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091-01
新課標理念下的化學教學活動不應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師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是在教學活動中體現最新教學理念的關鍵。為能很好適應這些要求,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化學實踐能力。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個性發展。學生喜歡教師與喜歡教師所教的學科相關很密切,一致率達95%以上;而學生對不滿意的教師和對該教師所教的學科的不喜歡程度也有很高相關,一致率達80%。因此,師生關系不融洽是造成學生厭學的一個重要因素。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要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用“高分”這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學生,而是善于發現和培養學生的長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發展自己的潛能。就如陳景潤,做教師不合格,搞數學卻能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視學生為“機器”、“容器”的現象,真正把學生視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使教學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過程,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化學教學中不能機械地用某一種方法或采用一成不變的具有程式的教學方法,而是在教學中靈活地變換和改進教學方法,但始終不變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啟迪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處處圍繞這個目標改革教學方法,使教和學協同發揮最佳作用。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于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于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在教學中,提倡和鼓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操作,努力發揮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激勵學生改進實驗方案,參與設計。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發現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由被動接受式向互動探究式的轉變。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顯示出強大的信息功能,為化學課改提供了有利條件,展現出新的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課件可以運用文字、圖像、聲音來刺激學生和調動學生多種器官,以多種方式,不同表現手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生動、有趣地將教學內容展現于學生面前,讓學生充分認識化學現象及其反應規律。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課件可以加大傳輸信息量和信息傳輸的質量,實現課堂的優化組合。
四、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的主體作用,簡單地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他們能夠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把學生看成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對象。變講堂為學堂。
教學民主是對“教師中心說”的否定,是對“學生主體說”的肯定。美國著名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東西,最好的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此,教師要走出“多講多得,少講少得,不講不得”的誤區,用盡量少的時間把知識要點講明了,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激勵學生主動探求問題解決的思路、方法。教師要放手讓學生直接參與問題的設計,積極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提出問題的“肥沃土壤”,要在“導”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充分發揮學生的“內驅力”。要經常采用討論、爭論、辯論等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敢于發問,善于發問,樂于發問,使學生不滿足于相同結論,不拘泥于常規方法。《新課標》指出,自主性學習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師要幫助學生盡快步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可以讓學生獨立地進行實驗準備,自擬實驗步驟,搞清實驗原理;獨立操作實驗儀器,完成實驗觀察任務;獨立處理實驗數據;獨立分析推證實驗結果;獨立想辦法解決實驗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這一過程,就是要讓學生不停地動手、動腦,以此激活他們的思維,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和創造性,全面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新《課標》所說:“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處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在生活中學習化學,運用化學,在豐富的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只有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設計成富有情趣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從熟悉的周圍事物中學習,理解知識,感受課堂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我們的教學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為什么”上,還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貼近學生的個體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傳統的應試教育已轉到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教育上來,舊的化學理念已經逐漸被現代化學教學觀念所取代。化學教師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