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170-01
調查目的
學生學習語文精神需要占主導地位,傳統語文教學中的教學方式失卻了精神關懷,導致學生討厭上語文課,課堂效率高耗低效。可根據學生的精神需要,采用平等對話、自選參與、質疑優先等方式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運用恰當的期望和堅持“無錯”課堂信任與寬容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方式、組建“興趣學習小組”和開通“幫助熱線”幫助學生,實施贊賞工程,持續有效地贊賞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煥發學生生命活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查方式
首先我們通過小組內的討論編出一份調查問卷,再通過在街頭和校園向青少年散發問卷進行調查,最后進行統計與分析并得出結果.
調查結果
通過在街頭和校園內問卷的散發,我們得到了45份答卷.經過統計,結果如下:
調查結果分析
在對學生“在教學中的需要”這一問題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中的問題是“在下述課堂教學學生的需要中,根據你的感受,你認為居于前三位的需要是什么?A、不被人批評的需要;B、獲得物質性獎勵的需要;C、獲得精神性獎勵的需要;D、自我表現的需要;E、認知的需要;F、自我發展的需要;調查結果表明:每一種需要所占百分比都不低于20%,說明這六種需要都存在于課堂教學中;按照百分比,它們的排序為:自我發展的需要>認知的需要>獲得精神性獎勵的需要>自我表現的需要>不被人批評的需要>獲得物質性獎勵的需要。可見學生學習語文精神需要占主導地位。當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下降,學習效果也就隨之降低。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把學生當成了“知識容器”,注入式、說教式、解析式仍為教師教的主要方式,記憶、接受、模仿等被動學習方式仍為學生學習主要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從根本上失卻對人的生命存在及整體發展整體關懷,未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發展,失卻主體性、創造性和情感,嚴重影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發揮,未能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功能,往往導致學生討厭上語文課,實踐、創造能力差,課堂效率仍是高耗低效,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精神需要,實施精神關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煥發學生生命活力,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
尊重學生,就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參與、努力、差異和價值。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如果學生感到老師是平等對待他,每次學習活動都有機會參與,尊重他們的參與學習成果,融洽、親切的師生關系容易建立,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勁頭就會越來越大。對此,我設計了平等對話、自選參與和質疑優先的教學方式。
1.平等對話式。對話,是指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的一種平等交流關系,包括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與文本對話,生自我對話。在對話中,教師扮演的是“平等中的首席”,通過平等對話構造師生理解的語境,讓教師和學生的生活感情、人生體驗、生命意識滲入文本,提升文本、師生原有的對話價值,學生的自主解讀的權利就會得到尊重,學生的文本解讀的事業就會得到開啟,學生解讀的空間就會得到拓展,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就會得到激勵,學生的個體精神就會得到飛揚。
2.自選參與式。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設置不同層次的參與學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水平選擇恰當的實踐形式。如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我會提供下面幾種方式讓學生選擇:(1)有感情朗讀你認為寫得精彩的語段;(2)分角色朗讀人物精彩對話片斷;(3)找伙伴表演課文內容片段;(4)猜想一下人物心里所想的話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與水平去選擇方式去開展言語實踐,主動性更好,課堂氣氛更熱烈,學習效果更明顯。
3.質疑優先。質疑是指學生在學習中不解的追尋與探究。這是學生學習語文主題地位得到尊重的一個重要標尺,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是否真正開始的一個重要標志。在語文教學中,當質疑得到重視和保證,學生的個性就會在問題的引導下得到各取所需的發展,從而形成無數個“獨自精彩”的個體。“學貴有疑”,在語文教學中,我堅持“質疑優先”的教學原則,學生在學習中一有疑問提出,我會根據學生的疑問去進行教學,不斷調整教學思路,滿足學生追尋探究的求知欲望。學生有了質疑的自由,學習的熱情就會調動起來。
二、信任與寬容
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特別是學生在母語環境中學習語文有許多有利因素,存在著主動學習、閱讀求知、表達交流、探究創造、自我完善的巨大潛能。每個學生都有著他的優點、長處。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積極進取的愿望,都有進步的可能;接納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材。信任會創造奇跡。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信任是期望。
三、幫助與贊賞
學生在求知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困難,因此做老師的有責任去幫助學生度過難關,不斷進取,幫助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重視,會認為老師在真心的愛著他們,從而產生感激產生報恩心理,產生信心,產生動力,不斷追求成功。
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實現對學生的幫助。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充分發揮了師生作為重要的資源的作用,體現了“師生”、“生生”多向的信息傳播,師生互動,對話協商、協作分享,學生在合作中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情感溝通的能力得以形成,良好的人生態度與價值得到養成,更重要的是個體在合作中個性差異的價值得到重現與升華。
在課外實施幫助的是組建“興趣學習小組”和開通“幫助熱線”。“興趣學習小組”可由同村或跨村的學生組成,讓學生在課后開展互助互學。“幫助熱線”是向學生公布幫助電話,主持由老師和優秀的學生組成,在指定的時段向學生開通,使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得到及時的解決,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維持和強化。
調查證明,在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精神需要,消除學生厭學情緒,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煥發學生生命活力,誘發學生創造欲望,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參加試驗的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高,信心足,喜歡語文的達100%,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水漲船高,語文素養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