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47-01
三尺講臺,舞臺雖小,但我手捧師愛,憧憬明天;一間教室,視野雖窄,但我熱愛學生,無悔青春。十八載苗圃耕耘,讓我感到:教育是完善人的事業,有了這樣的目標定位,教育才會有理想和信念;學校是喚醒人性,親近善良,遠離無知,拒絕邪惡的場所。教師不經意間的行為,對學生終身的發展也能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做一名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應該經常回顧自己以往的教學經歷,應時刻反思自己:我是否點燃了學生求知的火花,是否能真正做到了為人師表,是否遺忘了不該遺忘的角落,是否讓學生快樂健康的成長,是否把愛心播撒到每個同學心中。現就我在工作中幾個教育小片段奉獻給大家,就權當拋磚引玉,供老師們參考。
在我的班級里,單親的學生,性格孤僻的學生,個性強烈的學生,不愛學習的學生比例不小,針對這樣的學生,我特別注重平時給他們進行關愛教育。我班里有個女生,叫李琳,失去了母愛,父親又是開出租車的,整日忙碌,無暇照顧她,李琳從小就養成了男孩的性格。剛上高中時,長得瘦高,齊耳短發,穿著很男性化,和男生一樣喜歡打籃球,還自薦當了體育委員。他活潑好動,課間常和男生一起追逐打鬧,大嗓門說話,還經常照抄別人作業,處處炫耀自己的個性,經常口不擇言,沒有禮貌。許多老師經常對他進行養成習慣的教育。諸如女孩子應該溫柔恬靜;學生之間要互相尊重,認真學習;做人要文明禮貌等等。但李琳一點沒有變,依然張揚自己那不羈的性格,不拘小節,我行我素,另族異類。接班之后,對她我設計許多種教育方式,對她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最后在她17歲生日這一天送給她一件女式襯衫,并對她說:“襯衫里有一個秘密,你晚上熄燈后點燃蠟燭站在鏡子面前從頭到腳仔細觀察鏡中人,并設想你一頭飄逸長發。明天把你發現的秘密用文字告訴我,好嗎?”第二天,李琳穿著我送給她的襯衫,在同學們詫異的目光中交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謝謝老師,我非常喜歡它,我將一輩子留著它。”從那天起,李琳變了,變得溫和多了;可后來的一次變故又險些把李琳打倒,李琳的父親在一次出車時不慎跌倒,患腦出血住院,家里沒有別的親人,李琳一邊上學一邊照顧父親,學費又成了困擾她的一大難題,眼看她不能再繼續讀書,往日倔強的個性一去不復返,整日唉聲嘆氣,就像一個霜打的茄子,我向學校申請減免了她的學費,并塞給她100元錢,并號召同學們伸出援助之手,在為她的捐助的班會上,李琳一改往日形象,滿眼含淚,泣不成聲,“感謝老師同學,是你們給了我又一次讀書的機會,我會加倍珍惜的,我會用實際行動報答大家的恩情。”從此李琳變了,變得愛學習了;懂得關心別人,關心集體,工作認真負責,而且原本倒數的成績,逐步趕了上來。
十七歲女孩有自尊,愛漂亮,我沒有去講該怎樣怎樣,因為那樣會給傷害她那敏感的自尊。她會誤解老師認為她不美,不美就是丑,這是女生的忌諱,我送她襯衫,讓她在鏡子前欣賞自己,這是對美麗的外表的無聲的賞識,對她深藏在心底的女性美麗的悉心呵護,對美麗氣質的真心呼喚。在出現困難時我幫助她,支持她,讓她感受愛的真諦,可見悉心的呵護,無痕的關愛勝過有形有聲的教育。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教育方法,我們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應該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法——愛心無痕,那就是用心去愛,用愛去教,用贊賞去鼓勵,就像春雨滋潤萬物,不需雷擊,不需閃電,只要老師用愛心,耐心,誠心慢慢滋潤學生的心靈。學生一定會感恩的,學生一定會成功的。
還有一次,我打開抽屜拿教案本,發現抽屜里有一張字條,上面寫道:“老師,你一定非常非常討厭我吧,但我不討厭你,可我反感你對我毫不留情的訓斥,憎恨你給我的一巴掌。”簽名者是王帥。課下,我把這張字條讀了很多遍,內心深處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更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感覺。我決定找王帥同學好好談一談。
那天晚上放學,我和這個學生進行了一次和顏悅色的心靈對話,這是我第一次非常親切的和他說話。在談話中,我先向他道歉,不該用粗暴的話語傷害他,更不該體罰他。他有點受寵若驚,一改往日那副蠻橫的樣子,向我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說自己搗亂,欺負同學都是故意的,原因就是想對我進行報復。同時真誠的表示以后不會這樣了,并十分誠懇的對我說:“老師,我喜歡今天的你,相信我也會喜歡以后的你”
這個故事在我心里永遠不會結束,它將永遠鞭策我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教育工作需要時時反省自己,否則教育工作就會出現偏差,教師的地位和教師的人格就會降低。也時時提醒我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就是最可惡的孩子也有他最可愛的一面,每個孩子都是鮮活,靈動的個體,有著各自獨特的性格,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去尊重和熱愛學生。作為一個老師,應用自己的和顏悅色,用親切的目光,用慈愛的雙手,給每一個學生以自尊,自信,關愛和鼓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才能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我還喜歡美好的文章,它會洗滌人的靈魂,它會激起人的斗志,它會讓你感受美的韻味,會潛移默化的沁入學生的心田,一周總有一節班會課,我會安排美文欣賞,我從《讀者》、《教師博覽》、《收獲》,網上或學生們推薦的文章中精選幾篇文字優美,寓意深刻,發人深思的文章,給學生們朗讀,其實我沒有詩人的豪情,沒有音樂家的嗓音,沒有表演家的技巧,可是我用我笨拙的聲音,真摯的感情,朗誦著,解說著,感動著,是我的那份真情感染了學生們,在我朗誦《遺落在站臺上的包裹》的時候,教室里非常寂靜,只有我的聲音在教室中回蕩,學生已經沉浸在故事中,他們都被深深的感動,對文中的父愛感動,對文中的兒子憎恨。課后,他們自覺地寫下了自己的感想,這是對他們進行愛的教育最好方式。
師生之間的“心理交融”是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連接師生心靈的橋梁是彼此之間的“愛”。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我們必須有一顆愛心,只有熱愛學生、理解學生、幫助學生,才會從各方面了解清楚學生的情況,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接受教育。當然,通過交流也會促使教師更加努力的工作,并從中體會到一種特殊的“幸福”。
班級中的一個個愛的小故事就像一朵朵美麗的浪花,點綴著我的生活。讓我在教育過程中一次次感動著,震撼著,收獲著,成長著。同時,也讓我對學生的愛更加堅定,更加執著,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