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高中生語文課外閱讀現狀進行調查,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并試對問題提出了解決策略,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廣闊的閱讀視野,提高他們的綜合語文素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外閱讀;問題凝視;策略審視
童年時代,我們都唱過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在我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也有雙槳: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者缺一不可。只有雙槳一齊劃動,閱讀之船才能破浪前行,學生的素養和語文素質才能真正得以提高。《語文新課程標準》對高中生課外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筆者曾對學校高一、高二6個班學生進行過課外閱讀情況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12份,回收312份),問卷主要采用選擇、填空形式。通過問卷調查以及和學生、家長、同事的交談,不難發現當下的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現狀是令人堪憂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的偏見。不少家長(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學生高中三年學習就是為了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高考考什么,學生就應該學什么,讀課外書會占用他們寶貴的學習時間,能不讀就盡量不讀,有關名著知識確實要列入考試范圍,那就把它轉化為一個個知識點,便于學生記憶。南京師大附中的吳非先生的專著《不跪著教書》中有這樣一篇文章:《讀名著竟成罪過》,痛斥了惟分數論。而不少家長、教師正重復著這種悲劇(不由想起小時候學過的一則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長不長葉子有何相干)。這樣導致的直接結果是閱讀功利化,學生閱讀興趣也就無從談起。
二、淺閱讀盛行。調查問卷中“你多選擇什么類型的課外書”這個問題,高達76%的學生填寫休閑類雜志。列舉的讀物中有不少是漫畫書。在“你為什么進行課外閱讀”這個問題中,69%的學生因為“無聊、消遣”而閱讀。這一方面說明高中生學習壓力較大,通過此類閱讀放松一下緊張的情緒,但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的課外閱讀進入一種淺閱讀、讀圖狀態。某位班主任曾在學生書桌中發現二十多本《知音》等時尚雜志,這是頗具代表性的。閱讀通俗淺顯讀物并沒有使學生的思想深邃,反而流于庸俗。
三、教師缺乏指導和評價。不少教師教育觀念滯后,抱著老黃歷不放,對課外閱讀認識不足。在整個社會比較浮躁的大背景下,不少教師自己就很少讀有品位的課外書,導致自身指導能力的缺失。以己昏昏,豈能使人昭昭?有些教師也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只反復強調學生應該要注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沒有具體支招,就使得指導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一句話,教師沒有“板凳要做十年冷”的讀書決心,何來學生“春色滿園關不住”的喜人閱讀成果?
四、閱讀條件亟待改善。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班級很少組織學生去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借書。不少學生一年只借一次,每次借一本。他們的閱讀的課外書主要來自于私人購買,究竟購什么書相對比較盲目。
宋代大詩人陸游詩云:“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要想學好語文,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是很難達到的,更不用說服務于學生的終身發展。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效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創設寬松閱讀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師要對課外閱讀有正確的認識,可以通過家校通平臺等方式與家長積極溝通,共同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閱讀氛圍。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經常給學生講講名人讀書的故事,也可讓學生自己搜集。條件成熟后,全班可以開展“課外閱讀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辯論賽,讓學生進一步提高認識,讓學生懂得,要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建樹,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必不可少的,這就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正如劉國正先生所言:“有了興趣和習慣,你不讓他讀都難,幾天不看書,他就會覺得空蕩蕩的,難受。”
二、保證閱讀資源。教師可以和學校圖書管理員聯系,盡最大所能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便利。同時,教師可以動員學生將自己喜愛的書籍(教師對書籍要進行初步篩選,保證書籍品格)帶到學校,組建班級圖書角。教師可以將自己家中適合學生看的部分圖書借給學生看。筆者曾向學生推薦了珍藏的著名學者傅國涌的《過去的中學》一書,并放入圖書角。一個學期下來,這本書幾乎全班每個學生都閱讀過。教師針對圖書角中的圖書適時推薦,能促使學生勤于閱讀。我班就有學生在整個高二學年閱讀名著十余本,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底蘊。
三、傳授科學的閱讀方法。教師可以在高一年級每兩周開設一節閱讀指導課,教給學生科學的課外閱讀方法,如要求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閱讀時可以做小卡片,摘抄優美的詞句,建立資料庫;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時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要“學貴有疑”。每個月可以要求學生至少寫一篇讀后心得。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延伸活動。教師可以每月組織一次讀書心得交流會(一個學期安排一次全班共讀一本名著交流會);利用自編小報、黑板報等形式展示學生的讀書成果。筆者曾在班上舉行了“好書好文我推薦”讀書交流活動,每天安排一位同學來介紹一本自己最近看過的書或文章,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作適當的點評,使學生對介紹的書有進一步認識。
五、及時、科學地進行閱讀評價。教師要定期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如讀書卡片摘錄、讀后感撰寫等,及時掌握和評價學生的閱讀情況,并作出科學的評價,確保學生閱讀的成效。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三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