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中職教育正處在由“課堂教育”向“社會教育”過渡的歷史性轉變過程中。為了真正落實職業教育的適應社會的宗旨,促進中職學生整體素質的協同發展,寓情感教育于語文寫作教學已成了語文教育中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提出了中職語文作文教學應該用真實的情感“春風”,化感動中的生活的“心雨”的教學理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情感帶動寫作興趣、以生活經歷充實寫作內容,全面提升中職語文作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語文;作文教學;情感;生活
一、引言
當前,我國中職教育正處在由“課堂教育”向“社會教育”過渡的歷史性轉變過程中。為了真正落實職業教育的適應社會的宗旨,促進中職學生整體素質的協同發展,寓情感教育于語文寫作教學已成了語文教育中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在寫作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通過情感來聯系生活,全面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訓練寫作能力是保證寫作教學質量的關鍵。這一過程的實現其實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而且是有目的、有計劃的自覺過程,它也不是簡單的1+1,而應是情感激發和生活感受的融為一體,是兩者互相促進的過程。對情感教育而言,其本質是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的教育。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符合新課程改革目標的基本理念,為語文學科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將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嶄新亮點。同時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是解決當前一些語文教學弊病的一劑良藥。而對生活感染的融合來講,其本質是寫作訓練的基本要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過:生活是寫作的來源,寫作是生活的再現。著名作家矛盾先生也說過:應該鼓勵學生寫真話、寫實話,這才是寫文章的基礎。所以說進行生活方面的作文訓練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點。本文就從情感教學和生活感受兩個方面出發,力求找出一條更為完善的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之路,保證從理性地角度進行教學理論研究,從實踐角度進行教學方式的探索,為中職語文寫作教學開通一條創新的思路、創新的教育模式。
二、用情感教學引領生活感受的意義
情感教學是指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通過激發、調動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促進教學活動積極化的過程。情感作為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學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催化劑,不容忽視。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合理調節和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課堂效率。而對于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而言,其實“文章不是無情物”,每篇文章其實都蘊涵著作者的思想情感,蘊涵著特定的情境。因此,教師應精心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情感共鳴,使教學活動由單純的知識教學走向全人發展,從而實現語文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的統一。情感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情緒體驗,而這種情緒體驗與學生日常生活和經歷自然是融為一體的,用情感教學引領生活感受恰到好處,能夠保證教學有足夠的生活感受激發效果,而生活感受的激發自然就使得學生會有書寫的欲望,有動筆記錄感受的沖動,這就是中職語文作文教學的最初教學目標。
三、情感引發感受,開展作文教學
1.創設教學情境,調動情感
情境教學理論認為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就像語言的發展一樣,發生于真實情境中不斷進行的利用知識的活動中。該理論超越了傳統的知識觀,強調知識的情境性、真實性、社會性、應用性、互動性,重視“知識的情境性”,重視以學習者為中心,使學習者在情境中成為知識意義建構的貢獻者。創設教學情景是調動語言情感的載體,作文教學必須從調動情感開始。調動情感的基礎是感悟語言,只有通過反復的略讀與精讀,才能從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去把握句子的整體意義,也只有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才能揣摩作者情感表達的作用。在對語言文字的情感體會之下,就會呈現出優勢的情感體驗。而創設教學情感需要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例如: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的情感引導、相關背景資料的介紹等都是創設情景的重點手段,這種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情境化的教學條件,提供對學習過程的動態指導,使學習者通過活動在其中進行知識的意義建構。而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景之下就會很自然地產生情感遷移,內心出現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記錄這種感受就變為可能。
2.聯系生活,挖掘情感
中職學生不同于初中學生,多數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經歷,而生活經歷就是寫作的最佳源泉,教師要善用利用學生的這些生活經歷來挖掘情感體會,鼓勵其創作文章。這種寫作教學手段其實是寫作教學管用的手段,例如:在記敘人物的作文中,學生熟悉的人很多,教師往往會通過一些教學啟發手段使得是平心靜氣地回憶自己腦海熟悉的人物,然后想想誰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確定好要寫的人。這種教學過程和學生心理過程其實就是對生活實際的聯想,在這種聯系生活的寫作指導下,學生的創作才能有血有肉,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聯系生活感受能夠使得學生的文學創作更有內涵,而有感受卻不能下筆如有神的學生,自然就有想要掌握寫作方法,進行寫作技巧探析,進行寫作語言積累的求知欲望。
3.借助生活和想象,激勵情感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可以說,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就應從“生活”入手,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努力實踐“學生為本,興趣為重,生活為實,實踐為主”的作文教學新理念,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生活處處是作文”。當然,光靠生活經歷是寫不出感人至深的文章的,因為生活的真實不同于藝術的真實,在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中也要鼓勵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歷的基礎上進行生活想象,并將這種想象置身于寫作創作之中,走“面向生活,自由表達之路”。作文要展示個性化和創造才能教育的本身就是實踐活動,而不同的活動就構成了不同的生活經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他們積極參與生活,認識社會。生活是創作的本源,也是學生活動的全部時空展現。要讓學生跳出應試陰影,放大寫作范圍,對在學習生活中的點滴感受也應該鼓勵其成文,又如:在中職實習過程中會經歷過很多問題,這也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文章創作,記錄生活感受。
4.活用寫作訓練,培養情感
在寫作訓練中應注意培養情感,既要注重真實情感的培養,又要注重詳細情感的培養;既要注重情感分析能力的培養,又要注重情感表達綜合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和諧、更全面、更具互補性。如:在學完《世間最美的墳墓——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后,教師要激勵學生的情感體驗,全面收集托爾斯泰的相關生平資料,然后讓學生在理解托爾斯泰樸素的審美觀的基礎上,以《我對“美”的理解與思考》為題寫一篇短文,在班級內交流,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又如:在學習了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后,教師要針對當前社會就業問題開展辯論會,可以以“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和“職業有高低貴賤之分”為辯論題目,讓學生自己收集素材,進行辯論準備。辯論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對“職業”態度的情感體會,然后請同學們根據“自己以后職業的選擇”來自擬題目完成作文,表達真實的就業態度。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作文教學應該用真實的情感“春風”,化感動中的生活的“心雨”,以情感帶動寫作興趣、以生活經歷充實寫作內容,全面提升中職語文作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馬莉.試論中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J].才智.2010.(24):54-56
[2]朱亞奇.新課程下如何激發中職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中等職業教育.2010.(10):73-75
[3]張雪晶.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1-58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