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194-02
摘要: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而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與提高,青少年學生的營養狀況也大大改觀,不管是身高、體重還是胸圍等,其發育水平都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但相比之下,青少年學生的力量、耐力和速度等體能素質卻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尤其是身體的柔韌性與耐力素質的下滑較為突出。與此同時,因身體素質的下降,學生肺活量的指數也有所下降?;谶@種現實狀況,如何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成為體育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內容。因而,本文將主要圍繞體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體育 教學活動 學生 身體素質 提高
體育教學是一項以提高學生體育素養、增強學生體制、增進學生健康為基本目標的教學活動;而身體素質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保障,只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夠擁有較強的體抗力抵御各種疾病的感染,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的學習活動中。近幾年,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發展使推動了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改善,但青少年學生體能素質下降的趨勢卻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學生體能下降、肺活量下降以及肥胖比例不斷提高的問題普遍存在。體育教學的教學并沒有完成其既定目標。具體來看,目前體育教學在培養、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又該如何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呢?
一、體育教學的局限與不足
在教育活動中,體育教學主要利用身體練習的方式,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與合理的體育教學結合的過程來增強學生的體制、增進學生的健康,以實現提高學生體育素養的教學目的,培養并推動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為提升學校體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我國體育教學改革從教學場地、教學器材、教材及教法選擇以及體育法規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與改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但這并沒有徹底改善我國學生身體素質不斷下滑的現狀,基于體育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理解誤區以及教學誤區的影響,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依然是體育教學的重點所在。
(一)理解誤區
從對體育教學的理解上來看,以下幾點問題的存在影響著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
1.體育教學過分強調學生個體性的需求,淡化了國家及社會對青少年學生的基本體育要求;
2.體育教學過分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快樂,淡化了刻苦、堅韌與意志等精神的培養;
3.體育教學片面強調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學生對各種運動技能的學習與鍛煉;
4.體育教學只是注重對學生學習的過程進行評價,忽略了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檢驗;
5.體育教學過分注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忽略了對其體育學習基本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誤區
在教育體制改革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強調,以及素質教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改革條件下,體育教學活動也形成了一定的誤區:
1.盲目地相應教育體制改革,對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活動組織,都一味地去迎合學生的感受,將滿足學生需求、使學生快樂至于太過重要的位置;
2.部分體育教師以一種消極旁觀的態度看待體育教學活動,對學生不管不教,體育課上直接搬出部分活動器材供學生使用;
3.部分體育教師想要依據課程的基本要求進行體育教學,將鍛煉身體、增加體育素質的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以便于培養起學生刻苦鍛煉的意識和一定的體育能力,但有因擔心有悖潮流、遭人職責,只能在教學中困惑不解、徘徊不前。
以上因素的存在,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基本體能、身體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都受到一定影響。因而在強調學生快樂學習的基礎上,體育教學還必須尋求相應的方法與途徑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并培養起學生刻苦鍛煉、堅韌積極的精神,推動學生心理健康與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體育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體育教學要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要做的工作其實有很多:不斷深化體育體制的改革,對體育體制改革的具體要求進行客觀的理解與落實;推動學校體育教學條件的改善,為體育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加強體育教師的團隊建設,為體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的人員基礎。這些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以下主要針對體育教師教學活動的相關方式進行探討分析:
(一)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訓練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應該根據學校體育教學所選取的五項達標體育項目,針對不同項目的特點以及訓練要點,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的基礎性訓練。比如體育教師可以通過投擲運動鍛煉學生的上肢力量和投擲能力;通過立定跳遠練習來鍛煉學生下肢的力量及其彈跳能力;通過仰臥起坐鍛煉學生的腰腹力量。 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將多種單一的基礎訓練方式結合在一起,以便于獲得較好地訓練效果,切實保證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二)結合教學目標,有計劃地進行身體素質訓練
當然,要切實保證通過各種基礎性訓練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師還應該注重將教學內容中各種訓練活動的安排與教學目標相結合,根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內容,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的訓練。畢竟身體素質的提高性鍛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通過計劃性和科學性的訓練,才能夠使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保持積極的態度,避免其抵觸心理的形成;與此同時,體育教師還必須把握好訓練的強度,不能因訓練強度過大而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
(三)抓強項、攻弱項,對學生提出更具體的鍛煉要求
要通過體育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師還應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對于不同的學生應該采用抓強項、攻弱項的方式,提出更具體的鍛煉要求,均衡學生在不同訓練項目上的基本能力,保障學生各方面體能的全面、均衡發展。具體來看,體育教師應該按照不同項目的評分標準,對于不同學生不足80分的訓練項目進行強化訓練,以便于保障學生每一項的鍛煉成績都可以達到優秀。
三、結論
體育教學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途徑,在目前我國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下滑的情況下,通過對體育教學活動的優化與完善來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是尤為必要的。所以不管是學校還是從事體育教學的體育教師們,都應該在保證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致力于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范素萍,曾文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不容忽視[J].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1).
[2]鄭海濤.如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J].教育教學論壇.2011,(04).
[3]陶建華.加強學生身體素質,提高體育教學質量[J].中小學電教(下),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