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要求老師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去實施不同的教育,使“材”各得其所,各遂其志。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在掌握學習理論中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異成績,主要問題不是學生智慧欠缺,而是由于沒有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動機等多方面就會變得十分相似”。以上的論述都是以承認學生有差距這個客觀存在為前提的。學生學習出現差距是客觀存在的,越到高年級,差距越大。真正要培養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就應該承認差距、正視差距,甚至發展差距,讓好的學生學得更快更好,差的學生也有提高。教學分層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現代版的代名詞,全國許多學校都應用了這種教學方法。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在高三的復習備考中進行了一些嘗試。
學生一旦上了高三,都期盼通過一年的努力金榜題名。但有夢想成真的,也有落榜失意的。我為成功者高興,但更多的是為失敗的學生痛心難過,總想著他們期盼又絕望的眼神。所以學期初我把分層教學的想法坦誠地講給學生聽,讓學生理解教學分層不是鄙視而是對學生個體發展的高度重視。并且大量細心的個別談心,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大多數學生都贊同這種做法,成績差的同學更是歡迎,很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于是我以期中、期末及平時成績為主要依據,綜合平時課堂表現和作業情況將學生分成A、B、C三層。A層學生學習英語興趣高,基礎扎實;B層學生有興趣,但基礎一般;C層學生缺乏興趣,基礎薄弱。A、B、C三層分別占全班人數的30%、50%、20%左右。實行動態管理,隨著學生成績的全面提高,A層學生所占的比例應有所增加,B、C層學生所占的比例應有所減少。對不同層次提出了不同要求:A層的學生,由于基礎好、能力強,屬于發展性目標。我們要求他們在學好課本的前提下,廣泛地進行聽、說、讀、寫訓練。每周要求他們看一些課外英語讀物,如新概念英語、閱讀訓練及英語周報、21世紀報,以及一些從國外雜志上節選的原汁原味的文章,養成做閱讀摘錄、擴大詞匯量的習慣。B層由于興趣、基礎一般,需要點撥,讓他們著重抓好課本,上課時盡量按老師的指導去做,弄懂語言點,以課本為主,側重聽讀寫能力。C層由于根底淺、學習自覺性差,關鍵在于幫助他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立足于四會詞、詞組,完成課本上的練習。分層后,再按自愿結合的方式組成互幫互學小組,每組里A、B、C三層學生都有,給學生提供互幫互學的機會,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同時進行同層次小組間、小組成員間的學習競賽。因為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層次的同學可以朝更高層次努力。這樣,一個良性的學習競爭機制就形成了。
隨后,我將分層貫穿到教學的每個環節和學法指導上。分層備課,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學目標,量身定做,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達標的喜悅。分層教學,對不同的學生實行分層提問和分層課堂訓練。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人人都能體味成功的喜悅。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使各層學生得以提高和發展,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分層測試,根據不同層次學生所學握內容和英語達標的不同要求擬定等級性試卷。進行等級性測試,旨在使不同能力的學生均有展示自己知識和才能的機會。等級制的分組應是流動的,進步明顯者應調至上一等級,成績明顯下降者應調至下一等級,以便教學具有針對性,也使學生有壓力感。這里舉一實例進行說明:
在應對高考必考的書面表達時,我們知道作文很能表現學生的能力水平。但只要做到訓練充分、訓練得法、訓練有效,一般的學生就能得20分左右,是很能得分的一道題。所以對不同層次的同學我進行了不同要求的訓練:A層同學我要求他們能很好地運用較高級的語法結構和短語單詞;對于B層同學我要求他們能用一定的主、賓、表從句和定語從句,句子結構不要太復雜,但要從單詞短語上下功夫;對于C層的同學我要求他們用簡單正確的句子表達意思即可,不要犯基本的語法錯誤。對每層學生我都會給出適合他們要求的范文、美文讓他們背誦,讓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風格和一些常用句式,讓學生勾畫一些自己認為有用的句子和短語,并努力在自己寫作時使用。做到經常性地進行學生作文面批。這樣每次作文教學有全體學生都必須達到的最基本目標與使基礎好的學生有充分發展的余地的上限目標,讓每層學生都能充分發揮。有了對語言的感知和習得,A層學生大多數都能很好地運用高級句式,短語和詞匯。C層的學生也能很好地運用簡單句和適當的連接詞寫較流暢的作文了。這樣各層同學都有收獲,我認為比教師為了照顧全局而造成的A層吃不飽、C層撐死不消化要好的多,而且學生自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也很有成就感。
通過分層的嘗試,我欣喜地發覺以前的吃不飽、消化不了的矛盾基本解決了:發展了A層學生的學習品質,培養并提高他們的知識綜合能力、應用能力、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了B層學生,使他們牢固掌握課程標準、教材所規定的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努力爭取成為A層學生;幫助了C層學生,加強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合理要求,熱情關懷,轉變他們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習質量,穩步發展成為B層學生。
雖然我的教學分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很多問題。現行的大班教學給實施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同堂分層教學從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到測試,需要投入的精力過大,時間有限,照顧到三個層次難度較大,如何處理好提高效率同全面提高的關系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問題。如果能實行小班教學、全校范圍內的流動分級效果將會好得多。在分組過程中,教師特別要注意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向C層的學生講明分組的目的,使他們消除顧慮,打消自卑感,決心早日趕上A、B層學生的水平。
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通過教學實踐、探索,我感到分層教學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其中也隱藏著諸多的問題待我們去進一步解決,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體驗成功的快樂。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