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033-02
摘要:在水墨寫意人物創作中“筆墨當隨形象”,如果總是以不便應萬變的筆墨形式去對待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就會形成一種造型概念,養成不求甚解、膚淺表面的造型毛病。沒有刻畫人物個性的能力,是人物畫家自命的弱點。我們今天是在繼承傳統水墨寫意人物畫的基礎上,同時吸取外來藝術豐富自己,發展自己,這是我們在水墨寫意人物創作中要堅持的原則。
關鍵詞:形象、筆墨、創作、筆墨當隨形象、筆墨當隨時代
石濤曾說:“筆墨當隨時代”。我想在水墨寫意人物創作中“筆墨當隨形象”,如果總是以不便應萬變的筆墨形式去對待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就會形成一種造型概念,養成不求甚解、膚淺表面的造型毛病。沒有刻畫人物個性的能力,是人物畫家自命的弱點。水墨人物畫在創作實踐中,根據我個人的粗淺體會,傳統水墨寫意人物畫,遠不能充分滿足今天人物畫的要求。而西畫的造型和表現手法則是不可能替代中國畫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的。那么,要使現代水墨寫意人物畫超過古人的造詣而又具有勝任今天人物畫的出色的造型能力,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們今天是在繼承傳統水墨人物畫的基礎上,同時吸取外來藝術豐富自己,發展自己,這是我們要堅持的原則。我們只有善于掌握和運用豐富多彩的傳統技法和筆墨,又善于吸取西畫中有益的因素,真正融匯貫通到自己的民族藝術中去,有步驟地創造新技巧,總結科學的藝術造型法則,才能在實踐中為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在水墨寫意人物畫創作中“筆墨當隨形象”
(一)“筆墨當隨形象”尋找建立和完善屬于自己的寫意人物畫的語言形式
我們處在一個多元時代相應的也就產生了多元標準,必然有個人的不同看法。當然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識去畫畫,但是作為創作要以學者的心態來創作。水墨寫意人物畫創作有著很寬廣的生活表現空間。無論是城市、鄉村,還是歷史事件、現實生活等都可以成為表現的內容和題材。水墨寫意人物畫創作要反復實踐,在實踐中既能對造型和筆墨技能進一步加以補充學習和提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層面上的深化和完善。隨著創作經驗的不斷積累和審美意識的逐漸提高,按照自己的藝術追求,尋找建立和完善屬于自己的寫意人物畫的語言形式,最終形成獨特的個人藝術風格。風格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畫者很多,但真正創出自己風格的人卻很少。風格的形成要受智力、學習、功力及各種環境條件的限制,是慢慢的自然形成的,不能急于求成。要先看自己適宜于向那個方面發展,再注意培養自己的長處。在風格上不能“融百家為一爐”,這樣會不痛不癢、摸棱兩可。要走極端,要有偏愛。我們這一代有責任突破已有的審美程式,努力開拓水墨畫的新領域。現代水墨寫意人物畫,必須是在現實生活基礎上,去發揚人物畫的優秀傳統,把現代科學知識和自己的生活感受結合起來,創造性地發揮現代人物畫的寫實能力。既不同于西洋,也區別于古人,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它不意味著一般所說的“寫意畫”或“減筆畫”。
(二)繼承傳統發展適合形象創作的筆墨
說到對于傳統的繼承,那么,什么是傳統水墨寫意人物畫的造型規律或基礎呢?首先是“骨法用筆”的造型法則。只有對構成形象的結構和形體中顯示的特征,有了精確的分析和理解,才能有用筆用墨的表現能力。這就是說,首先要有了用線去概括形象的正確能力,然后才能進一步地具備筆墨變化的條件。這是鍛煉觀察形象,理解形象以及如何表現形象的艱苦實踐過程。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取得經驗,提高對形象的全面認識,不僅看到形體表面的比例和角度,而且要從形象的各部結構中,認清足以表現形象的精神特征和思想感情。這樣才能增加作畫者對形象的深刻感受只有憑借這種深刻而正確的感受,經過長期的磨練,才能產生熟練的造型技巧。
