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領域有大量的作品與透視有著強烈的聯系,我們看見的形象都是從某一角度所見的視覺形象。視覺形象是經過透視增減、變形之后的形象,并非原來的本形。我們認識和描繪形象是以視覺形象為依據、為出發點的。認識和描繪視覺形象離不開對透視現象的認識和表現。在素描寫生過程中,認識和表現透視現象是一個不可避免、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長期以來,透視科學中有兩種不同的表現形態:及東方的散點透視和西方的焦點透視。在散點透視和焦點透視的規律指導下,誕生了大量的藝術瑰寶。而焦點透視至15世紀20年代起就成為一門相對完善的科學,對以后的藝術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透視”已成為美術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別是想考藝術院校的高考生,透視課程對他們尤其重要。但是通過平時的教學實踐,我們感到透視課程在藝術中的重要性不能得以完整體現,不能得到學生的足夠重視,導致學生對畫面欣賞的深度不夠,理解不透。藝術生平時訓練的作品,透視上存在大量的缺點,究其原理,我認為當今透視課程的教學中重點及難點的把握,存在以下原因:
1.對透視學科的發展的前景不夠重視。
2.中西方透視融會貫通不夠。
3.透視原理的簡明扼要性與實際透視現象中的復雜性。
只有充分把握課程教學的難點,才能為透視課程找到更好的教學辦法,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一、激發學生對透視課程的認知
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對傳統理論和方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甚至和部分傳統觀念產生沖突。科學的理論必須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才能與時代合拍,透視學正是如此。從根本上說,透視現象的規律受到以下兩點的制約:
1.人們的視線從視點(眼睛)起,呈直線放射狀。被視物被物體遮擋的部分則無法看到。因此,對某一形象而言,視點位置不同(如正面觀、側面觀、背面觀以及仰視、平視、俯視等),其視覺形象各有不同。
2.以視點(眼睛)為準,物體由近及遠呈現由大到小、由長到短、由寬到窄的視覺變化,從而產生一系列不同形體的不同透視現象。
在現代繪畫中的不斷發展,透視學不斷地形成了自己的新的理論,并指導我們的科學應用。現代繪畫諸如立體派、野獸派等,其透視表現雖同傳統繪畫藝術有一定的區別,但卻并不排斥透視基本規律,有的作品還借鑒透視規律形成新的透視視覺,產生新的視覺效果,旁證了透視規律能夠繼續發展于現代繪畫之中。
二、東西方透視科學的比對
東西方都在長期探索中形成了各自的體系,無論從兩者的理論形式還是從中西方科學的思維方式來看都存在很大的差別,導致學生對這兩種透視認為沒有相同的規律可尋,認為在西方繪畫作品中的焦點透視,在體現所表現物品的空間真實感比東方強烈的多。隨著油畫、水粉等西方繪畫不斷引入中國,部分本土畫家在對中西方繪畫的不斷學習中,對中西方的繪畫形式,繪畫方法都有了很好的把握。如董思文的《開國大典》,通過借鑒散點透視規律打破了傳統視點視覺界限,充分表現空間跨度比較大的景物,使現代油畫也能有傳統國畫的空靈廣闊。艾中信說:“《開國大典》在油畫藝術上的主要成分就是創造了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中國油畫新面貌。這是一個新型的油畫,成功的繼承了盛唐時期裝飾壁畫的風采,體現了民族繪畫特色,使油畫朝著民族化的方向發展。”我們可以認為,本為門徑不同的兩種透視原理,其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在課堂示范中滲透透視知識,提高透視的可操作性
無論東西方的透視原理都可以歸納為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等簡明扼要的幾點規律常識。而解決實際問題的透視技巧,卻絕非簡單的理論課程所能做到的,往往需要大量的實踐,這卻不是我們透視課程短短幾周甚至一周幾天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我們在高考輔導班就安排了大量的透視輔導課程,力爭使學生弄懂弄透透視原理。但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運用透視原理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很多學生在學習課程時死記硬背,掌握了一些,但課程結束又還給了老師。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加大了學生的寫生力度,把透視課程相對學習周期拉長。學生在其他課程的學習課程中,可以針對學習情況,鞏固剛學到的透視知識,解決實踐過程的透視問題,對其他課程的學習領悟也有所裨益。
如果掌握了透視規律并能靈活運用,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描繪在某一角度觀察下的形體的視覺特征,從而正確的反應形體本身的特點,使形象具有空間感、縱深感和距離感。
四、鼓勵學生不斷豐富完善透視知識,激發學習興趣
當代的繪畫作品中,透視的影響日漸式微,在現代科技沖擊下,透視理論往往已融匯于科技成果,學生難以把握住透視的難點,我們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自我體驗,鼓勵學生通過親自觀察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理解透視的基本規律。要注意學生創作潛能的開發,真正的給他們探索知識,探究問題的空間,既要讓學生積極思索,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要讓學生大膽想象,敢于標新立異,具有獨創性。想象力是人在過去知覺基礎上構建新形象的創造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知識的進步,是知識的源泉。”有了創造性想象的參與,就能借助過去的經驗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假設,又在新的層面上進行新的想象。不斷完善科學的透視理論,與時俱進。
當我們充分把握住透視的難點后,付諸科學的學習、思考方法,相信能讓透視課程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和愉快,透視學科也將在繪畫史冊的發展中繼續其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明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