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034-02
摘要:柔韌性訓練對少兒藝術體操運動員是必不可少的,它決定著少兒藝術體操運動的成績及今后發展的方向。本文通過對文獻資料的研究及實踐經驗,提出發展少兒藝術體操運動員柔韌性訓練的方法及手段,對指導藝術體操運動員柔韌性訓練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少兒藝術體操運動員 柔韌性訓練 方法 手段
1、問題的提出
藝術體操是將藝術與技術融為一體的藝術性很強的運動項目,也是展示運動員柔韌性最強的一項運動項目。在藝術體操中,有大量的動作是以運動員身體各關節極度的屈伸或扭轉來完成的,通過軀干的屈伸和扭轉構成了身體多曲線的身體造型,顯示了藝術體操運動員的自然美與動態美,在跳躍、轉體和平衡動作中結合了運動員大幅度的分腿和軀干的彎曲,使動作的難度和藝術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因此,良好的柔韌素質是完成藝術體操動作技術和提高動作質量的基礎,柔韌性動作不僅僅是專項素質訓練的內容之一,也是提高動作難度的必備條件。同時它在延長運動壽命、預防運動損傷、培養運動員意志品質等方面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少年兒童正處在成長發育期,是發展柔韌素質的最佳時期,本文就如何提高少兒藝術體操運動員各種身體素質,尤其是柔韌素質,為她們今后承受大運動量大強度的訓練打下良好基礎,提出少兒柔韌性訓練正確的方法與手段,為訓練提供有益的參考。
2、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并研究有關藝術體操運動員柔韌訓練方面的文獻資料
2.2 訪談法
為使研究更貼近實踐訓練,對本人所在體校的教練員、運動員進行調查訪問。
3、討論與分析
3.1柔韌素質的定義及影響柔韌素質提高的因素
3.1.1 柔韌素質的定義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各個關節活動的幅度和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伸展的能力。藝術體操運動員的肩、腰、髖、腿、踝等關節都需要有特殊的柔韌性,柔韌性越好,動作就越舒展、優美、協調,反之就會影響掌握動作技術技能,還會限制力量、速度及協調能力的發揮,也會造成肌肉、韌帶的損傷。
3.1.2 影響柔韌素質提高的因素
影響柔韌素質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肌肉、韌帶組織的柔韌性不僅取決于性別、年齡,溫度,而且還取決于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度。情緒高漲時,柔韌性會增大。因此,柔韌性訓練要從少兒抓起,練習時要激發少兒的情緒。
(2)關節的骨結構是柔韌性最不易改變的因素,它由遺傳所決定。如骨盆形態偏平,其髖關節幅度就大,為此教練員在選材時就應注意此環節。
(3)關節周圍組織體積的大小對關節活動的幅度起著限制的作用,它受先天和后天訓練的影響。如有些肌肉體積增大后,就會影響其周圍關節的活動幅度。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教練員應控制運動員肌肉體積的增大。
教練員只有了解這些因素,才能掌握發展柔韌素質的規律,正確運用柔韌素質的訓練方法、手段來提高訓練的效果。
3.2 少兒生理特點及柔韌訓練的最佳年齡
兒童少年的骨質柔軟,軟骨成分及骨組織內的水分都較多,所以不易骨折,但易彎曲和變形,因此關節的活動范圍大于成年人,柔韌性良好,8-12歲是少兒柔韌素質的敏感期。根據這些特點,藝術體操界普遍認為,該時期是少兒藝術體操運動員柔韌素質發展的最佳期,少兒對柔韌訓練的反應及訓練效果最為突出及有效。
3.3 藝術體操柔韌性訓練的方法與手段
柔韌性可分為動力性柔韌性和靜力性柔韌性。動力性柔韌性是指肌肉、肌腱、韌帶根據動力性技術動作需要,拉伸到解剖學允許的最大限度能力,隨即利用彈性回縮力來完成動作。所有爆發力前的拉伸均屬于動力性柔韌性。靜力性柔韌性是指肌肉、肌腱、韌帶根據靜力性技術動作的需要,拉伸到動作所需要的位置并停留一定的時間。所以柔韌素質可歸納為二種基本的訓練方法,即靜力拉伸法和動力拉伸法。
3.3.1 靜力拉伸法
