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學生上信息課,喜歡做什么與應該做什么,尋找解決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從對網絡的認識問題、信息技術教師的角色問題、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課的教材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等五個問題進行了反思。同時提出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提高自身文化、信息素養要從反思中做起。
【關鍵詞】效率;反思;信息技術課
曾經有一位學生當著我的面直言:如果上信息課不給我們上網和聊天,那就干脆不上的好!——理直氣壯!這或許還說出了許多同學的心聲。不可否認,一些信息技能可以在“玩”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在一次監看學生屏幕的時候,有一個學生在“聊天”、QQ、完成學習任務三者之間交替進行著,令人結目的是,她飛快的輸入速度、敏捷的才思和嫻熟的操作技巧。這些技能不正是我們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標之一么?因而,對于學生所出現的問題,我們當教師的也應該好好地進行反思。
反思一:“網絡”與“游戲”
我們都知道“學生一旦接觸互聯網就會被其無窮的魅力所吸引,現在有人提出要開發教育游戲,所針對的正是學生“要玩”的這種心理。從心理學的角度,這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這會不會令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變得被動呢?畢竟我們要培養的是具備較高信息素養的學生,如果學生駕馭信息的能力還要過分地依賴“游戲”,那么“網絡”就真的逃脫不了被一部分人排斥的命運,那真是我們的悲哀了。
反思二:從“計算機教育”到“信息技術教育”
目前,我們很多教師只是教技術,一味追著技術的發展,而我們自己所能學到的只是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滴水,所能教給學生的更可能只是這滴水的幾分之一。從“計算機教育”到“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師的職能和使命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我們已經沒有精力去關注純信息技術的世界空洞與否,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我們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
在信息社會中,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管理、運用;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
反思三:從“傳統的單一模式”到“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多種模式”
在課堂教學改革的路上,我們信息技術學科要借助本學科優勢走在前列。就我們學校而言,2003年我們就在所有班級的信息技術課中全面進行了課堂教學改革。我們抓住“任務驅動”的要點,對每一個知識點都進行了任務的設置,為學生提供了一定數量的網上學習資料,有時也進行了分組學習的設計,并要求學生將每一個任務都反映到網上的實時系統中,接受其他同學學習和評價。應該說,這種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設計出來的以學生“學”為中心的課堂(乃至延伸到課外)學習模式讓學生們擺脫了傳統課堂的被動狀況,是受歡迎的、有效的。
但是,不管采取哪種理論來支持我們的教學,如果我們不注意多種形式相結合,單一的課堂模式最終仍然會使得教、學雙方都感到厭倦。因而我們教師需要面對課堂上的混亂狀態,進行新的思考。
反思四:“信息化培訓班”與信息技術課程
有人戲說:中國的信息化教育是辦了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微軟培訓班。的確,微軟軟件以其友好的界面、完善的功能占據了世界上絕大部分計算機,對其軟件應用的學習無疑是必要的。但是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性課程,在知識、技術、能力和倫理道德方面都應有所涉及,它有作為一門課程所必須包含的教育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及評價方法。因而,沒有理解(或曲解)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目標,只停留在講講某個應用軟件的操作、講講瀏覽器、講講某一殺毒軟件的操作……用教技術的方法來教技能將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無法達到信息技術教育目標的效果。
另一個問題,因為教材的編寫是“螺旋式上升”的,從小學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術內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復著,如果信息技術課程仍然沿用舊的課程觀,那么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無心學習、被動地“玩”的現象肯定很難被扼制。信息技術的評價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根據國內外新型的學習評價方法,對信息技術課評價所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利用網絡和數據庫技術,讓每個學生有自己的文件夾,文件夾中包括了學生自己的作品、自己對作品的評價、對別人的作品評價、自己的心得、與別人交流的情況等等。評價的結果不是對某個軟件的熟練程度(如Excel工作表包括了幾行、幾列)作評價,也不一定是某一個分數,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積累了什么、獲得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反思五:“放飛”與“自主學習”、“自由散漫”
放飛是一種藝術,我們應該怎樣演繹這種藝術?在實際教學中,學生中存在著不少不敢飛、飛不起來、飛了又掉下來、懶得飛的人,他們或是放棄自主學習的機會,或是不斷地等待。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最難的,“自主”在學生習慣了幾年、十幾年的“灌輸”教育之后會演變為“自由散漫”。但“自主”在做他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會有很好的體現。“放飛”不是放任自由,放飛的方向、放飛的尺度都要教師把握好的藝術要領。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種現代與未來的教育,在文化傳承的同時更注重培養人的創造性。因而,在信息技術教育中要以人為本,注重學生個性教育,貫徹終身學習的思想,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創新。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用套模子的方式來塑造靈魂(即限制學生的創造性)是愚蠢的。因而,我們要在不斷的學習、思考、交流中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就前進了一步,反思問題又讓我們前進了一步,解決問題就證明我們已經前進了一大步。從而,能更好地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龍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