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作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要素,對人的發(fā)展和成長起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初中語文教學中在發(fā)掘教材中體會情感,在創(chuàng)設氛圍中孕育情感,在品詠誦讀中激發(fā)情感,在寫作實踐中升華情感等方式切實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實現(xiàn)能力提高與情感發(fā)展的和諧統(tǒng)一。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語文教學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睍r下,常有人說:“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沒感情?!彼幖姻问录不蚨嗷蛏僮C明了這種說法不無道理。長期以來,初中語文教學強調了語文知識的傳授、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很少關注情感教育。情感作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要素對人的發(fā)展和成長起著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呢?筆者通過長期教學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發(fā)掘教材中體會情感
“文章不是無情物”。教材作為情感傳播的載體,凝聚著人類豐富的情感?,F(xiàn)行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包含了眾多的情感觸角,為情感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此,我們應當潛入教材,充分發(fā)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籍此引導學生,使他們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實現(xiàn)移情。
教師在備課時,要奉行“拿來主義”,多占有教育資源,在此基礎上放出眼光,選擇本課教學有用的信息。我們只有深刻透徹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寫作背景,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將情感轉化,進而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例如,教師在教學《天上的街市》時,就應對郭沫若寫詩時所處時代背景以及詩人在黑暗社會中不倦的尋求光明的探索精神有深刻理解。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體味詩人對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實現(xiàn)情感共鳴。
我們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品位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句段來發(fā)掘情感。例如,教學《孔乙己》時,我通過讓學生理解第一次“排”出九文大錢和第二次“摸”出九文錢的區(qū)別,體味孔乙己的窮酸、虛榮和悲慘人生。教學魏巍《我的老師》一課時,我抓住蔡老師假裝敲打學生段落中“好像”、“落”、“迎”、“敲”幾個詞讓學生品位,理解老師的慈善和母愛童心。學生通過回憶兒時的學習生活,加深理解作者對老師的熱愛、感激之情,同時自己也心生一種感激情感,實現(xiàn)了教育的情感激勵功能。
二、在創(chuàng)設氛圍中孕育情感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眲?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情感教育的關鍵。教師在課堂伊始就應抓住本課教學的情感特點,找準切入點,巧設導語,創(chuàng)設情感氛圍,激起學生強烈地探求欲望,迸發(fā)學生的情感火花。實踐證明,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感氛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fā)學生情感,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
例如,我在教學《桃花源記》一課時,先通過課件播放一段田園風光景致,配上舒緩優(yōu)雅的古箏曲《高山流水》,讓學生說說看、聽后的感受,營造詩人想表達的意境。在教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贊》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一望無邊、黃沙滿地的蒼茫畫面,并特寫白楊樹挺立的雄姿,并用貝多芬的《命運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帶領學生進入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在教學《鄉(xiāng)愁》一課時,我讓學生朗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天凈沙 秋思》《泊船瓜洲》,聽音樂《故鄉(xiāng)的云》,說說自己此時此刻的感受導入新課,學生的思鄉(xiāng)情感就被充分調動出來。在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配上小提琴曲《思鄉(xiāng)曲》,使得鄉(xiāng)愁氣息更加濃郁,自然達到了激發(fā)情感的效果。
三、在品詠誦讀中激發(fā)情感
中國自古就有“三分詩,七分讀”的說法。無數(shù)優(yōu)秀課例證明,師生正確、動情的朗讀是連接教學者與教材感情的橋梁。著名特級教師于漪執(zhí)教《周總理,你在哪里》一課時,通過沉緩的聲音、深切的語調朗讀,體味人民對總理的無限深情,師生情到深處,潸然淚下,成為經典課例。
教師范讀課文,應因文而宜,或高亢或低沉;或激揚或悲傷,把自己和文章融為一體,作品中的情感在你的朗讀中盡情流淌,唯此才能最大限度激起學生的感情漣漪。當然,這需要教師有扎實的朗讀基本功。教師還應重視學生的朗讀指導,通過朗讀入情入境,從而喚起學生的情感,以情激情,把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重新釋放。
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春》一文時,教師通過范讀,讓學生體味春天萬物欣欣向榮的歡樂氣氛。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驗悟讀,教師適時指導,尤其是重讀音、輕讀音的提示,讓學生再去細讀品位,做到寓情于讀,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的積極情感。
四、在寫作實踐中升華情感
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內容、產生情感體驗,這時,如果教師能在學生情感澎湃時結合課文內容,“情動”而“辭發(fā)”有效地進行寫作實踐訓練,讓教材激情傳神,讓作文真情感人,使學生的內在情感體驗遷移外化,開啟學生情感的噴發(fā)點,讓學生去體會思想的快樂和創(chuàng)造的渴望,升華情感,實現(xiàn)寫作訓練與情感體驗的和諧統(tǒng)一。
例如,學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后,我布置了小練筆《當父親和我產生誤會時》,讓學生通過具體實例說說你的看法。學生在思辨中會體味到無論何種情況,洋溢的都是濃濃的父愛,從而增強了親情,實現(xiàn)了情感的升華。
當然,為了實現(xiàn)語文課堂情感教育的升華,教師在平時應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用實際行動關愛學生,把情感教育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點滴小事中體味到教師的關愛之情,一種對學生的大愛。學生自然也會生成積極情感體驗。這是語文課堂的情感延伸。
【參考文獻】
[1]周一貫.語文教學優(yōu)課論.寧波出版社.1998
[2]張宏玉.教情感育與認知教育的統(tǒng)一.《教書育人》.2000(16)
[3]戴少丹.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吉林教育》.2008(7)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三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