生”所為。片面地放大“學困生”的缺點,抹殺“學困生”的閃光點。教師要與學生交朋友,特別是“學困生”,只有真正與他們成為朋友,用心去呵護他們,得到他們的信任,他們才愿意講出自己的困惑。教師深入了解“學困生”,還有助于隨時掌握他們的心理發展動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其實有些“學困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勞動、體育、社交組織等能力往往都有很出色的表現,教師應發現他們的長處,引導他們發揮長處,獲得成就感。“學困生”常處在“冷”的環境和氛圍中,覺得自己抬不起頭,不如其他學生優秀,常常逃避同學或是教師,針對這一狀況,教師要采取積極主動的方式,接近學生、引導學生,如:建立“學困生”檔案,記錄他們的學習、心理、家庭狀況,同時以平等,甚至偏心地接近、關心“學困生”,讓師生之間以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交往方式,進行教育與學習,在交往中要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樹立自信心,讓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的同時,受到激勵、鞭策,從而形成積極、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使“學困生”由逃避、討厭,甚至是拒絕教師,變為樂意接近、喜歡并接受教師。通過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總之,作為英語教師要多關注“學困生”,最大限度地為他們創造表現機會和空間,讓他們充分展現自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在合作學習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讓“學困生”在開放式的教學中呈現自己的閃光點,使他們在學習中都有所得,讓“學困生”不再畏懼英語,在自由的空間里,得到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孫忠燕.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育科研論壇.2006(S1)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