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074-01
摘要:所謂情感教學,從最根本的含義上說,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這是作為教育者對受教育進行教育所應實施的真正的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諧的統一。
關鍵詞:情感教學 實施 增強教學效果
思想政治課對學生的情感至關重要。初中生由于年齡小、知識根底淺、活潑好動且好奇心強,偏愛形象思維,樂于接受富于情趣的教學方式。為此,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傾注情感的感化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分析教材,以情激學
政思想課的教學有兩難:一是概念、觀點較為抽象、枯燥,與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受社會上的某些重金錢、實惠的誘惑,導致學生輕視思想政治課。為此,我們要認真分析教材,利用教材中蘊涵的情感因素,捕捉與挖掘教材內容中的情感信息,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用教材中的情感內容陶冶學生,學生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有意地設計一定的教學情境,陶冶學生的情感,啟迪學生的智慧,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教材中有許多情感素材可以挖掘。如教材中戰斗英雄不屈不撓的斗志,勞動模范忘我的工作態度,科學家的廢寢忘食、刻苦攻關的精神等,無不牽動和豐富著學生的情感。又如,在思想政治教材中,祖國的悠久歷史、遼闊的國土、美麗的大自然,同樣會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教學中,可運用多種手段,使教材、老師之情融匯成學生的感情,變成一種學習的熱情和沖動,同時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陶冶。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將祖國美麗的風光進行淋漓盡致地描述,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課文的主題內容,同時也讓學生深刻地體驗到人與自然需要和諧相處的關系,通過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拓展與各方面因素的整合,經過藝術性的加工與處理,使學生在接受認知信息的同時獲得情感上的陶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美感,增強對愛護自然環境責任感的體驗。
二、教師真情相呼,以情明理
中小學生都具有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他們在學習時,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現象和具體情節的敘述上,不能完全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和擺脫具體情節去理解課文的含義和中心,鑒于此,創造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可以接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甚至會使學生與課文融為一體,就好像課文中的故事就發生在他們身邊一樣,這樣學生受到的感染才深,對文章的理解才透。因此,教師必須創設熱情奔放的課堂氛圍熏陶學生。
1.語音含蓄,講活知識
教師要以飽滿的情緒、旺盛的精力講授每節課,注意語言的抑揚頓挫,使學生的情緒隨老師的語調而變化。如講“祖國的治亂興衰關系個人的安危榮辱”時,我以悲憤的語調歷數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瘋狂掠奪,憤怒控訴日本帝國主義屠殺南京30萬同胞的暴行。指出了“落后會挨打,貧窮就受辱”的道理。隨之我話鋒一轉,“沉睡的雄獅蘇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屹立在東方!”我興奮地講了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和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同學們聽后臉上綻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我在黑板上寫了“國恥我辱、國興我榮”八個字,讓學生高聲朗讀。
2.借助教具,展示自己的情感,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中,我注意選用教具,把抽象的理論用形象具體的教具展示出來,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如在講解《準備好,擔當起社會責任》這一節時,制作了先進人物的投影片,讓學生在先進人物的感染下,明確自己肩上的責任,懂得愛國是每個公民神圣的職責,懂得青少年應該全面發展,為擔當起社會責任而作好準備,懂得從現在做起,出色完成學業,從小養成為他人、為集體、為國家盡責的良好品質。這樣,不僅對學生進行了教育,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如,在講“為人民服務”的內容時,我掛出周總理的大幅畫像,偉人那濃眉英姿、微笑親和的神態使學生感到了總理博大的胸襟和為人民鞠躬盡瘁的高尚品德。
3.借助生動實例,展現自己的情感,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中,舉例可體現教師對某一社會現象的情感,對這一現象的褒貶,就會流露出真摯的情感。如教授《改革開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時,我把改革開放前后農民在生活用品、消費水平、居住條件、生活環境質量和農民的家庭生活變化列舉出來并作比較,再請學生列舉自己家中近幾年的變化,并展開討論。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
三、熱情評價,促進師生情感
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隨時有關愛學生的表現,對學生的評價包括細微的面部表情、富有情感的動作、充滿激勵的眼神等,這是引起師生情感交融良好行為方法。教師對學生學習評價過程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通過對情感評價策略與方法的有效實施,促進學生學會科學知識,感悟人類科學知識,增進師生情感的互動與交流。教學中,通過教師對教材的精心設計,創設師生情感互動的環境,有準備地對不同學生實施不同的問題教學,特別是對學習困難學生應適當降低對知識點的評價要求,并對他們的表現給予熱情的贊賞與鼓勵,有意識地培養求知欲望,增強克服困難的毅力,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使教師的教育能滿足學生的認知與情感共同發展的需要,形成和諧合作的教學情境。
總之,情感教學不僅能使思想政治課教學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教育力,而且還激發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情感教育滲透在我們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只有情感教學為先,才能促使學生愛學、會學以及用好思想學習政治課的知識。讓生活回歸課堂,是新時期對教育本質的回歸。在充滿創新、充滿挑戰的時代,讓生活回歸教育,教育在適應社會的同時必須超越現實,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為發展創新性創造良好環境和有利條件。這不僅是培育新生代適應社會的需要,也是振興民族的希望所在。但這并不是說,只要人參加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活動就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更重要的是,要認識和處理人與物的關系,突出人的主體性。“人的發展不能解釋為勞動(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發展,不能解釋為勞動的結合。只有當我們把體力勞動和腦力相結合理解為人的勞動能力獲得了多方面的、充分的、統一的發展時,才能與人的全面發展含義聯系起來”。人的活動應是生存與發展、工作與享受、功利與理想的統一?!罢嬲龅饺耸悄康模瞬拍艿玫秸嬲娜姘l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