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于思想政治課堂,它對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產生了良好效果,這是顯而易見的。本文結合高中政治教學實踐,就多媒體的使用進行論述。
【關鍵詞】多媒體;高中政治;輔助教學
多媒體能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直觀,因而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青睞,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成為課堂教學改革和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越來越多的課堂中都開始運用多媒體,同時多媒體教學也引發了更多人的思考。這種教學方式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如何趨利避害等問題成為廣大教師最關注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與政治課程整合的優勢分析
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電化教學(后被稱為多媒體教學)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隨著計算機和電子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通過多媒體CAI進行課堂教學的優勢日益凸顯。多媒體CAI融合了圖片、聲音、文字、動畫、影像等多種素材,借助于相關的制作軟件如PPT、Authorware、Flash、方正奧思進行制作,可以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地將教學信息進行多元化呈現。根據需要,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資源共享。同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較,多媒體CAI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知識視野的擴展。雖然制作多媒體CAI需要一定的技術要求,但是因為其具有反復使用、便于修改的特點,可以最大限度地將教師從備課中解放出來,有精力去深入研究教材、教法。
二、多媒體輔助政治教學設計的策略
1.因課制宜,精心設計
筆者認為,教學手段的選擇要因課而制宜。有的課時由于教學內容體系性強、板書多;有的課時理論知識很抽象(如大部分哲學常識內容),需要生動的材料(文字、圖片、音像等)來論證。這就可以發揮CAI教學容量大,材料豐富的優點。然而有的課時內容較為通俗易懂,學生可以通過自學掌握,大可不必興師動眾,非得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可;有的課時內容雖然抽象,但可以發動學生,設計成活動課,效果會更好。
如筆者在教授《生活與哲學》中《價值與價值觀》一課時,沒有直接將書本上的觀點告知學生,而是設置了這樣一個辯題: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貢獻還是索取。讓他們自主地選擇正方或反方,雙方各選出一名代表組織本組成員展開討論,然后雙方再派出若干名代表進行激烈地辯論。學生在辯論中進一步加深了對人生價值的理解。
2.媒體組合教學要適時,處理好現代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
現代教育媒體尤其是視聽媒體和交互媒體,具有信息量大、能運用聲光電等技術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刺激等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功能比較優勢。但是,課堂上并非什么時候使用現代媒體都能收到好效果,其間有一個抓時機找切點的問題。目標不同,選擇的媒體也應不同。傳統教育媒體同樣具備能提供可感知的事實材料、方便直觀等比較優勢。比如:在講述“堅持適度原則”時,教師可在課堂上用氣筒給氣球充氣,超過一定限度氣球就會爆炸,教師邊講邊演示,效果很好。而同樣的例子如果用電腦設計成三維動畫,則費時費力,效果一般。同樣道理,在講“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時,可結合國徽圖案分析說明;在講述“貨幣及其職能”時,可出示一張人民幣,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這種實物的教具展示又要比多媒體好。
3.把握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即生活化原則。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為支撐的課程模塊,是思想政治新課標、新課改的鮮明特色和一大亮點,從《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到《生活與哲學》,高中政治新課程賦予了理論更多的生活氣息,讓理論與學生的生活更近。《課程標準》第一次提出了教學“活動建議”,要求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觀、社會服務,以及引導學生搜集名言、諺語、格言,舉辦展覽、壁報,觀看電影、電視、錄像等活動,并安排高年級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總結等”。讓學生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在“做”中學,在學中“做”。
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也要重視課件的實踐性原則。比如,我在制作《經濟生活》中“公司的經營與發展”的課件時,就自然地聯系到本地的公司美的集團。由于本課知識比較抽象,對學生有一定難度,但聯系社會經濟生活比較緊密,于是課前我將學生分成四組,要求學生周末參觀美的集團,課余搜集美的集團有關資料,并引導學生進行整理和歸納。第一組了解美的產品的一些廣告語;第二組了解美的集團的發展歷程及成就;第三組了解美的集團涉足的領域及主要產品;第四組了解美的產品的價格、質量和服務。我還要求學生在參觀和搜集資料過程中思考美的集團發展壯大的因素。然后在制作課件時把這些材料有選擇運用進去,并在教學時讓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則適時進行點撥。這樣就用身邊實例把抽象內容很好地解決了。
三、當前在政治課教學中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輔助教學時出現的一些問題
大家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時,有時太過于偏重多媒體手段。畢竟教學手段是為教學目的所服務的,它受到教學內容的制約,我們在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時一定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和目的的需要,不要追求形式上的時髦,應該注意它的可操作性。另外我們在展示多媒體技術課件時應適時、恰到好處等等。
第一,有的教師把本來簡單的板書即可明白表達且易于學生記憶、理解的內容不假思索地用繁難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去表達,目的僅僅是為了代替板書,結果就會增加學生記憶的份量和理解的難度,化簡為繁,難為了學生。
第二,有的教師以為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用得越多越好,結果就濫用,甚至喧賓奪主,把政治課變為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演示課,重點不突出,難點沒破解,學生看得眼花繚亂,但整節課講什么,不知所為。
第三,有的教師過分迷信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直觀效果,忽視了對教材內容的深入透徹的剖析,以及對學生的恰當引導和啟發,教學缺乏深度和理性思維。
總之,在今天的政治教學當中,多媒體的應用是大勢所趨,要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適當地應用多媒體材料,但是我們要盡量避免誤用、濫用,要利用最少的投入達到最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