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012-01
摘要:在實際施工中,光面爆破參數的選擇直接影響爆破效果,通過對光面爆破主要參數的分析,結合實踐經驗,給出了巖石巷道中光面爆破的主要參數值。
關鍵詞:光面爆破 爆破參數 爆破效果
在井巷工程開挖過程中,為了保持巷道圍巖的穩定,減少支護作業工程量,加快施工進度,常采用光面爆破。實際爆破設計與施工中未考慮爆破對巖石的損傷,使巖石的力學參數發生變化,出現超挖或產生大量的爆震裂隙。為控制開挖質量,減少爆震裂隙,并把爆破對圍巖的損傷控制在最小范圍,探討了光面爆破主要參數與爆破效果的關系。
一、光面爆破技術
光面爆破技術,通過科學設計爆破參數、合理布置炮孔位置、有效控制炮眼裝藥量(選用低密質和)、低爆速炸藥采用不耦合裝藥的基礎上,合理地利用炸藥能量,使爆破后留下的巷道輪廓較為平滑,通常可在新的巷道壁面上殘留清晰可見的鉆孔壁痕跡。光面爆破能降低爆破對圍巖的損傷,使巷道產生很少的爆震裂隙,保持巷道圍巖的強度和完整性,使巷道成型規整,尺寸符合設計要求,減少超挖或欠控,達到優質安全的目的。光面爆破與普通爆破相比減少超挖率15%~25%,能節省大量材料,提高工程質量,減少提井、裝運費用,實現優質高效。
二、光面爆破主要參數
為獲得良好的光面爆破效果,除了選擇低密度、低爆速、高體積威力的炸藥外,對光爆參數的合理選擇也非常重要。主要參數有:不耦合系數、炮眼間距、炮眼密集系數、炮眼裝藥密度、裝藥量、起爆間隔時間、堵塞長度與起爆順序等。
1.不耦合系數
不耦合系數是炮眼直經與藥卷直徑之比,實際生產中不耦合系數應根據鉆孔施工質量、地質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一般不耦合系數選取應使爆破后炮孔內壓力低于巖壁抗壓強度,高于抗拉強度,不耦合系數增大使爆轟波壓縮傳送作用時間延長,炮孔壁的切向應力下降,起到緩沖、減少孔壁損傷破碎。巖石極限抗拉強度與抗壓強度為1/10~1/40時,通常在1.2~1.68選取。
2.炮眼間距
炮孔間的貫通是通過拉應力來實現的,為保證相鄰炮孔之間順利貫通,炮孔間連線上每一點的切向拉應力均不能小于圍巖的抗拉強度。如果孔距選擇過小,由于相鄰兩孔起爆時差的存在,容易出現“空孔效應”即其中一個孔由于先爆而使應力集,中,產生的裂紋可能使保留巖體出現壓碎現象,而且容易出現大塊。如果孔距過大,應力波疊加后的拉應力小于炮孔連心線面上巖石的抗拉強度,則只形成兩炮孔各自的徑向裂縫,難以形成貫通裂縫及平整的開裂面。因此,合理的炮孔間距應根據圍巖性質、節理裂隙發育程度、炸藥性質、不耦合系數等來確定,一般最小抵抗線應大于炮眼間距,以確保炮眼之間裂隙貫通。施工經驗表明,炮眼間距一般為炮孔直徑的10~20倍。
3.炮眼密集系數
相鄰兩炮眼間距L與最小抵抗線H的比值為炮眼密集系數F,相鄰炮眼密集系數(F)過大時,炮孔間距過大,兩炮孔就會各自形成單獨的爆破漏斗,爆破后可能在炮眼之間的巖壁表面留下巖埂,造成欠挖;反之,兩炮眼裝藥距離過近,大部分能量用于拋擲巖石,就會在兩眼之間形成超挖,造成凹坑,實踐證明F一般取0.8~1.3,爆破后效果較好。
4.炮眼裝藥密度、裝藥量
