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磚茶因大多存在氟含量偏高的問題而備受關注,如何降低磚茶中氟含量成為研究熱點。試驗以磚茶原料加工過程中的揉捻葉為對象,研究了水洗條件對揉捻葉氟含量及主要品質成分的影響。結果表明,揉捻葉水洗可顯著降低磚茶中的氟含量,同時不同程度地影響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兒茶素的含量,對茶多酚影響較小。同一時間條件下,室溫水和40 ℃、60 ℃溫水處理的降氟效果差異不明顯,但60 ℃溫水處理可使其有效成分下降明顯。結合氟含量和品質成分分析,揉捻葉用室溫水洗1~2 min,既能顯著降低氟含量,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有效成分。
關鍵詞:磚茶;揉捻;水洗;氟;品質成分
中圖分類號:TS272.5+4;O61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2-2453-03
Effects of Rolling Tea Leavies with Washing Water on Fluorine and Quality Components
CHUN Xiao-ya,CHEN Yu-qiong,NI De-jiang,ZHENG Ya-na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Horticultural Plant Bi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Zhuan tea contained more fluorine than other teas; and it was a research focus to reduce the fluorine content. The effects of rolling leaves with washing water on the contents of fluorine and components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raw processing of Zhuan t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fluorine, water extraction, amino acids, water soluble sugars and catechins in rolled leaves after treating with washing wate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effect of decreasing fluorine was almost the same among the room temperature washing water and 40 ℃, 60 ℃ water washing treatment at the same washing time; but the contents of other compone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60 ℃ washing water treatment.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treatment of rolled leaves with washing water for 1~2 min under room temperature could decrease the fluoride content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zhuan tea; rolling; water washing; fluorine; components
氟是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適量的氟對人體的骨骼和牙齒的發育有著重要的作用,過量的氟則會導致氟骨病、氟斑牙等疾病發生[1]。茶[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對氟有較強的富集能力,且老葉的氟含量高于嫩葉[2,3]。黑茶中的磚茶大多采用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普遍存在氟含量偏高的問題,而磚茶是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邊疆省、自治區少數民族或高寒高脂食品結構地區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如何降低磚茶中的氟含量不僅關系到少數民族同胞的身體健康,而且對于民族團結、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有關茶葉降氟措施已有較多研究,包括選育低氟茶樹品種,降低土壤、環境中的氟含量,提高磚茶原料嫩度,在磚茶加工過程中添加固氟劑等添加劑[4-8]。在這些措施中,選育低氟茶樹品種、降低土壤環境中的氟含量過程存在周期長、不能及時降氟的問題,而提高原料嫩度和外加添加劑都存在對原有磚茶品質有較大改變的缺陷,消費者較難接受。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磚茶原有品質,有效、安全地降氟備受關注。試驗以磚茶原料為對象,在加工過程中對揉捻葉進行水洗處理,研究其對氟的降低效果及對磚茶品質成分的影響,以期為降低磚茶的氟含量提供技術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鮮葉原料采自華中農業大學校內教學基地的福鼎大白茶[C. sinensis(L.)O. Kuntze cv. Fuding-dabaicha],芽葉類型為1芽3葉、1芽4葉。
1.2試劑與儀器
甲醇為色譜純,Fisher Chem Alert Guide, New Jersey,USA;兒茶素標準品由Sigma公司提供;其他試劑為國產分析純。高效液相色譜儀為美國VARIAN公司產品;7Spectrumlab 53分光光度計為上海棱光技術有限公司產品;6CST-40型滾筒連續殺青機和6CR-45型茶葉揉捻機由浙江綠峰茶機有限公司生產;恒溫烘箱為實驗室自備。
1.3方法
樣品制備過程為鮮葉→滾筒殺青(6CST-40型滾筒連續殺青機,距離鍋口5 cm處溫度為140~160 ℃)→揉捻(6CR-45型茶葉揉捻機,40 min)→水洗→烘干(恒溫烘箱,80 ℃),干樣經粉碎、過40目篩,備用。
水洗方法是稱取揉捻葉100 g,用水量5 L,分別設置室溫水(20 ℃左右)洗1 min(處理代號RW1,以下類推)、2 min(RW2)、4 min(RW4)、6 min(RW6)、8 min(RW8)和40 ℃水洗1 min(40W1)、2 min(40 W2)及60 ℃水洗1 min(60 W1)、2 min(60 W2) 等處理,以不水洗的揉捻葉為對照(CK)。
1.4測定項目與分析方法
茶多酚含量的測定采用酒石酸亞鐵比色法[9];氨基酸含量的測定采用茚三酮顯色法[9];可溶性糖含量的測定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9];水浸出物含量的測定采用全量法[9]。
