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5-0243-01
新課程改革實驗已全面開展, 2010年新課程改革的旋風最終席卷重慶,我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究,感受很深,收獲也很大。新教材同舊教材相比,從編寫體例到內容設置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一、高中歷史新課程的特點
新的高中歷史課程突破了以往歷史課程內容的編排體系,依據“貫通古今、中外關聯”的原則,以專題形式構建了歷史教學的新體系。它不苛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不求面面俱到。歸納起來有如下特點:
1.增強了與人類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相聯系的內容
比如在必修課程《歷史Ⅱ》中,增加了“國有企業改革”、“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新區”的內容,以及“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等國家為例,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內容。在必修課程《歷史Ⅲ》中,增加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內容。從而是歷史內容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體現濃厚的時代氣息。
2.更加注重面向世界,有利于形成大A歷史觀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將會被深深的溶入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同世界各國的聯系將會越來越密切。世界需要了解中國,國人更需要了解世界,為此,新的高中歷史教材不僅彌補了現行高中歷史教材沒有世界古代史的缺陷,而且使世界史的總量上升到了全課程總量的四成左右。如必修課程《歷史Ⅲ》中,增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等內容。選修課程“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增加了“梭倫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內容;選修課程“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中,增加了“托馬斯·阿奎那的君權神圣專制理論”的內容。這必將有利學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并能從世界文明發展的角度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從而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以及對歷史宏觀、整體認識的大歷史觀。
3.貼近生活實際,充分發揮了歷史的社會服務功能
如在必修課程中增加了“中國近現代生活的變遷”在選修課程增加的世界文化遺產薈萃等內容,讓學生通過身邊衣食住行的歷史變化和現存的歷史文化遺產來感悟社會進步,感悟歷史發展變遷。
4.淡化歷史的泛政治化服務功能
如在課程中對以往決口不提的二戰后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問題,在新課程中則以專題的形式出現。把舊課程中占大量篇幅的中共黨史內容,只是以專題的組成部分來出現。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客觀理性的認識歷史。
但新課程編寫采用的專題形式是建立在學生掌握通史的基礎之上。但初中歷史由于中考開卷考并且折合成50分。這就決定了眾多學生主觀對括歷史學科的輕視和嫌棄。因此學生初中基礎薄弱已成為高中新課程推行的一大障礙,而高中課時緊任務重,新課程不得不負重前行,這就需要我們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注意以下問題。
二、新課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以及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教會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但是,目前歷史教育仍存在著大量的“滿堂灌”或“變相滿堂灌”現象,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仍占領課堂。在新課程下教師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學”,不能僅滿足學生“學會”,要引導學生“會學”,變“教”為“導”,從知識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學生活動的導演者,讓學生從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歷史有可學性。
(2)要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理念
新課程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顧自己唱獨角戲,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況,察言觀色,因勢利導。在備課時,要心中有數。準備的問題要具有針對性,并讓學生積極參與。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檢查了自己的教學效果,同時得到了學生對知識的反饋,也有利于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使課堂教學藝術更加多彩,有畫龍點睛、回味無窮之作用,讓學生淡化緊張疲勞,在愉快、歡笑中接受歷史的熏陶。同時要利用多元評價的激勵效應促使學生學習觀念和習慣的轉變。重結果輕過程,只看考試分數,忽視學生對學習過程中的豐富感受和體驗,將不利于激勵和引導學生健康發展。過程評價可以體現在課堂討論、劇情表演、主題辯論、學生問答、提綱展示、課堂演講、社團活動、社會調查和社會考察等各種各樣的活動中,評價的及時性將給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添注了積極動力,非常有益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效能。
(3)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面對新課程,歷史教師要以“博”、“精”作為自己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歷史教學改革和當今新形勢的基本要求和目標。一要擁有廣博的知識。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有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否則是不可能教好該學科課程的。為了激發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對本學科的更深刻、更廣泛的認識,教師還應對本學科的發展史及其發展的前沿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除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有較為廣博的文化知識,尤其是地理學和文學。二要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歷史學是一門綜合性極強,涉及內容極廣,跨度極大的學科。而新課程的標準里面的模塊幾乎都是以專題的形式出現。借用多媒體可以將文本、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組織起來,可以激發興趣,活躍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閱讀、分析、運用的能力;也便于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已提出問題。
總之,面對新課程標準的新的歷史課堂教學,歷史教師的工作任重道遠。我們惟有迎難而上,面對現實,團結協作,通過大家的努力使歷史課程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全面實施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真正使高中歷史教學走進新時代,閃出新時代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