今天的水墨人物畫要能夠把握客觀物象復雜的精神特征,結合作者的深刻感受,作到主觀和客觀的統一。但絕不是用中國的紙筆工具仿照西畫素描那樣去畫,而是更有取舍地,自如地表現出來。這才是具有現代寫實能力的水墨人物畫。沒有刻畫人物個性的能力,是水墨寫意人物畫家自命的弱點。
二、水墨寫意人物畫創作中筆墨與形象的關系
(一)水墨寫意人物畫創作中筆墨的形與神
水墨寫意人物畫的創作:一筆墨要為造型服務,而不是以筆墨局限造型,二是中國畫的造型要符合筆墨的表現規律,不符合的西式造型應予舍棄,三是需根據描繪對象的豐富和感悟的新穎,相應的發展前人所無的筆墨,使“筆墨當隨時代”、“筆墨當隨形象”。據我自己的創作經驗要揭示一個人的靈魂,必須對此人物的經歷、習慣、性格、職務和由之而產生的儀表、動態、神采進行剖析和認識,這樣筆下的人物才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獨特的個性。我們運用藝術上的各種形式和技法,以及一切表現藝術的工具,是為了借以反映我們的思想,同時也是通過技法的靈活應用以表現主題為目的的。而技巧的創造,也必然是畫者思想感悟的體現和藝術實踐的結果。因此,如果沒有分析能力,也就不能準確地去概括形象,創造形象。甚至會不自覺地歪曲形象,其結果不是將形畫丑,就是貌合神離。這種情況在作畫中是經常出現的,但又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在作畫過程中,詳加分析,全面理解,抓住重點;認清特征,然后自然會使筆墨減少謬誤,表現得比較完美。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所謂“以形寫神”,就是說要畫家憑借筆墨,去正確地刻畫形象,不允許有絲毫抽象或概念化地去運用筆墨,只有細心觀察分析,盡精刻微地去表現對象,才能達到傳神的目的。
畫畫是一種艱苦的形象思維勞動。一點也不能取巧,要老老實實地去對待你所要畫的形象,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認真獲得科學的造型基礎,具備扎實的基本功。這樣才有可能推陳出新,創造新的技巧。在練習過程中,既要避免描摹對象,毫無取舍地采取自然主義的態度。又要忠實于物象,不要獵奇斗勝,故作奇巧,以致完全忽略了現實對象的基本特點,我們要使自己的造型能力建筑在科學的基礎上。
(二)水墨寫意人物畫創作中的筆墨當隨形象
水墨寫意人物畫筆墨的時代感是研究、思考的第一要點。從世界文化的角度去比較、探索,具有時代氣息的新“筆墨”語言,就必須站在中國文化的最高點上,“筆墨”的文化特征,映顯著中國文化精神,不重視“筆墨”,不發展“筆墨”,中國畫無以在世界藝術之林中立“異”。從全國水墨寫意人物畫創作狀況分析,屬于寫實基礎上適度夸張變形,“筆墨”技法語言追求個性風格內容、形式多樣、多元探索的時期。不能回避的是,更多的人物畫家沒有迎難而上,遠離以“筆墨”為本體語言的畫法。在西方藝術觀念、形式、色彩中去尋找出路,使得人物畫造型模式化,“筆墨”語言符號化,雖以此自得風格面貌,其作品顯得空洞,減弱了心性的畫意。水墨人物畫沒有深厚、豐富的傳統可以學習。第一代的“京派”、“浙派”畫家開創的風貌遠還沒有成熟,前景甚為寬廣,立足傳統,雙向學習,借鑒山水、花鳥畫筆墨技法,融合西方的造型、形式、色彩等精華,在以“筆墨”為本體語言的共性技法之中,向以“筆墨”為基本語言的個性技法上追求。
畫畫本身的筆墨表達很重要。但是,過多地強調筆墨而忽視了文化品格是不利于繪畫發展的。筆墨不是一揮而就的東西,是靠你一點一點地積攢而趨于完整的。你要抒發對物象的情感,必須筆筆生發,一揮而就,這樣你所包含的情感會無疑地流露在紙上。為此,你必須熟練地駕馭筆墨,倘若生硬、僵化、氣息全無,再濃的情感也難駐玉籠。將“筆墨當隨形象,”運用在水墨寫意人物創作中,創作符合現代審美的嶄新的筆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