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以及中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通過研究體驗式教學的理論基礎,結合中職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筆者提出了中職英語體驗式教學的概念,摸索出中職英語課堂體驗式教學的模式,并通過實例說明了這一模式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教學模式
體驗式教學模式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必要舉措,同時,這一模式的運用也是實施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改變極大部分中職學生人生目標不明確、英語基礎較差、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習慣較差等現狀的需要。它有利于指導并幫助學習者增強學習信心,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不斷改進學習行為、習慣和方式,使學習者想學、會學、樂學。筆者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使師生們逐步體驗到英語教學互動的樂趣,這一模式的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體驗式英語教學理論
體驗式教學源于體驗式學習,英文為Outward-Bound,意為一艘小船駛離平靜的港灣,義無反顧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挑戰,其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教學思想、夸美紐斯的教學思想、盧梭自然主義教學思想以及杜威經驗主義教學思想,其教育哲學及理論架構是整合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學”、社會心理學家大衛·庫伯的“體驗式學習圈”、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以及其他學者的理論而形成的。由此,我們可以從體驗式教學的理論基礎得出其涵義: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筆者分析了目前使用的中職英語試用教材的特點——寓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且趣味性較強;語言學習活動的設置真實、自然;遵循語言學習的客觀規律;時間安排上具有充分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以及中職學生的年齡結構和認知特點——形象思維長于邏輯思維;實踐學習長于理論學習;動手能力長于動腦能力。通過分析,不難發現這些特點符合了體驗式學習的特征。筆者認為,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體驗式學習模式具有很強的可行性。
在此基礎上,經過一系列教學試驗和實踐,筆者提出中職英語體驗式教學的概念,即“以學生為中心”創設一種情感或認知的英語教學環境、“以任務為基礎”營造一種合作、互動的教學氛圍、“以活動為載體”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以學習體驗為重心”架設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的平臺。
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示體驗式英語教學的優勢,需要研究和規范體驗式英語課堂教學的流程模式。
二、體驗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分析
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有情知教學論、現代教學論和建構主義學習論。在建構主義學習模式中,“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屬性;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和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的認知工具。筆者結合理論研究和課堂實踐,摸索出一套適合中職英語體驗式課堂教學的模式。模式分為五個階段:情境創設(情感體驗)、溫故知新(自主體驗)、交流質疑(對話體驗)、反饋提高(實踐體驗)、課堂評價(延伸體驗)。
情境創設:這個階段主要針對教師備課。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收集大量的語言素材、視聽素材、場景素材、認知素材、生活素材和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等等。把相關素材整合成各種情境,輔助學生自主構建語境,體驗情感。
溫故知新:這一階段讓學生根據課題,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調動已有的認知、情感感受來獲取新的認知和新的體驗。這個時候教師的角色是助手、是顧問。
交流質疑:這一階段強調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與對話交流。學生通過共同營造的語言環境,體驗語言知識的生產過程和情感態度的形成,從而變成自己的認知和情感。這個階段教師的角色是學生活動的引導者、關注者、建議者。
反饋提高:這一階段強調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各種活動體驗,滿足學生的成功欲,使學生獲得生理的、認知的、心理的快樂。這個階段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參與者。
課堂評價:這一階段對學生情感、態度、努力程度、達標情況和存在問題等進行評價。通過“自我評估”、“小組互評”、“問題展示”、“活動反思”等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認識到“體驗”這一學習活動的價值所在。
三、體驗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
在此筆者選取了《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試用教材》第一冊Unit 5中Speaking為例,具體說明體驗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1.學生基本情況
(1)電氣班共有學生30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10名,男生普遍英語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女生相對基礎好一點,語言表達能力強一點。
(2)學生在前一單元里已經學習過“征求意見”及“提出建議”的簡單表達形式,為本節課進一步學習更多的表達形式打下了基礎。
(3)前一單元中Speaking部分的內容、模式與本節課Speaking相似,為解
決本節課難點——角色表演、情景對話奠定了基礎。
2.教學目的
通過本節課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并運用“征求意見”、“提出建議”的表達形式,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為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服務。
3.教學步驟
上課前,筆者選取了適合Speaking教學的座位擺放方式,先把30名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組有兩名女生,并推選一名組長。
課堂上座次的擺放對教學活動的組織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該種模式比較適合Speaking教學,它可用于全班活動,師生互動、個人或小組活動、角色扮演等,也便于教師指導和調控。
