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對宜興市初中生的音樂學習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中生熱愛音樂但是對音樂課的熱情卻不高,究其原因,筆者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和教師教授內容及上課方式與學生的興趣不符存在很大關系。筆者建議,教師適當在課堂上引入流行元素,并且采用綜合教學方式,以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音樂;宜興市;學習情況
一、研究背景
初中音樂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育和德育的重要途徑。為了把握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音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我對宜興市五所學校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對象及方法
宜興市五所初級中學的1000名學生和75名音樂教師。我采用文獻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進行此次研究。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音樂及音樂課的態(tài)度
從表1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音樂和音樂課的喜愛程度具有不同步性。表示非常喜歡和喜歡音樂的學生達81.1%,只有不到5.9%的學生表示不太喜歡或不喜歡音樂,然而與此相對的是,僅有47.4%的學生表示喜歡音樂課,其中表示非常喜歡的僅占9.6%,有47.6%的學生對音樂課表示一般喜歡,5%的學生表示不喜歡音樂課。
此調查顯示絕大多數(shù)初中生都對音樂懷有很大熱情,喜歡音樂,但是卻只有一少部分學生對音樂課表現(xiàn)出強大的熱情,大多數(shù)學生都對音樂課采取“不咸不淡”的一般態(tài)度,既沒有表現(xiàn)出強烈喜歡,但也不排斥。這個結果著實讓我有些出乎意料,音樂課就是音樂的載體,可為什么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呢?為了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我緊接著進行了以下幾項調查。
2.學生所喜歡的音樂類型和課堂上教師常教的音樂類型調查
由表2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流行音樂,其它幾種音樂的受歡迎程度就大大降低,可是教師在課上涉及的流行音樂卻少之又少,調查中僅有28%的教師表示會在課堂上加入流行音樂的成分,可以清楚地看到,大部分教師都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民族音樂和古典音樂的教學上,然而這兩種音樂在學生中受歡迎程度卻遠遠不及流行音樂,只在20%左右。
對比表2和表3我認為,教師教學的重點與學生興趣點之間的巨大偏移是造成學生喜歡音樂不喜歡音樂課的一大緣由。為了推廣中國古典音樂文化,現(xiàn)行的音樂教材中加重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和古典音樂的比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然也遵循教材的要求,多給學生教授傳統(tǒng)音樂和古典音樂,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達到美育和德育的雙重目的。但是作為教師,在注重音樂課的民族性的同時,我們也不應該忽略音樂課的時代性。什么是時代之音的代表?那就是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流行音樂不僅能夠完整地體現(xiàn)時代色彩,還是學生的興趣所在,同時流行音樂也與傳統(tǒng)的中國民族音樂和古典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抓住這些聯(lián)系,教師不僅能夠迎合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引導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興趣。
所以我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適當加入一些流行元素,投其所好,迎合學生心理的同時還對他們的興趣進行恰當?shù)囊龑В屗麄儼l(fā)現(xiàn)傳統(tǒng)音樂和古典音樂的美,培養(yǎng)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進而讓他們也能夠喜歡傳統(tǒng)和古典音樂,自覺去接觸、接受、感受教材所提供的內容,真正達到促進課堂教學的作用。
3.學生喜歡的上課方式調查
由表4我們可以看到,初中生最喜歡的上課方式是聽、賞、講、唱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方式,最不喜歡的就是單純聽賞,同時,演奏樂器、課堂游戲及表演和觀看音樂視頻這三種上課方式也都博得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喜愛,各項均有超過50%的認可度,觀看視頻這一項的認可度達到了74.3%,是第二大受學生歡迎的上課方式。
然而,在教師常用的上課方式調查中,70%以上的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式就是單純聽賞,有42.7%的教師表示會采用聽、賞、講、唱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方法,但是采用其它三種教學方式的教師的數(shù)量就大大降低,只有29%的教師表示會采用音樂視頻的教學方法,表示會采用演奏樂器的方法的教師僅占14.7%,采用課堂游戲及表演這一方式的教師最少,僅有9.3%。
對比表4和表5的結果,我認為,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與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有一定的差別也是造成學生不喜歡音樂課的一大原因。聽與賞的能力是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正是因此大多數(shù)教師都愿意在課堂上采用單純聽賞的教學方式,一遍遍播放音樂,讓學生自己聽、自己悟,可是為什么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受學生喜愛呢?通過對學生訪談,筆者獲悉,首先,很多學生對教師所播放的很多音樂都不感興趣,主觀上就沒有賞析和領悟的欲望;其次,有些純音樂是很動聽,但是教師不加以解釋和引導,學生根本就不懂其中表達的含義,一遍兩遍三遍,只是聽個熱鬧罷了。所以,在單純聽賞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只停留在“聽”的層面,沒有進入到“賞”這一階段,學生感受不到音樂的美。而在聽、賞、講、唱這種綜合教學方法下,學生卻能夠順利理解音樂的內涵,由聽入賞,達到心靈的共鳴。
因此,我建議教師應該將單純的聽賞教學改進為聽、賞、講、唱結合的綜合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風格,還要幫助他們把握音樂的內涵,理順賞析的思路,讓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能夠真正感受到這是一種心靈享受,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班級學生的意愿,適當采用游戲、表演、樂器和視頻等方式來豐富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課是豐富多彩的,是充滿驚喜的,讓他們對每節(jié)課都滿懷期待。
四、結論與建議
此項調查研究顯示,初中生對待音樂有很大熱情,但是卻對音樂課熱情不大,這和教師在課堂上所教授的音樂類型及教學方式與學生的興趣不符有關。教師應該有效利用和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熱情,適當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作出調整,讓學生不僅熱愛音樂,更加熱愛音樂課,讓音樂課真正成為學生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樂園。
【參考文獻】
[1]郭聲健.音樂教育新概念[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115
[2]李德隆.高師音樂教育學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175
[3]范元玲.當代中國中小學音樂教材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02:7-8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陶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