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和識記單詞是學習英語的人一生都要不斷進行的工作,更是初學英語的中學生的日常生活。詞匯是構成語言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與語音、語法相比,變化較快,要想提高學英語的效率,單詞記憶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記憶單詞的效率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詞單位教學與句單位教學相結合
詞單位教學,要求對單詞單教單練,比如分析單詞的語音和拼讀規則,講解單詞的基本意義,并進行朗讀、抄寫、拼讀、變換單詞的語法形式等項練習。句單位教學是把單詞放在句子里,結合聽說讀寫等言語實踐進行操作練。對于初學英語的低年級中學生,教師應先采取詞單位教學,以盡量結合句型講解生詞較為適宜,而對于一定基礎的高年級學生來說,教單詞,可以從句子練起,采取句單位教學,利用舊句型教新詞,教師先說英語句子,進而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和需要,再對新詞進行單講單練。這兩種方法究竟如何運用,要有教師根據教學階段,單詞的特點,學生的水平來定。兩種方法互相配合,補充,才能有利于學生更全面的掌握單詞。
第二、機械記憶與理解記憶相結合
機械記憶,就是對單詞多讀、多寫、多練,多次重合,反復記憶。這種記憶方法主要適用于初學英語的低年級學生,隨著掌握單詞數量地增多,就主要要通過理解記憶的方法來掌握單詞。理解記憶就是通過邏輯思維,利用新舊單詞間有規律的聯系去記憶單詞的一種方法。理解記憶的方法很多,如:
1.利用拼讀規則,如:light,night,right,sighr,fight,wright等等。
2.利用詞形變化,如:writ,wrote,written bet,bet,bet
2.利用詞形變化,如:drive,drove,driven cut,cut,cut
2.利用詞形變化,如:ride,rode,ridden hit,hit,hit
這種方法在記憶動詞不規則變化是尤其適用,把學過的分為幾類,分門別類地加以記憶,這樣就容易記得牢固,不易遺忘。
3.利用相同用法。如:look at,aim at,be at,get at,hit at,swear at,point at,throw at.....這種方法記憶短語效果尤佳。
4.利用同義或反義詞。掌握相當數量的同義詞有利于完成考試中詞匯和閱讀理解等項目的考題,但還要注意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區別以免混亂。如accept與receive,前者強調“接受”,后者只表示“收到,接到”。了解和掌握反義詞的詞義,對了解和掌握某一詞的詞義十分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準確而深刻地理解這個詞的詞義,在考試中,許多詞的詞義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就是通過反義詞來確立的,如:Mary lives on the fifth floor. Tom lives on the thirteen floor. Mary lives two floors above Tom. Tom lives two floor below Mary.
5.利用同類題材。如:
家庭:family mother father brother sister sun daughter child baby等等。
天氣:wind rain snow storm hailstorm lighting thunder等等。
6.利用構詞法。英語的構詞法較多,我們需要主要掌握三種,即合成法,轉化法與派生法。介紹如下:
①合成法。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構詞新詞的方法,這種方法構詞的詞叫復合詞。復合詞的詞意很多都是兩個或多個詞意的合成,不認識的情況下,可根據上下文進行猜測。如:haircut(理發)、fastfood(快餐)、babysit(幫人帶孩子)、overthrow(推翻)、well-known(著名的)。
②轉化法。英語中常出現一詞多性和多義現象,這種現象被稱作轉化。如:名詞→動詞,arm(n.手臂→v.武裝),動詞轉化為名詞,look(v.看→n.外表)形容詞轉化為動詞,clean(adj.清潔的→v.打掃)
③派生法。派生是指將粘著詞素(即詞綴)附到自由詞素上構成新詞,詞綴有前綴和后綴之分。一般來說,因為詞綴本身有一定含義,再加詞素意思,就構成了派生詞的新含義了,一個詞有時即使不知它的意思,觀察詞綴,也猜個八九不離十了。
三、視覺記憶、聽覺記憶與動覺記憶相結合
根據感覺器官在記憶中得作用,可將記憶分為視覺記憶、聽覺記憶和動覺記憶。除藝術人才外,絕大部分的記憶都是混合記憶類型。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眼看、耳聽、手寫、嘴說、口讀。記憶的生理機能機制告訴我們,對各種感官的多種刺激,容易在大腦有關部位建立多方面的暫時神經聯系,因而有助于記憶。根據這個道理,應當指導學生運用各種類型的記憶來學習和掌握單詞。
總之,記憶單詞一定要運用多種方法互相配合,不能專靠一種。當然各人的記憶品質不同,各人必須通過自己的摸索,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最佳方法。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相信在單詞記憶這一方面必將取得顯著成效。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扎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