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027-01
摘要:現(xiàn)實中的異象是由于制度的缺陷,而制度的完善又離不開對相關行為人行為的分析。本文以前景理論作為工具,首先介紹了前景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然后依次分析了納稅人、征稅人以及征納合謀下的稅收不遵從行為,最后針對分析結果提出幾點制度變革的建議。
關鍵詞:前景理論 稅收不遵從 稅收合謀
一、前景理論
為了修正預期效用理論的缺陷,Kahneman和Tversky將認知心理學引入經(jīng)濟學,提出了新的行為決策理論——前景理論。與預期效用理論相比,前景理論認為決策過程主要是由價值函數(shù)和決策權重函數(shù)共同決定的,這兩方面不僅是前景理論的核心,也是與預期效用理論的主要區(qū)別。
(一)價值函數(shù)。前景理論與預期效用理論的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用價值函數(shù)替換了預期效用理論中的效用函數(shù),價值函數(shù)取決于財富的變化量而非財富的最終水平,至于變化量則是相對于某個參考點而言的。
(二)決策權重函數(shù)。在預期效用理論中,不確定的結果是由概率來權重的。Kahneman和Tversky認為,當行為人面對不確定的情況做預期時,通常會把小樣本中的概率分布當作總體的概率分布,夸大小樣本的代表性,對小概率加權太重,犯“小數(shù)法則偏差”。
二、行為人稅收不遵從行為分析
(一)納稅人稅收不遵從行為分析
納稅人并不天然地具有良好的納稅意識。根據(jù)前景理論,納稅人獲得收益和損失是相對于參照點而言的。本文中選用納稅人的當前資產(chǎn)位置為參照點。出于稅收效率和公平的原則考慮,納稅人在選擇稅收遵從與否時也主要關注自身效率和公平度的變化。
如前所述,納稅人并不天然地具有良好的納稅意識,所以納稅人在與其他的納稅人相對比時,總是假定對方存在稅收不遵從。其次,納稅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換取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政府往往會提供更多的福利給低收入者,而低收入者納稅又較少。按照付出與回報等價的原則,高收入者就會感覺到公平損失,從而選擇稅收不遵從。
(二)征稅人稅收不遵從行為分析
與納稅人不同,征稅人作為國家行政權力的象征和國家利益的代表,其行為更大程度上受到道德和職責的約束。征稅人對工作一般有較強的職業(yè)道德和責任約束,并不是說他們只有公共欲望而無私人欲望。他們也是有限的利益主體:一方面作為國家利益的代表,要考慮社會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他們也有自己的利益,按自己的理性行事。
征稅人顯性因素損益的變化以工資薪酬的對比為例加以說明。征稅人的薪酬制度是一種公開的層級工資制,并且各個崗位之間有著明顯的收入差別。在這種收入不均且相對透明的支付環(huán)境中,行為人很容易將他人的所得作為參照點,并且由于職業(yè)流動性較低,不均等厭惡的公平偏好會表現(xiàn)得更為強烈。這樣,大多數(shù)相對低收入的征稅人就會處于損失的狀態(tài),選擇稅收不遵從,以補償這種相對的損失。
征稅人與納稅人的稅收行為選擇并不是各自獨立而是相互影響的。單純從守法的角度,納稅人往往會把征稅人當作參考點,當征稅人出現(xiàn)違法行為時,納稅人就會加以效仿。另一方面,納稅人普遍的稅收不遵從會影響稅收法律的權威性,納稅人利益的獲得也會刺激征稅人違法的動機。當征稅人和納稅人都存在稅收不遵從時,稅收合謀就成了他們共同的最佳選擇。
(三)稅收合謀下的稅收不遵從分析
稅收合謀是征稅人或征稅機構與納稅人串通,采取不正當?shù)氖侄纹垓_國家、社會公眾并從中漁利的一種經(jīng)濟現(xiàn)象。根據(jù)經(jīng)濟學的經(jīng)濟人假設,納稅人和征稅人都有產(chǎn)生合謀的傾向。
稅收合謀一旦形成,就會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從納稅人一方來看,違法一旦被查出,從輕處罰的可能性很小。依照前景理論的權重函數(shù),納稅人反而會高估這種可能性,更加肆無忌憚。再從合謀的征稅人一方來看,他們一般也會高估從輕處罰的可能性。另外,當前彈性較大的懲罰制度以及實際中從輕處罰的范例會進一步加強其僥幸心理。在稅收合謀的情況下,征納雙方的利益制衡更增強了其穩(wěn)定性。征稅人規(guī)模的擴大,會使應納稅額增加,納稅人參與合謀的收益要求也相應增加,此時征稅人得到的賄賂也就越多,合謀動機越強烈。
三、基于上述分析的政策建議
第一,加強稅收文化建設,培養(yǎng)納稅主體和征稅主體的稅收意識。前景理論是在對決策主體心理、意識因素分析的基礎之上產(chǎn)生的。稅收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并不是單純要求提高納稅意識,更為直接的是改善征稅意識和用稅意識。稅收文化建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對稅收的意識、習慣、態(tài)度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有利于改善稅收環(huán)境,提高征稅主體的執(zhí)法水平,增強納稅人的納稅意識,使依法納稅、依法治稅、合理用稅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第二,調(diào)整對稅收不遵從的懲罰結構,增強懲罰制度的執(zhí)行力,而不是單純加大懲罰力度。一般而言,相對于罰金,行為人對如監(jiān)禁等其他懲罰方式更為敏感,因為它所帶來的損失更難彌補,并且會產(chǎn)生更為持久的影響。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稅收不遵從的行為主體無法準確知道稽查率或查獲率,而是用實際的處罰率作為是否遵從的依據(jù),決策權重就在處罰率上。懲罰制度良好的執(zhí)行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這種低估,從而遏制稅收不遵從的蔓延。
第三,提高監(jiān)督力度,培養(yǎng)新的監(jiān)督主體,建立和完善監(jiān)督機制。與單純提高懲罰力度不同,較高的監(jiān)督力度可以提高稅收不遵從被發(fā)現(xiàn)的概率,有效抑制稅收不遵從行為。要改變征納雙方的制衡關系,培養(yǎng)新的監(jiān)督主體,形成多方平等監(jiān)督的監(jiān)督機制。
第四,建立和健全稅收激勵機制。前景理論非常強調(diào)參照點的選擇,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面對風險時的決策。在不存在稅收激勵的情況下,行為人的參照點一般為原點,即既無收益也無損失。因而完善的稅收激勵機制可以提高稅收遵從度,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改善稅收環(huán)境,使稅收遵從逐漸成為習慣性行為。
參考文獻:
[1]張迎春.前景理論及其應用[J].消費導刊,2008,(16)
[2]楊磊.從行為經(jīng)濟學視野看稅收不遵從問題[J].云南財貿(mào)學院學報,2007,(02)
[3]金鵬.國外稅收遵從理論模型研究綜述[J].財會月刊,2008,(32)
[4]宋輝.預期效用論與前景理論解析[J].西安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8,(02)
[5]王平.徐選華.前景理論研究綜述[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05,(12)
[6]施海燕.施放.期望效用理論與前景理論之比較[J].理論新探,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