兒茶素各組分含量的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10],色譜條件為色譜柱Agilent TC-C18,4.6 mm×150 mm 5-Micron,USA;流動相A為水(含0.1%的甲酸),流動相B為甲醇(含0.1%的甲酸),梯度洗脫(B 100%∶25% A,1 min-B 100%∶20%A,7 min-B 100%∶25% A,12 min-B 100%∶35% A,8 min-B 100%∶25%,5 min),流速為1 mL/min,進樣量為20μL,柱溫30℃,檢測波長280 nm。
水溶性氟含量的測定采用氟離子的選擇電極法[11]。
1.5數據處理
試驗所得數據應用SAS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測定結果為百分含量的數據在進行方差分析時,先進行反正弦轉換,再進入下一程序。
2結果與分析
2.1揉捻葉不同水洗溫度及時間處理對茶葉氟含量的影響
揉捻葉水洗各處理對茶葉氟含量的影響結果見表1,從表1可見,揉捻葉不同水洗溫度及時間處理對茶葉中的氟含量影響明顯,隨著水洗時間的延長,氟含量呈下降趨勢。20℃室溫水洗1、2、4 min的各處理間氟含量無明顯差異,但較對照呈極顯著地下降;而室溫水洗6、8 min處理的茶葉氟含量較室溫水洗1、2、4 min處理的又呈極顯著地下降。在1 min相同水洗時間下,40℃水洗、60℃水洗與室溫水洗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說明揉捻葉進行室溫水短時間處理和溫水短時間處理的降氟效果基本是一致的。
2.2揉捻葉不同水洗溫度及時間處理對茶葉主要品質成分含量的影響
揉捻葉水洗各處理對主要品質成分含量的影響結果見表1,從表1可見,揉捻葉不同水洗溫度及時間處理對茶葉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極顯著的影響,但對茶多酚含量的影響不顯著。隨著水洗時間的延長,水浸出物、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室溫水處理1 min與室溫水處理2 min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差異不顯著,室溫水處理4 min的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與前述1、2 min處理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在相同水洗時間條件下,水浸出物、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40℃水洗和室溫水洗處理間無明顯差異;而60℃水洗2 min的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則顯著低于室溫水洗2 min處理的。揉捻葉水洗各處理后對茶葉中兒茶素含量的影響結果見表2,從表2可見,揉捻葉不同水洗溫度及時間處理對茶葉中兒茶素總含量也有較大的影響,隨著水洗時間的延長,兒茶素總含量呈下降趨勢,其中溫水處理要比室溫水處理下降的幅度大。而室溫水1 min處理和2 min處理間無明顯差異,但4 min之后差異明顯。
3討論
揉捻是茶葉加工中的重要工序,目的在于破碎細胞,使細胞內有效成分能在飲用沖泡過程中充分快速地被浸泡出來,溶進茶湯,增加茶湯有效成分濃度。在茶葉沖泡過程中,茶葉中的氟元素也一并溶進了茶湯里。已有研究認為,茶葉中的氟基本上是水溶性化合物,在沖泡過程中約有質量分數為42%~86%的氟溶于茶湯,而被人體攝入;茶湯中的氟含量以第一泡茶湯里最多,之后急劇減少[12-13]。試驗在磚茶原料初加工過程中的揉捻環節里增加了水洗過程,此時的茶葉原料經揉捻后,細胞壁破碎,通過水洗,可以使一部分氟溶于水中,從而降低了成品茶中的氟含量。相對于成品茶水洗,揉捻葉未經干燥,水分含量較高,水洗時不需要太多水分,這對后續的干燥工序影響較小。
但是揉捻葉經過水洗,在降低氟含量的同時,茶葉中的有效成分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失,尤其對茶葉中的主要品質成分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兒茶素含量的影響較大。水洗溫度和時間會顯著影響茶葉的氟含量與有效成分的含量,試驗結果顯示,在相同時間下,40 ℃水洗、60 ℃水洗與室溫水洗處理間的氟含量差異不顯著,而60 ℃水洗2 min的茶葉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卻顯著低于室溫水洗2 min處理的。因此,在水洗時,可考慮室溫水洗1~2 min,不僅可以有效降低茶葉中的氟含量,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茶葉中的有效品質成分,且室溫水不需要加熱,節約能源,成本較低,在生產上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易娟,曹進. 茶中氟化物安全性的討論[J]. 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2005,26(3):113-117.
[2] 馬立鋒,阮建云,石元值,等. 茶樹氟累積特性研究[J]. 浙江農業學報,2004,16(2):96-98.
[3] FUNG K F, ZHANG Z Q, WONG J W C, et al. Fluoride contents in tea and soil from tea plantations and the release of fluoride into tea liquor during infusion[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1999,104:197-205.
[4] 熊培生,黃文耀,李陽,等. 除氟劑篩選及其與茶湯相互影響的研究[J]. 中國地方病學雜志,2005,24(2):152-154.
[5] 張瑩. 四川磚茶加工的降氟材料篩選及評價[D]. 雅安: 四川農業大學,2008.
[6] 施嘉璠,杜曉,何春雷. 降低黑茶含氟量的研究[J].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1991,9(3):404-410.
[7] 王連方. 茶葉氟與飲茶過量氟中毒[J]. 地方病通報,2000,
5(2):92-93.
[8] 林智,舒愛民,蔣迎,等. 降低磚茶氟含量技術研究初報[J]. 中國茶葉,2002,24(1):16-17.
[9] 鐘蘿. 茶葉品質理化分析[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10] HU J H, ZHOU D R, CHEN Y Q. Prepar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green tea extract enriched in epigallocatechin (EGC) and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 [J]. J Agric Food Chem,2009,57(4):1349-1353.
[11] GB/T 21728-2008, 磚茶含氟量的檢測方法[S].
[12] 胡燕,魏曉惠,高榮,等. 磚茶氟浸出的試驗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916-917,971.
[13] 羅淑華,賈海云,章雄才,等. 磚茶中氟的浸出規律研究[J], 茶葉科學,2002,22(1):38-4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