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67-01
摘要:本文從分析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意義入手,簡要介紹構成自我鍛煉能力的基本要素,重點介紹培養方法,意在拋磚引玉,從一個側面為全民健身運動推波助瀾。
關鍵詞:中學生 自我鍛煉 能力 培養
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是當前中學體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中學時代是人生的一個承前啟后的中間環節。中學體育教學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從而實現中學體育教育具有終身效益特征的價值。
一、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意義
當前因教育環節的薄弱使終身體育意識未能深入人心,致使許多學生離開課堂和教師就不懂如何進行體育鍛煉。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是貫徹教育目標“三個面向”的需要,也是學生強身健體的有力措施。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更是全面貫徹《全民健身計劃》保障,要想發展學生體能,增強學生體質,先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并運用這些知識技能進行自我鍛煉,從中積累經驗,從而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來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因而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構成自我鍛煉能力的基本要素
所謂自我鍛煉,是指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科學鍛煉的理論和方法,獨立從事科學體育鍛煉的能力。它是一般能力在體育活動中得到高度發展的特殊表現,屬于特殊能力的范疇,其包括:認識能力、運用能力、調控能力、自治能力這四個基本要素。
1、認識能力。它是自我鍛煉能力形成發展的內部條件。一切外來刺激都必須通過直覺觀察后,由視神經將信息傳遞給大腦,再經過思維加工處理,最后才能發生適應性反應,保持與客觀外界和諧與平衡。而使學生懂得體育鍛煉的目的意義,掌握有關體育知識、技能,這是由被動鍛煉到主動鍛煉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2、運用能力。運用所學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獨立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既包括在學校內外的運用,又包括在生活工作中自我需要的創造性的運用能力。
3、調控能力。即在獨立鍛煉中,為了取得良好效果,對鍛煉過程進行自我調控的能力。包括對身體負荷、心理負荷和動作姿勢的調控能力。
4、自治能力。即獨立從事體育鍛煉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制訂鍛煉計劃、組織安排鍛煉時間、醫務監督和評價鍛煉效果的能力。
上述四個基本要素是在日常教學、訓練、鍛煉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其中認識能力是基礎,只有對體育鍛煉有了一定的認識,才能進一步培養興趣和愛好,自覺地去進行體育鍛煉,去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術技能,使鍛煉收到預期效果。
三、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
人的能力是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主觀的努力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教學活動是培養自我鍛煉能力的基本途徑,因此,要把常規教學和能力培養結合起來,慣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
1、激發動機,結合知識技術教學,培養認識能力。
從目前中學體育教學的現狀來分析,有部分學生對體育有直接興趣,還有部分僅是有間接興趣。前者是主動地對體育本身感興趣,愿意從事一切身體練習活動,后者是被動的,僅對體育課考核成績感興趣。怎樣實現興趣的轉變,促使學生積極參加體育實踐活動,筆者認為:一是社會需要,二是個人需要,只有把社會需要和個人需要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教育,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體育動機,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使之形成正確地認識和保持學習、鍛煉的積極性。
2、結合組織教法,培養調控、自治能力。
學生掌握了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能,并不等于具備了獨立從事科學體育鍛煉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必須注意學會知識與技術后的運用過程,這才是形成體育能力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過程中可采取如下方法:
2.1在教授新技術動作時,采用統一與分化的教學方法,先講解示范和領做,然后全班分開若干組,由組長帶領包學包練,并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幾個動作,看哪一組掌握的速度快、效率高。這樣既有運動強度,又有合理的運動密度,活躍了學生的心理。
2.2重視每節課的素質練習。教師通過測試學生素質狀況,找出每個學生最差的兩項,規定為個人努力奮斗目標,并根據自己的弱項制定鍛煉計劃,以El頭或書面形式,向老師匯報、自查,在每次課的素質練習中得以實施,重點突破,教師指導練習并進行咨詢。這樣,在學生心中樹立起目標的觀念,找差距,努力改變現狀的自覺性和緊迫感,使學生身體素質得到增強、提高,培養了自我鍛煉能力,也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
3、多渠道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習慣。
只有把人的知識變為動機的信念,又使信念變為行為,進而使行為變為習慣,才能完成一個教育過程。中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不以局限于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還應創造各種條件,以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為內容的第二課堂,并使其有機結合起來,這是培養自我鍛煉能力的有效途徑。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和各自能力傾向,為學生充分施展體育才能提供多樣化的鍛煉項目和運動場所。
自我鍛煉能力各要素之間是相互溝通、有機聯系的整體,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各要素的特點及相互聯系。如何通過我們的體育教學,讓學生走上自我鍛煉的軌道,促使他們得到終身受益。這是十分關鍵的教學環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堂課都應有體現,必須作為一項重要目標來實施,不斷地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泰劍秋.淺議培養高校學生的體育能力[J].安徽體育科技,96.3 [2]劉光肅.試論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J].體育科學,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