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正交設計,以料液比、提取溫度和提取時間為因素,考查3個因素對提取攀枝花地區野生余甘子果實多糖的影響。最佳工藝條件為,料液比為1∶20(m∶m,下同),提取溫度為100 ℃,提取時間為3.0 h,余甘子多糖的含量為5.91%。
關鍵詞:多糖;余甘子;正交設計
中圖分類號:R282.7;O629.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2-2523-03
Study on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from Phyllanthus emblica in Panzhihua
ZHANG Ying1a,1b,LI Min-jie1a,1b,YANG Ge2
(1.Panzhihua University,a. College of Biological & Chemistry Engineering, b.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 Chemical Engineering, Panzhihua617000, Sichuan, China; 2. Food and Drug Control Institution, Panzhihua617000,Sichuan,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 of solid to liquid ratio, extracting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extracting polysaccharide from fresh fruit in Phyllanthus emblica L. in Panzhihua was studied by orthogonal design. And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 solid to liquid ratio, 1∶20(m∶m); extracting time, 3.0 h; temperature, 100 ℃. 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could reach 5.91% under these conditions.
Key words: polysaccharide; Phyllanthus emblica L.; orthogonal design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即滇橄欖(大戟科Euphorbiaceae,葉下珠屬Phyllanthus),是一種十分獨特的生長在中國亞熱帶、熱帶部分地區,特別是干熱河谷地區的落葉喬木或灌木資源植物[1]。余甘子是藥食兩用的具有保健功能的經濟資源植物,果實在我國作為中藥,包括藏醫藥等民族藥用植物記載使用已有2 000年歷史[2]。全世界有將近20多個國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傳統藥物體系中使用余甘子,這與其有多種治療功效有關,其主要用作輕瀉劑、抗病毒、抗細菌和真菌、抗氧劑、利尿劑,用于口腔疾病、糖尿病、腹泄、發燒、發炎等多種病癥的治療。藥理研究結果也表明,余甘子具有抗微生物感染、抗氧化、抗腫瘤、降血脂和血糖、降壓、補益等多種生物活性,且無明顯的毒副作用[3]。
目前國內對余甘子藥用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余甘子沒食子酸、揮發油、槲皮素、游離氨基酸、多酚類物質、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方面[4,5],對余甘子多糖的研究還比較少見。余甘子多糖作為余甘子的主要組分之一,其提取工藝和生理活性的研究必將會給人類對抗疾病困擾帶來新的有力武器。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植物材料樣品采自攀枝花市仁和區,采取野生余甘子新鮮果實。取顆粒大小、飽滿程度、色澤都較均勻的果實洗凈,60 ℃烘干,粉碎后經100目篩過篩,得干粉備用。
1.1.2試劑石油醚、無水乙醇、苯酚、無水葡萄糖、乙醚、濃硫酸,均為分析純,均產自成都市科龍化工試劑廠。