炮眼裝藥量取決于要求爆破巖石的體積、爆破類型等。為減少爆震裂隙,光爆孔內多采用爆速低、溫度低、密度低、穩定性強的低猛度炸藥。在保證周邊眼(輪廓眼)爆破后裂縫沿相鄰炮孔聯心線貫通的前提下,每個炮眼應嚴格控制裝藥密度和裝藥量,藥量愈少愈好。裝藥量越大,產生的破碎范圍越大,不僅使爆轟氣體的壓力增大,爆轟波與爆轟氣體壓力的作用時間也延長,加大了巖石的損傷程度。裝藥量應根據巖性決定,一般中硬巖選取120~150g/m,軟巖減少,硬巖增加。
5.起爆間隔時間
在實施光面爆破時,起爆時差越短,壁面越平整,光面爆破效果越好,如周邊眼同時起爆,貫穿主裂縫周邊炮眼的連心線將形成最早,其裂縫形成后,周圍巖體內應力下降,從而抑制其它方向裂縫形成和擴展,此時形成的半邊孔壁痕跡良好。一般起爆時間間隔控制在10ms內,炮孔間應力疊加明顯,有利于貫通裂縫的形成,可視為同時起爆。
6.堵塞與起爆順序
堵塞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爆炸能量利用率,良好的堵塞可以防止爆轟氣體過早地從炮眼沖出,保證在巖石破裂之前使炮眼內保持高壓狀態,增加炸藥利用效率,更主要的是加強爆轟氣體在孔底的靜態壓力作用,使炮孔貫穿裂縫以下的巖石與原巖分離。一般在堵塞良好炮孔中,爆后壁面光滑平整,殉爆距離顯著提高。使用爆速較低炸藥時,光面爆破效果尤為顯著。現場炮眼堵塞一般采用砂和泥的混合物,堵塞長度一般為孔徑的15~25倍,專家們研究認為淺堵塞效果最好,具體堵塞長度應視巖石和炸藥性能而定。
炮眼起爆順序一般為掏槽眼,輔助眼其次,最后周邊眼,周邊眼必須選用相同的起爆段數,且起爆時間不宜超過10ms。
三、爆震裂隙
減少爆震裂隙需要結合巖層性狀、圍巖性質等工程條件,合理布置掏槽眼和輔助眼,使爆破形成的自由面能滿足光面爆破的要求,即使周邊眼爆破后對巷道圍巖產生抗拉抗壓作用保持一致,并最終按設計要求的方向產生主裂痕。生產實踐表明,光面爆破由于采用了不耦合裝藥結構,藥包爆轟后,炮眼壁受到的爆轟壓力顯著降低,當炮孔內壓力低于巖石動態抗壓強度時,在炮眼壁上就不至于造成“壓碎”破壞,此時,爆轟引起的應力波在炮眼孔壁上造成的應力狀態和鉆眼時相似,只能引起少量的徑向細微裂隙,裂隙的數目和范圍與不耦合系數和裝藥量有關。一般在鉆孔直徑一定時,不耦合系數值愈大,藥量愈小,除主裂隙外其它細微裂隙的數目和長度與藥量成正比。光面炮眼組同步起爆時,在炮眼的導向作用下,沿相鄰兩炮眼聯心線的徑向裂隙得到優先發育,炮眼中的爆炸氣體在氣楔作用下將這些徑向裂隙擴展成為貫通裂隙,最后形成光面,從而減少了其它方向上爆震裂隙的生成。
光面爆破的目的是減少超挖,降低爆破對圍巖的損傷。由于巖石性質不同及爆破過程的復雜性,在井巷爆破施工時,應分析被爆巖石的地質條件,并參考國內外相關施工經驗,確定出科學合理的光面爆破參數,以達到理想的爆破效果。
參考文獻:
[1]東兆星,邵鵬.爆破工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馬秉智,于大鵬.在砂礫膠結巖中實施光面爆破的參數計算[J].西部探礦工程,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