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244-01
摘要:閱讀是人獲得理論知識的直接途徑,其對人生的影響不言而喻。閱讀能夠增長知識、增長閱歷、增長技能,是提高人綜合素質的捷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缺乏閱讀興趣是語文學習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只有讓學生擁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才能讓語文閱讀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保障,才能真正促進他們熱愛學習語文,更是落實新課標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具體實踐。
關鍵詞:初中語文 培養 激發 閱讀興趣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豐富知識儲積、指導實踐工作的實現途徑,是從“授之以魚”的傳統教學向“授之以漁”的現代教學轉化的過程。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出發點,選擇適合學生接受能力的閱讀目標,通過不斷創新閱讀方式和改進閱讀指導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思考習慣。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一、通過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創設教學情景可以最直接最有效地引導學生進入教材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精心設計導語
導語是保障上好一堂課的基本前提,導語若是設計得好,能充分地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的起點就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導語就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的思維,語文教師在此基礎上再督促學生閱讀,學生閱讀才有情感、有情趣。
(二)精心設計音像
初中學生一般對圖像有著特殊的記憶和理解能力。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去挖掘學生這方面的潛能,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涉及到自然風光的課文前,可以先讓學生感受課文中事物的聲音,使其學生可以在腦海中浮現事物的樣貌,再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言語去描述他們所能想象的樣子,然后教師將文中內容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極大地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
(三)精心設計情感
初中語文閱讀文章要求學生帶有一定的情感去閱讀,通過這樣才能感悟文中所蘊含的真摯情感。例如語文教師在教學散文、詩歌的時候,通常會在上課之前讓學生閱讀相似的文章,通過對比讓學生自己在樂趣中去閱讀、去感受,讓他們去領悟文中角色的情感,親身體會人物在當時的心理和情感,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學習朱自清《背影》的時候,我會讓學生們閱讀《父愛是金》這篇文章,然后將兩者進行對比,讓學生心中產生共鳴。其次,在加強學生對父愛母愛更深層次的了解方面,還可以閱讀《尋找媽媽的尋人啟事》等同類型的文章。
二、通過科學的引導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一)傳授閱讀方法
根據語文教學實例的證明:只有充分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才是激發學生持久閱讀興趣的重要保障。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因此要在具體的語文課文教學中,使學生主動去找出最喜歡的語句,反復閱讀、反復欣賞,親身去感受課文的意境美、語言美。最后讓學生不斷的通過感受美、欣賞美,使其學生融入課文,喜歡課文的情節,激發濃厚的閱讀興趣。
(二)引導人文情感互動
初中學生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有強烈的求知欲望。語文閱讀材料中課文題材各式各樣:韻律感比較強的詩歌,情節生動的故事,語言優美的散文等等。而本身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進行情感交流的教學過程。有真摯的情感,才會有心靈上的交流;有情感的體會,才能促進學生感受作者的心理意境。所以,教師要適當對他們的情感進行正確的引導,用自己真實的情感加之豐富的教學經驗去啟發,從而達到感悟作者心靈的目的,在閱讀實踐中獲取語感,形成深刻的情感體驗。
(三)提倡合作、探究式閱讀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深挖教學內容和學生對知識認知的情況,為學生創設民主氛圍,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欲望,讓學生在自然的狀態下暢所欲言。根據學生對語文教材的認知,語文教師為學生創設可以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平臺,讓學生各抒己見,讓語文課堂富有活力;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的閱讀,讓學生在探索知識到掌握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下,學生會投入,閱讀教學才能成功。所以抓住時機,我讓學生一起閱讀《三國演義》,然后為了激發他們之間可以合作、探究,我會出一系列知識競賽題,然后將他們分組,看哪一個組閱讀最通、最熟、最透,這樣的教學方式一直受學生們的追捧。
三、通過創設閱讀平臺,激發閱讀興趣
(一)提供閱讀的素材。
讀書是需要講求“養分”的。語文教師應該把能打動學生心靈的書籍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學生在他需求知識的路程上,如果沒有讀到優秀的讀物,會影響他們以后的發展。為了激發學生自主閱讀興趣,教師可以設立一個“圖書交換站”。鼓勵學生們將自己喜愛的、健康的、優秀的的閱讀書籍帶到班級中進行交流閱讀,可以將自己的書本編寫好號碼,放到班級的圖書交換站去,然后可以讓語文課代表進行管理。每個學生若是能帶來兩本閱讀書籍,整個班級至少會有一百多本閱讀書籍。而且通過這項活動的實施加強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漸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促進構建團結、互助、上進的班風,當然重點是學生們能夠有大量的閱讀素材。語文教師可以適當進行“閱讀的比賽”,讓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愛的文章、故事,讓他們盡情發揮,通過這一舉措,學生逐漸會融入到閱讀的行列,促進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閱讀的樂趣。
(二)創設閱讀空間
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專門閱讀的空間。學生才能根據興趣進行自由閱讀。通過自由閱讀,學生才會親身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樂趣,將書本視為朋友。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校應該積極配合,為學生提供自由的閱讀時間。學校可以在排課的時候,適當的安排幾節閱讀課。這些時間是完全屬于學生自由閱讀的。同時,教師要適當的為學生減負,讓學生有真正屬于自己的課余時間,才能促進他們閱讀喜歡的書籍,從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三)進行科學評價
閱讀教學中,重點是讀,讀要有指導,更要有層次。教師在指導的時候,運用適當的評價。評價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可以相互交換角色,老師讀學生進行評價、學生讀老師進行評價、學生讀學生進行評價、自己讀自己進行評價;評價的語言要具有人性化和情趣化,還可以巧妙結合課文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贊揚或者委婉的批評。通過適當的評價讓學生保持對閱讀的興趣。
總之,在初中閱讀教學當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激發閱讀的興趣,才能將被動任務性閱讀轉化為學生自主的閱讀行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日常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將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作為重點,提高更多的閱讀機會,創設閱讀平臺,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只有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才能使每一位學生在閱讀方面能得到更大的提升空間,才能夠將初中閱讀教學有效的傳播下去。
參考文獻:
[1]金瓊瓊.淺談探究閱讀教學的有效引導策略[J]. 成功(教育), 2010,(06)
[2]戴雙.通過讀的訓練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J].成才之路,2011(01)
[3]王尚文.也談語文教育大趨勢[J].現代語文,2001,07.
[4]張海棠.淺談初中語文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1,03.
[5]王文彥,蔡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