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5-0245-01
隨著教學活動的深入,我們對新課改的認識和理解也將更深,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21世紀的主人,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應該做出應有的思考和總結,尤其是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領導者、引路者,都應積極應對。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如何才能有效促進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呢?中學政治課教學一貫處于尷尬的狀況。從學生成長方面來說,政治課確實起著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政治課的作用越來越顯得重要,大有加強的必要。從教學中存在的實際情況來看,普遍存在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事實。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體現(xiàn)現(xiàn)代課程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學生在課堂里的學習內(nèi)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如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里將學習內(nèi)容以不同的表達方式呈現(xiàn),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呢?因此如何使我們的教師擁有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或技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特別是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現(xiàn)今,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之時,討論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以下是我在這一方面的認識: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yōu)化課堂教學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教學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個性都處于變化之中的個體,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能動參與者,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總是希望學生了解更多,生怕學生不懂而講授過多,擠占了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使學生獲益較少,效率低下。為此,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改變“說教者”的形象和“灌輸者”的地位,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在課堂上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與促進者,把話語權真正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主動的、活潑的、發(fā)展的學習主體。其次,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學會學習是一個人生存與發(fā)展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提高課堂實效,一方面采用目標學習指導法,使學生達到“微觀在握”的境界:另一方面,運用綱要濃縮指導法,借助知識結構圖,濃縮學習內(nèi)容,使“點”的記憶變成“線”的記憶,方便學生記憶與復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比如,政治常識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運用國家制度知識分析政府作為的依據(jù),圍繞“國家性質、國家職能、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原則以及公民與國家的關系”這四個點構成的一條線來分析則不會遺漏得分點:分析大國關系時圍繞“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外交政策以及國家的對外職能”這三個點構成的一條線進行分析也非常省時等。如此學習,既可幫助學生學習知識達到宏觀在胸的境界,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二、優(yōu)化教學設計
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教師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障。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課堂教學時間,對課前教學設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為基礎,以至于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受益不深。因此,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優(yōu)化教學設計。在教學中,政治教師要建立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設計的思路,認真對待和加強根據(jù)課標要求設計課時教案,重視每課時學生學習活動和師生互動的設計。在這一過程中對高中思想政治實驗教材進行刪減、補充、延伸,合理重組教學內(nèi)容;注重使用當代社會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和科技發(fā)展的新成果充實教材內(nèi)容,更新教學案例和素材,體現(xiàn)時代性;將重要概念、原理、觀點等結論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經(jīng)驗緊密聯(lián)系和有效融合起來,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建構知識。一個成功的政治教師首先要具備把握教材思路的能力,只有這樣在教學中才會講解的有條有序,才能把握住教學的重難點,才能使學生理清學習思路。
三、結合實際,加強練習,使學生學以致用
教師要選擇合適的訓練方式,使學生的能力訓練具有實效性。教師要學會適時地變換練習方式,能讓學生感到用這樣的方式學習不累,學習不煩。當我們看到學生作業(yè)的優(yōu)點時,要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這樣會增進師生問的情感,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素質,特別是學生言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運用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最終目的。運用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用所學基本原理觀點辨別是非,分析、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運用的要求應為:
1.能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2.能用所學的知識理解、分析黨的方針政策;3.能用所學的知識、觀點分析解決學生思想問題。一些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就是認為學來的知識沒有用或者說不會用,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強調(diào)把學到的知識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問題。另外,要想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師首先必須具備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政治教師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教學緊密結合當前國內(nèi)國際形勢,這樣準備的課才有時代特征,才有生命力,對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吸引力。因此,政治教師就應該在信息網(wǎng)絡四通發(fā)達的今天注意收集每一條有用的信息,注意每一個政治事件的發(fā)展過程,用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去分析這些事件,糾正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偏頗的觀點。
四、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思想政治課的任務,不僅是教給學生馬列主義的基本知識,增強其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因此,教師應竭力以情感化,導之以行,以情啟思,明理踐行。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我們的教材既有對家人的感恩,對別人的幫助,也有對國家的熱愛,教育的結果就是學生的思想與行動。例如,講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和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時,及時補充黨的十七大的相關材料和學生身邊的變化,讓學生從小家到大家再到國家中檢驗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提高素質和覺悟。
總之,要想實現(xiàn)教學有效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就要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同時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yǎng)和個性塑造,從而使學生在這樣一種精神氛圍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禮和熏染,使之成為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