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011-01
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摸索,總結出學生進入高中階段教學成績起伏大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學習缺乏技巧:有些人認為只有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才是真正的學習。尤其是在現(xiàn)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但是,在數學學習上,這是一個誤區(qū),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把大部分學習建立在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是耗時的,且不能保證學生最終學習到正確的概念,還會給學習進步帶來阻礙或延遲。我本人在實際教學中就有這樣的體會。比如,課堂上有些學生只按自己的方法埋頭學習,不聽老師引導,還有些學生由于基礎薄弱,在討論環(huán)節(jié)也是長時間沒有結果,這都會導致學生的課堂效率低下。
二、缺乏主動性: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老師強行要求才會動手做,而且還得隨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具體表現(xiàn)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不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聽到“門道”,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
三、不重視基礎:也就是理科學習中常說的“眼高手低”。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guī)作業(yè)的完成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四、知識跨度大:這是一個客觀因素,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有時還會出現(xiàn)知識脫節(jié)的現(xiàn)象,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同時及時采取一些補救措施,查漏補缺。如二次函數在閉區(qū)間上的最值問題,函數值域的求法,實根分布與參變量方程,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概率統(tǒng)計等。
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上述情況,學生僅僅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變被動為主動。我個人在教學中采取以加強學習方法為指導,同時強化學生基礎,增強學生信心。
一、(1)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yè)、解決疑難、系統(tǒng)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wěn)扎穩(wěn)打,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zhí)行過程中要嚴格要求自己。
(2)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讓其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3)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而后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么地方該詳,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該精雕細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4)獨立作業(yè)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這一過程是對學生意志毅力的考驗,通過運用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
(5)在獨立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會暴露出很多問題,有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有由于思維受阻出現(xiàn)的遺漏解答,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一要借助于老師的點撥使思路暢通;二、在現(xiàn)行課改教材的教學理念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做錯的作業(yè)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復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并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出來復習強化,作適當的重復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使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
(6)系統(tǒng)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tǒng)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小結要在系統(tǒng)復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7)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xù),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fā)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獨立學習和工作能力,激發(fā)求知欲與學習熱情.
二、循序漸進,防止急躁:由于學生年齡較小,閱歷有限,為數不少的高中學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識、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許多優(yōu)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扎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三、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4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huán)節(jié)(預習、上課、整理、作業(yè))和一個步驟(復習總結)是少不了的.
四、加強輔導:數學學科初高中知識跨度大,對于初高中脫節(jié)的地方,我采取課外輔導和專家講座相結合,讓學生能夠熟悉相關知識,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同時,對于成績差的學生,我也經常和他們談心,讓他們樹立信心,提高學習的信念,讓他們有進取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國內外教育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