第一步:情境創設,情感體驗
通過PPT展示學生們熟悉的又很感興趣的a keep-fit club的場景。在這個任務活動中,首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熟悉的健身房里的各項運動,如單車運動(cycling)、健身舞(fitness dance)、瑜伽(yoga)等;然后讓學生觀摩一段健身舞,要求根據配樂模仿,評出哪一小組合作最好;最后師生觀看a sport video并一起討論問題,如What sport do you like best?Who do you like best?Why?…從而導出課文中提及的運動的好處。這種活動由于與學生的自身經歷和情感體驗有關,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第二步:溫故知新,自主體驗
通過PPT向學生展示食物圖片,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說出盡可能多的有關食物的詞匯,組成食物單,其中包括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然后組織小組討論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和不健康飲食的危害性,從而導出本課出現的新詞匯,如:put on weight,lose weight,go on a diet等;最后要求學生運用前面單元里學過的表示“詢問”及“建議”功能的相關語言結構,相互詢問或建議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每組派一個代表歸納總結。這種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的口語體驗活動,容易激活他們的背景知識,從而激發學生主動表達的愿望。
第三步:交流質疑,對話體驗
通過上述兩步的體驗準備,已激活了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區域,幫助學生解決了一些語言難點,使學生達到了自主學習的狀態。這時候,教師把課前準備的導學案發給學生,其中包括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the language points, the more expressions about asking for advice and making suggestions等。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學習,小組間相互交流學習體會,教師作適當的引導和點評,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思考后歸納并掌握新知識,為下一步應用新知識作鋪墊。
第四步:反饋提高,實踐體驗
這一階段教師主要通過創設實踐情境,來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整個教學環節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在學生了解了本課出現的關于“詢問”及“建議”的相關語言結構和用法后,教師創設“師—生”、“生—生”以“How to keep fit”、“How to lose wight”、“How to get rid of a terrible toothache”等為主題的情景對話和角色表演等,使學生掌握在何種情況下應使用何種語言結構,培養學生的語境意識。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還可以設計一個郊游情境,規定每組活動經費100元,自行購買食物或相關用品,要求每組制訂一個活動計劃和購物單,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最后由各組長在班級中進行交流,比比看哪一組的計劃最合理。通過這些活動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第五步:課堂評價,延伸體驗
課堂評估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一種手段,是引導學生拓展視野,激發求知欲的一種策略。本堂課,筆者采用教師點評、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的方法對教學和學習進行評估。如在導學案中就設計了學生自評內容,包含學習態度、努力程度、達標情況、存在問題等。小組互評的內容通過PPT中的動畫設置一些問題,如“表現最好的是哪一組”,“活動最活躍的是哪一組”,“表情最豐富的是哪一位”等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體驗”的價值所在,從而達到體驗的升華。
通過這五步的循環過程,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的沉悶的英語課堂氛圍,扭轉了中職學生自卑、害怕的心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溝通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實施體驗式英語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不斷學習和研究教育心理學,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不斷積累方方面面的信息,才能創設豐富多彩的體驗情境。
2.情境的設置必須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因素: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適應學生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源于社會生活實際。不能把體驗式教學當成是做游戲或講故事。
3.教師要有較強的現場引導及控制能力,要解決好課堂上“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局面,要做到收放自如。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全員參與,要把體驗活動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4.要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確定合理的、學生喜歡的評價模式,既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培養其自信,又能令其看到差距,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實施方式。
總之,中職英語體驗式課堂教學改變了原有英語教學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體現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人格養成為主導,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服務,為各行各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服務,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的職業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冷冉.談情·知教學[J].教育研究.1982.(1)
[2]余文森、劉家訪、洪明.現代教學論基礎教程[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3]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
[4]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5]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