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18-01
摘要:每一次突發事件發生的同時也是各家媒體之間的賽跑。如何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發揮好作用,是各家媒體不斷自我要求、自我提升的方向。在近年來突發事件的報道中,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始終能在一場場的新聞競技中凸顯其優勢,發揮其他媒體難以替代的功能。本文從廣播的發展歷程、廣播在突發新聞報道中的優勢以及廣播應該如何優化突發事件報道等方面入手,進行了闡釋。
關鍵詞:廣播 突發事件 現場報道
一、廣播的發展狀況
廣播的產生在報紙之后,但其從誕生初始,便以速度快、傳播效率高等特點,對報紙等印刷媒介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從而占據了傳統媒體的一席之地。
在全世界,美國應該是最先發展廣播的國家,匹茲堡的KDKA電臺的開播,代表了廣播的開始。緊跟其后,世界各國的廣播競相開花。1922年,中國也擁有了自己的廣播電臺。
由于廣播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范圍廣、速度快、穿透力強,且收聽廣播成本極低,在其誕生后的幾十年間,不僅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非常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成為他們收聽外界信息的重要工具。然而,二戰結束后,隨著電視“橫空出世”進入人們的生活,廣播的地位遭到動搖。并且,近年來,隨著網絡、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出現,廣播逐漸淡出,受眾群體一再縮小。
然而,不容置疑,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廣播始終是佼佼者。近年來,突發事件不斷,廣播媒體始終能及時、充分地予以報道和傳播,讓后方群眾了解前方動態。無論是512汶川地震,還是2008年的南方雪災報道,在這些突發事件的報道中,廣播的作用均不可小覷,其快捷及時的傳播效果更是其他媒體無可比擬。
二、廣播在突發報道中的優勢
(一)短平快,能快速、及時傳遞信息
眾所周知,廣播有快捷迅速地優勢,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遞最新的信息。尤其是在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時,通訊系統往往會遭受極大破壞,在手機電視失去信號的情況下,廣播就是“救命稻草”,是現場唯一的指揮渠道和信息傳達渠道。這也讓廣播在視時間如生命的新聞大戰中,廣播能夠四兩撥千斤地發揮作用。
同時,廣播在傳播新聞的快捷上,具有不可撼動的優勢。在傳統媒體中,報紙刊物需要編排,電視需要攝像、制作,這些往往使報紙、電視在及時性上大大遜色。同時,由于廣播不需要將人的眼睛固定,只需要靠耳朵聽,所以人們無論乘火車、坐汽車還是散步,只要打開收音機或者手機的收音功能,可以隨時隨地地接收信息,更適應現代社會快節奏生活的需要。
(二)技術上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廣播無需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可以無阻礙地延伸到災害的中心區域,實現異地連線播報,緊急時刻只需要一根電話線就能搞定。如今的很多突發事件中,很多廣播記者都采用手機通訊報道的形式,將現場的情況及時播報出來,省時、省力,又具有極強的現場感。
有人曾評價,廣播是重大災害實踐中社會救助的“中樞神經系統”。例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災區的受災情況,群眾尋找失蹤的家人,政府發布政令,都是通過廣播來進行的。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24小時不間斷地直播,大量記者的現場報道,讓后方的人們第一時間了解了災難的情況,“尋求小紙條”欄目地及時播出和大段地穿插更新,更是給了災區人民和親人心靈上無限的撫慰。可以說,在這次災難突發事件中,廣播讓很多人重新審視,肯定了它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當然,如今很多電視媒體也采用衛星直播、3G連線等形式,但從操作的復雜性、便捷性上講,廣播占據相當的優勢。
(三)互動性強,社會動員效果好
互動一直是廣播的一大特色,雖然如今很多報紙和電視也逐漸向互動靠攏,但廣播在雙向流動上的優勢還是較為明顯的。廣播能充分尊重聽眾的話語權,在突發事件報道時同樣如此。
在2008年的南方暴風雪中,廣播就充分發揮了互動性的特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了《愛心守望 風雪同行》欄目,給海上、山上、崇山峻嶺中無法接收外界信息的人傳達了希望,給失蹤的人們找到了家人,并通過情感交流,讓受傷的心靈得到了慰藉。
也正基于此,廣播具有較強的社會動員效應,能在大災難中及時呼吁社會力量的參與,形成合力,面對困難。
(四)運行成本低
同其他媒體相比,廣播的運作成本極低。在費用上,廣播不需要高額的印刷成本或者設備費用,只要有手機信號的地方,就可以成功播報新聞;在人手上,即便遇到大事件的突發現場報道,一個人也可以應付,這使其人力、物力的成本大大降低。
三、廣播如何優化突發報道
從以上可以看出,廣播擁有其他媒體不可比擬的優勢,甚至有專業人士呼吁,中國應建立“緊急廣播”國家系統,使廣播的大眾傳播和通訊功能合二為一,從而在發生大事故時,能通過廣播及時傳達信息,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然而,廣播媒體逐漸“失寵”,說明廣播作為一種傳播媒介,還存在一些缺陷。在如今媒體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廣播媒體應該充分發揮優勢,并不斷創新和優化,才能穩固其地位。
首先,廣播可以通過和新媒體結合,尋找發展機遇。
新媒介是廣播的競爭對手,也是廣播尋找新突破的機遇。例如,廣播的傳播手段較為單一,內容稍縱即逝,不容易留存。這就可以與網絡相結合,通過與網站結合,把該突發事件報道的一系列節目放在網上,并形成文字,實現內容的二次傳播,并且,還能實現網絡互動,擴大受眾范圍。
其次,廣播要強化突發事件報道的優勢。
以往的經驗是廣播突發事件報道的財富。廣播可以借鑒綜合這些經驗,建立專門從事突發事件報道的班子,并有形成一系列的規章流程。一旦突發事件發生時,可以啟動這套流程,有安排、有步驟地予以跟進和報道。更好地把廣播的優勢在一次次地“考驗”中發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1]戴紅蓮,許菲.廣播在突發性事件報道中的作用[J].新聞世界,2010(09)
[2]畢冬梅.從突發事件報道看廣播的發展[J].新聞世界,2009(09)
[3]肖宇.從突發事件報道看廣播資源優勢[J].新聞窗,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