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009-01
摘要:跨境毒品犯罪作為有組織犯罪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影響我國邊境安全穩定的突出因素之一。而當前的有組織犯罪研究,不可能不考慮到犯罪組織的社會網絡特性。本文運用社會網絡所包含的幾個方面對跨境毒品犯罪中跨境毒品犯罪網絡的組織結構進行分析,然后總結出跨境毒品犯罪網絡的一些基本的類型和特點。其中包括“核心型”和“搭伙型”兩種基本構型的網絡單元;案件偵查經營中應注意不能局限于關聯度較大的犯罪嫌疑人,而需同時關注那些中介性較大、也即在維持網絡聯結性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犯罪嫌疑人等等。
關鍵詞:跨境毒品犯罪;組織結構;社會網絡分析
跨境毒品犯罪是影響國家邊境安全穩定的突出因素之一。形形色色的跨境毒品犯罪網絡往往打而又起,“你方唱罷我登場”,不斷地給社會治安、政治穩定和經濟安全等方面帶來威脅。有學者指出,傳統的執法活動中,往往將走私販毒活動視為垂直集權的科層制組織所為而重在打擊其首腦人物,而對走私販毒網絡的結構及其對抗或規避執法打擊的能力認識不足,因此,執法部門從思想上到行動上都應考慮到犯罪組織的網絡特點。本文即從社會網絡視角對跨境毒品犯罪案例中跨境毒品犯罪網絡的組織結構進行分析。
1、社會網絡理論
所謂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即“由行動者集合之間的關系模式構成的一個團體或更大的社會系統中的關系結構”(Wasserman and Faus,t1994)。
社會網絡由兩個基本元素構成:行動者(actor),或叫節點(node);關系連帶(rela-tional tie),或叫邊(edge)。其中,行動者可以是“個體、團體或社會單位的集合”,如群體中的個人、公司中的部門、城市中的公共服務機構或世界范圍而言的國家等等;關系連帶則“確立了行動者兩兩之間的聯結( linkage)”,是行動者之間物質和(或)非物質資源轉移或流通的渠道。作為用于揭示和描述社會關系潛在結構的一套理論和方法(Yan et al·, 2009),社會網絡分析為研究跨境毒品犯罪網絡的組織結構特征提供了有力工具。
2、社會角色與社會位置
“社會角色”或“社會位置”是社會結構的基石。社會網絡分析者從行動者間關系模式的規律性來界定這些社會角色或社會位置,而不是從行動者本身的屬性進行界定。角色或位置分析可以考察網絡中若干個結構位置的成員,并找到他們之間相互的關系。有學者提出,一個具有任何實質性規模的走私販毒網絡應同時具有核心層和邊緣層(PhilW illiams, 1998)。其中,核心層由一群個體或小組織間緊密的網絡聯系構成,掌控整個網絡的方向,核心成員間存在一種具有高度信任和親密關系的聯系機制,這種聯系對網絡核心層至關重要,可以通過很多方式達成,比如同民族或種族、宗族關系、家庭或血統、少年幫伙或獄所的共同經歷等等;邊緣層則沒有那么緊密,成員間關系較為松散,聯系機制也沒有那么強,邊緣層表現出的是一種弱連帶的優勢,使得網絡的運作能夠更加廣泛,影響力也更強。因此,公安情報部門想要了解跨境毒品犯罪網絡內部究竟由哪些結構性的角色或位置構成,就可以通過對跨境毒品犯罪網絡進行角色或位置分析來考察。
3、網絡彈性
研究在節點即行動者被移除情況下的網絡彈性(network resilience),是近來不少文獻的研究熱點。由于大部分網絡的功能都依賴于其關聯性,即依賴于節點對之間路徑的存在,如果網絡節點被移除,將會增加這些路徑的長度,最終使節點對發生斷裂,他們之間經由網絡的聯系也將被中斷,而網絡彈性程度也隨著節點移除的情況而發生改變(Newman,2003)。艾伯特等人的開創性研究發現,在因特網和萬維網中,隨機的節點移除幾乎完全不會對節點到節點的平均距離產生影響,也就是說,這兩種網絡對隨機節點移除具有高度彈性;而當移除是針對度數最大的一些節點時,則具有破壞性影響,節點之間的平均距離隨被移除節點個數比例的增大而急劇增加,并且,要實質性地破壞經由網絡的全部聯系,只需移除一部分節點即可(Albert el·, 2000)。在此之后,有很多學者對其他網絡的彈性問題展開探討,總體研究結果似乎都與艾伯特等人的所得結果一致,即多數網絡對于隨機的節點移除都表現出活力,而對于以最大度數節點為目標的選擇性攻擊卻相當脆弱(Newman,2003)。因此,對于跨境毒品犯罪網絡來說,公安情報部門分析其網絡彈性問題,就可以實現如何通過對最少的目標進行打擊、以最大限度地摧毀其跨境毒品犯罪網絡的途徑。
通過對跨境毒品犯罪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跨境毒品犯罪網絡中小團體的數量與網絡規模呈緊密的正相關關系;跨境毒品犯罪網絡的群體中介性與網絡規模大小也呈正相關關系,規模較小的網絡,其群體中介性即信息被少數人壟斷的可能性相對較小,規模較大的網絡,其信息被少數人壟斷的可能性越高,也就是說,較復雜的網絡中比單純的網絡更有可能存在中介者維系小團體之間的聯系。
2、跨境毒品犯罪網絡中,多數跨境毒品犯罪網絡類似于小世界網絡。多數跨境毒品犯罪網絡都可以通過案件經營的方式,由某些成員得到其他大部分成員的情況。同時,小的平均距離也表明弱關系的廣泛存在,他們連接著網絡中不同的小團體,為各個內部相對同質性的小團體提供溝通和拓展渠道。
3、經過研究作者發現,公安機關在對跨境毒品犯罪網絡進行打擊中,該組織則多多少少會出現具有一定程度抗打擊的網絡彈性。因此,在案件偵查經營中不能局限于關聯度較大的犯罪嫌疑人,而需同時關注那些中介性較大、也即在維持網絡聯結性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犯罪嫌疑人。
參考文獻:
[1]羅家德.社會網絡分析講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54-155
[2]劉軍.社會網絡分析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89-90
[3]張文宏.社會網絡分析的范式特征———兼論網絡結構觀與地位結構觀的聯系和區別〔J〕.江海學刊,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