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52-01
一、進取動機與學生個性
體育課上,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學生害怕達不到標準,怕失敗,這是害怕失敗的動機;有些學生則相信自己有能力達到標準,這是希望成功的動機。例如學生在跳高時,對待1.50米的高度就有不同的反應,有的學生(運動員),相信自己能跳過去,同時考慮如何跳過去,怎樣提高成功率;而有的人則考慮到自己雖然努力但很可能會失敗,只想失敗的情景。實踐經驗證明,充滿自信的人成功率超過不自信的人,作為教師應該相信自己能使學生充滿樂觀、自信的心理,盡量克服失敗消極的心態。
有這樣一組公式:A為希望成功,B為害怕失敗,經過科學實驗,其結果如下:
A+B=GM(綜合動機)
A-B=NH(純希望動機)
在上課時學生一般很容易產生純希望動機,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產生純希望動機,有純希望動機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會主動尋找辦法而產生信心;而害怕失敗的學生很快就會喪失信心。但也有例外,害怕失敗的學生在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時,有時比希望成功的學生做得還好。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在一般情況下,上課時教師不要隨便地給學生提出要求,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要求。實踐證明,希望成功的學生是對自己提出的要求和自己能夠實現要求的能力相接近,比較現實;而害怕失敗的學生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不是過高就是過低,一般是不現實的。這種自我要求與進取動機是有聯系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培養學生對待進取動機,實際操作中可讓學生自己給自己定個要求(或稱標準和目標)。在一般情況下希望成功的學生自定的標準比較高,而且要冒一定的風險才能實現;而害怕失敗的學生自己所定的標準往往是比較低的。但可以肯定,課堂上只有兩種標準,一種是教師定的,另一種是學生自己定的。經驗證明,希望成功的學生經過努力都能達到教師的標準,而害怕失敗的學生是不能達到教師提出的標準。
二、從青少年心理發展角度來看進取動機
從青少年心理發展角度來看進取動機,就是要把學生取得的成績與他自己的努力聯系起來,因為青少年通過努力取得成功會感到非常高興,進取動機是從小產生的,父母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進取動機。有人認為從小學階段就要重視培養進取動機;也有人認為到了小學階段就已形成了。實踐證明,體育學科是培養學生進取動機的領域,在數學和寫作業等課業中是靠別人的幫助掌握一些原理、知識與方法,而體育課上由于學習的內容易于接受且有興趣,不需要太多的幫助,所以易培養進取動機。體育課中,一般而言有80%左右的任務學生們都能完成,教師提出的任務不能過高或過低,規定的任務有不同的指標,如對墻傳球、距離不同任務也就不同,近則容易些。學生自己提出的任務各不相同,有的害怕失敗站的過遠或過近,有的希望成功的學生能正確評價自己,逐漸地加大距離,這種學生教師不要去管束他們;對待站位過遠的學生,教師要讓他們正確地估計自己,現實一些,逐漸加大距離;對待過近站位的學生,教師應鼓勵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膽加大距離。
教師對學生的進取動機應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教師上課時,要時常評價學生的成績,哪怕是一點一滴的進步,都要及時給學生以反饋信息,如:“好!”“很好!”“不錯!”“再注意一點!”“有進步!”“太棒了!”“OK!”“ VERY GOOD!”……評定標準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不管學生其他條件,標準統一;另一種標準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而定。一般將前一種稱為:“社會參照標準”,后一種稱為“個人參照標準”,最好是后一種標準。當然一個學校體育課沒有一個一般標準是不行的,如制定計劃時要求學生達到體育鍛煉標準或一個其它什么標準;在畢業時教師可以根據“社會參照標準”衡量學生達到了這個標準的水平;反對在任何一階段都用“社會參照標準”。其實在其他階段應用“社會參照標準”是合適的,實際上應該是這樣做的,考慮到學生的能力,發展速度和體育需要上的不同。
三、怎樣培養學生的個性
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內部動機呢?首先提出適宜的標準,不斷評價學生完成的情況,還要讓學生自我評價。成績動機和興趣動機對某一學生來說是比教穩定的,如果有變化的話也是很慢的,教師提出的任務應根據學生的興趣,興趣對內部動機是很重要的;興趣和內部動機對培養學生的個性更加重要。所以教師在課上應調動學生的內部動機,上課時采用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也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而且從一開始備課就應注意這一點(提出的任務要求應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及教學條件),如教學生擲標槍時,應先由易到難,開始插槍時先插大的圓圈,再插小一點的圓圈,也就是先讓學生能夠投準,才會產生興趣。反之如果不從興趣入手,一開始就要學生將標槍插入小圓圈內(這是很困難的事),經過多次投擲也插不準,那就會使學生失去信心,更不會引起興趣;如果教師采用外界壓力,強迫學生練習,那么學習效果會更不好。但也不是絕對地排除外部動機。相反,學習的情境和動機是相互聯系的,動機和興趣也是有聯系的,動機影響著興趣,興趣對情境有反作用,這是一個整體,他影響學生的行動。另外任務的標準對學生的行動也是有影響的,為學生學習結果找原因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動,一個學生的行動決定其結果,找出原因對學生的學習結果起比較重要的作用,學習的經過會產生一種效果,這個效果取決于成績的評定標準,有些學生有可能按“社會參照標準”來評定可能沒有達到,但按“個人參照標準”可能就通過了。
四、個人的個性特征與進取動機的關系
個人的個性特征與進取動機的關系,首先表現在希望成功的學生和害怕失敗的學生的區別上。希望成功的學生在處理問題時較為獨立,能比較客觀和現實的評價自己,知道自己處在什么位置上,也能正確評估周圍的事物,因而在處于一種情況下他能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怎樣干、何時干,知道如何更好的調整自己。他們在碰到困難時不是一開始就想到依靠別人,而是先求取于自己,只有在自己不能完成時才求助于別人,但一般靠自己的能力獨立地完成任務。應給學生練習的機會多一些,這樣就必須改進組織教學,加大學生的練習密度,做到“精講多練”。在課上就要注意:(1)讓學生獨立估計自己的能力。(2)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更多的活動。(3)根據“個人參照標準”評定學生成績,及時給學生反饋真實的情況。(4)在評定學生成績時及時幫助學生找出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以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運用好這四點就能使學生的進取動機加強,反之則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