靜力拉伸法即緩慢地將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拉伸到一定的酸、脹、痛的感覺位置并保持一定時間的靜止姿勢的練習方法,由于拉伸緩慢,因此這種方法可消除超過關節伸展能力的危險性,防止拉傷。
3.3.2 動力拉伸法
動力拉伸法即速度較快、有節奏并逐漸加大動作幅度,多次重復一個動作的拉伸方法,它分主動動力拉伸法和被動動力拉伸法,主動動力拉伸法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相應部位軟組織拉伸的練習,被動拉伸法是借助外力的幫助,使自己的軟組織得到被動的拉伸。
3.3.3 具體方法與手段
(1)在器械上的練習:利用肋木、平衡木、跳馬、把干等進行胸腰部、腿部柔韌性的練習。對于整個人體的柔韌性來說,胸腰部、腿部柔韌性是少兒運動員基本的素質表現,在提高運動技能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體方法有:通過以上器械進行正壓、側壓、后壓腿的韌帶拉伸練習及體前屈、體側屈、下腰等。
(2)在輕器械上的練習:利用繩、橡皮筋等進行肩關節柔韌性的練習。肩關節柔韌性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動作的質量,是向高層次運動技術水平發展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因此,肩關節的柔韌性訓練是十分重要和必須的。方法有正拉、側拉、后拉、轉肩等訓練方法。
(3)利用外部阻力和自身體重的練習:如壓腿時教練給力或自身雙手下壓同時上體前后振動及單臂、雙臂繞環、正踢、側踢等動作的練習。
3.4 藝術體操柔韌性訓練時的注意事項
3.4.1 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提高柔韌素質是對意志品質的考驗,由于改變軟組織的結構和性能過程長,痛感強,因此訓練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逐漸增加負荷量。每次拉伸時間,一般以在感到有酸、脹、痛后,再堅持10 秒鐘為宜,并且每天練習二次以上。
3.4.2 柔韌素質的發展要與發展力量素質相結合
柔韌練習是發展肌肉的伸展能力,力量練習是發展肌肉的收縮能力。過度的柔韌訓練會減弱關節的穩固性,而引起關節損傷。因此力量結合柔韌的練習,既能達到力量和柔韌的同時增長,又能保證關節的靈活和穩固,還可以避免或消除兩者之間不良轉移,有助于兩種素質的協調發展。
3.4.3 柔韌素質的發展要兼顧相互關聯的身體各個部位
在有些動作中,柔韌性表現不僅僅是在某一關節或某一個身體部位,而是牽涉到幾個相互有關聯的部位。如“下腰”動作,是由肩、胸、脊柱、髖等部位的關節所決定的。因此在練習過程中對相應的幾個部位都應該進行發展,倘若忽視某一個部位,就有可能出現運動損傷。
3.4.4 肌肉溫度與外界氣溫對柔韌素質練習的影響
肌肉的伸展力與肌肉的溫度有關,若肌肉的溫度低,身體各部位的韌帶、肌腱、關節就不宜拉伸開,通過準備活動,能提高肌肉的溫度,減少肌肉的粘滯性,有利于柔韌性的發展。外界溫度過低,同樣也會影響肌肉的伸展力,研究表明:一般氣溫在18度以上,肌肉的伸展力較好,此時進行柔韌練習,效果顯著。
3.4.5 柔韌性練習時的安全問題
少兒關節的牢固性差,骨骺容易變形彎曲,如果關節軟骨區相離過遠,會造成關節、韌帶的損傷和骨骺的變形。過度掰壓,雖可使柔韌性取得明顯提高,但這不利于少兒的健康成長,也就是說,柔韌性的顯著提高不能建立在損害運動員健康的這一基點上。
4、結論與建議
(1)根據少兒的生理特點,此時期是少兒發展柔韌性的最佳時期。
(2)柔韌性練習時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3)科學的訓練原則與正確的方法是避免運動損傷發生的保證。
(4)柔韌性練習時應有整體性和系統性。
參考文獻:
[1]周桂琴.藝術體操運動員的柔韌性訓練[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21(1):18-21.
[2]尚敏.淺談少年兒童體操運動員柔韌訓練[J].學科建設,2011,12(4):12.
[3]周圣文.對少年武術套路運動員柔韌性訓練的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34(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