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人為本,是新時期政治課堂的授課基本理念。本文首先探討了初中政治的教學現狀,之后文章針對以人為本,轉換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思維的主要途徑進行了探討,包括:加強情感溝通,轉換傳統標準化的授課模式;豐富教學方式,轉換教師主導的課堂模式;創意提問,轉換學生與教師的思維模式。
【關鍵詞】以人為本;轉換;初中政治;教學思維;途徑
長久以來,初中政治一直被認為是“副科”,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受到影響,再加之應試教育的導向使得初中政治課堂的效率比較低。而實際上,在義務教育階段,尤其是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思想不斷成熟,日趨穩定的關鍵時期,也恰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準確適度的思想教育與引導,對于學生意識形態的定位與促進學生正確人生目標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義。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教學理念,圍繞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教學原則,開展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思維的創新,不斷深化政治課堂教學思路的改革與完善,對于提高初中政治教學效率,培養具有堅定政治信仰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一、以人為本,轉換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思維的主要途徑
1.加強情感溝通,轉換傳統標準化的授課模式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在學習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的地方,才會出現學習興趣”。所以,以人為本的課堂,更多的應該關注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真切的了解學生學習的難處,需要什么,而且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引導他們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調查顯示,一些學生對于政治課的喜歡與否,很多時候取決于任課教師的不同,同樣一單元的知識,同樣一個教室,有的老師則很受學生歡迎,教學效率也高,而有的教師則恰恰相反。原來這是兩個教師所教,其中一個教師不斷的鼓勵和肯定這個學生,而另一個則采取了相反的態度,這就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態度的結果。教師應對于學生的一些進步及時的進行鼓勵,并注意每個學生的心理變化,因人而異的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因勢利導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對于班級人數不是很多,教師精力允許的時候,可以開展分層教學,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以人為本的開展教育。
2.豐富教學方式,轉換教師主導的課堂模式
以人為本的課堂,就不應該是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枯燥的課堂,應該是適合初中年齡段學生心理發展的多姿多彩的課堂,各種豐富多彩的形式都可以進入初中政治課堂。比如,講授“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課時,可以讓同學們對公交車遇到小偷的情況展開討論,同學們可以分組,自愿組合,讓大家對遇到小偷偷乘客東西是該站出來告訴乘客,還是該小心的提醒乘客,還是躲起來假裝沒看見進行討論與辯論;也可以采用舞臺劇的形式,如針對“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課時設置一個場景,幾位同學買到了假貨,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解決這個問題,如撥打消費者維權電話,還是直接跟商店老板談等,角色不同、分工不同,同學們都參與進來。最后由教師講解哪種方式是正確的。另外,也可以在每節課的結尾給同學們布置一個下節課的知識點,讓同學們去預習,每次上課時有一組的代表利用5分鐘的時間做一段簡短的發言,講述本組關于這個知識點與實際結合的例子,或者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角度等。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可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并能為學生提供一次非常適合于鍛煉組織、協調、口才與展示其它才華的機會。
3.創意提問,轉換學生與教師的思維模式
以往的課堂上,都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而且大部分時候都是學生被動的回答。固然,學生回答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反映出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但也僅限于此。至于,學生通過學習所獲得的能力多少,則不能有效反應。以人為本的課堂,就是要轉換這種提問模式,由教師提問改為學生提問。學生提問的好處在于,通過學生的提問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思維的變化情況,而且學生要想有效的提問,自己也必須要更加深入的去學習,只有理解了,消化了才能有效的進行提問。
二、結語
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實施,是我國教育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教育事件,“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初中階段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在在發揮學生主體性、提煉學科價值性和教學質量全面性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只要教學過程中,堅持反思、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以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素質提高為最終培養目標,那么以人為本的教學思路,必然會越走越寬。
【參考文獻】
[1]錢瑩.淺析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知識經濟.2011(5):168
[2]羅馨賢.新課改背景下如何上“活”中學思想品德課[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9.25(5)
[3]鐘燕.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科教文匯.2011(3):157-158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魏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