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024-01
元認知就是人們對自己的認知加工的認識和控制。元認知從學前期開始產生后就在不停的發展,尤其是中學階段是元認知發展的一個關鍵階段,必須引起教師的重視。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對認知活動的監控上,對智力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而在西藏從事數學教學尤其是高中數學教學的教師普遍會有學生基礎差,不會思考,不會學習的感嘆!這些是什么造成的呢?我個人認為是我們忽視了對學生元認知技能的培養,或者說沒有讓學生的元認知技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和強化。
首先,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使學生認識自己的注意模式,并通過鼓勵使學生漸漸形成在不受監督狀態下自己檢查自己的學習習慣,以發展自我的元注意。
元注意是對注意的認知和調節。注意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始點,如果不能很好的引起學生的注意,那我們就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點在數學教學中是非常明顯的。在課堂上,學生走神,不認真聽是不可避免的。如老盯著一個地方發呆,看著窗外,面無表情,低頭摳手指,趴在桌子上等等。這些都是注意不在老師講解的課堂上,此時教師應該采用合理的、不傷學生自尊心的方式,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狀態。如在教室的走動,講課的音調、速度、力度、手勢的運用、眼神和暫停講課等方法的交替使用,給學生以直接或間接的暗示,使其注意回到課堂。如果上述方法還不見效,可以提問,但問題不能直接問我剛才講了什么,因為他已經走神太深了,是無法回答類似問題的,同時肯定還會引起學生們的嘲笑。這樣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可以以提問全班的形式提問,告知其在走神期間講的內容,問接下來該干什么,或者還有沒有別的方法。這樣就避免了學生對其嘲笑,又使其意識到了自身的注意模式。接著不能把提問的學生干晾著,應該尊重他,讓其坐下,給幾句鼓勵的話。如:“再想想”、“大家可以一起商量一下”等。這樣學生會在心里感激老師,也會迅速轉變態度。長期下去,學生就會認識自己的注意模式,并進一步的自我暗示,控制自我從而調整自我注意,為教師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開了個好頭。
其次,在課堂上給學生留下一個思考的空間,創設一個交流的平臺,培養其思維和探討能力,增進對自身認知加工的認識。
在同一個事物的認識、理解過程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避免不了會存在分歧,甚至會出現背道而馳的結論。講完一個知識或一道例題,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其實也是對認知加工的認識時間。當然必須讓其交流,如果不交流可能就會出現閉門造車的情況或者認識片面的情況。數學最怕這種情況的出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數學是非常嚴密的,知識間的聯系非常緊密,依賴性很強的,是不允許出現上述情況的。我認為適當的探討交流心得是有必要的。可以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否定錯誤的認識,強化正確的認識。當然在這期間教師要適時出面,及時掌控大局,不能讓片面的,錯誤的認識否定正確的。長期下去學生間的交流就成了必然,不僅刺激了學生對認知的反思,又在教學講解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培養學生正確對待提問、作業和測試,從而對自己的認知做出評價和鑒定。
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思路和猜測都大膽的說出來,作業要獨立地完成,對待測試要真實的體現自我。即表達自我。不要在乎對和錯,對了值得高興,就堅持強化自己的認知,錯了更改慶幸,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這樣不就對自己的認知有了正確的評價和鑒定嗎?
總之,高中數學必須讓學生感興趣,進而接受知識,并對在接受知識過程中自己的表現有個正確的認識。從而提高自身元認知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