1.1.3儀器AP-02真空泵(天津奧特賽恩斯儀器有限公司);HR/06/BC攪拌機(珠海飛利浦家庭電器有限公司);722可見光分光光度計(上海菁華科技儀器有限公司);YP202N電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8002 TDA溫度控制儀(北京市永光明醫療儀器廠);202-2AB電熱恒溫干燥箱(北京中興偉業儀器有限公司);索氏回流器等。
1.2方法
1.2.1葡萄糖標準液的配制準確稱取105 ℃干燥至恒重的無水葡萄糖100 mg,用去離子水定容至100 mL,再取該溶液10 mL用去離子水定容至100 mL,即得100 μg/mL的葡萄糖標準液。用吸量管準確移取苯酚5mL,去離子水定容至100mL,即得5%苯酚液,棕色瓶中避光保存。?。钢崈粼嚬埽謩e精密量?。埃?、0.1、0.2、0.4、0.6、0.8、1.0、1.2 mL葡萄糖溶液,加去離子水至2 mL,再分別加入5%苯酚液1 mL,搖勻后迅速加入5 mL濃硫酸,搖勻放置5 min,置沸水浴中加熱15 min取出冰浴冷卻至室溫,以空白試液為對照,在最大吸收波長即490 nm處測定吸光度(A)。以吸光度(A)為縱坐標,葡萄糖濃度(C)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并求回歸方程。
1.2.2石油醚去脂稱取余甘子果實干粉10 g,置于索氏回流器中,經石油醚(30~60 ℃)250 mL回流抽提脫脂1次,時長1.0 h。
1.2.3溫水浸提將余甘子干粉置于500 mL燒杯中,按設定料液比加水并在燒杯口加蓋三分之二玻璃片,防止水分過量蒸發,置于TDA溫度控制儀中,在設定溫度水浴浸提數小時,提取兩次。
1.2.4過濾沉淀將提取液進行抽濾,棄去濾渣。按1∶4(濾液∶無水乙醇)體積比[6]加入無水乙醇于濾液,靜置24 h[7]后抽濾,棄去濾液,濾渣用藥匙刮至培養皿中。將培養皿置于電熱恒溫干燥箱中,60 ℃恒溫干燥,得黃白色粉末,即得余甘子多糖粗品。
1.2.5粗多糖的多糖含量測定精密稱取干燥至恒重的粗余甘子多糖100 mg,用去離子水高溫溶解后冷卻至室溫,稀釋定容至100 mL,再?。保?mL該溶液稀釋定容至100 mL,即配制成了1∶1 000的粗多糖溶液。用吸量管精密吸取該溶液2 mL于試管中以標準曲線繪制項操作,于490 nm波長處測定其吸光度并帶入回歸方程計算多糖含量。樣品中的多糖含量=(C×V×D×10-6)/(2×W粗)×100%,其中,C——吸光度測定的溶液中多糖濃度(μg/mL),V——待測液體積(mL),D——稀釋倍數,W粗——稱取的粗多糖質量(g)。
2結果與分析
2.1標準曲線繪制
取吸光度(A)對葡萄糖液濃度(C)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及標準曲線(圖1)。
2.2單因素試驗
2.2.1料液比對多糖含量的影響精密稱取余甘子干粉10 g,分別采用1∶15、1∶20、1∶25、1∶30的料液比,提取溫度90℃,提取時間2.0 h。研究料液比對余甘子多糖提取的影響,共做3組平行試驗。由圖2可知,在提取溫度和提取時間相同的條件下,料液比從1∶15變為1∶20的過程中,多糖含量上升,1∶20時含量最高,達到了5.07%。
2.2.2提取時間對多糖含量的影響精密稱取余甘子干粉10 g,采用1∶20的料液比,提取溫度90℃,提取時間分別為1.0、2.0、3.0、4.0 h,研究提取時間對余甘子多糖提取的影響,共做3組平行試驗。在提取溫度和料液比相同的條件下,提取時間從1.0 h上升到3.0 h的過程中,多糖含量也隨之上升,在提取時間為3.0 h時含量達到最大,為5.53%。之后,提取時間再增加,多糖含量反而下降。
2.2.3提取溫度對多糖含量的影響精密稱取余甘子干粉10 g,采用1∶20的料液比,提取溫度分別為70、80、90、100 ℃,提取時間2.0 h,研究提取溫度對余甘子多糖提取的影響,共做3組平行試驗。在提取溫度從70 ℃上升到90 ℃的過程中,多糖含量也在逐步上升,并且在90 ℃時含量達到最大,為5.32%。在此提取溫度基礎上,若再增加溫度,多糖含量則下降。
2.3正交試驗
2.3.1正交設計單因素試驗結果表明,在其余兩因素條件相同,料液比為1∶20,提取時間為3.0 h,提取溫度為90 ℃時多糖含量最高。因此選取料液比、提取時間和提取溫度作為考察因素,每因素擬定3個水平,運用L9(34)正交表(表1),確定余甘子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藝。多糖含量結果見表2。
由正交結果極差分析可知,3個因素對余甘子多糖的影響效果分別為:料液比>提取溫度>提取時間。
SPSS13.0方差分析表顯示,料液比的P值為0.024,料液比不同水平對多糖含量的影響顯著。由均值比較,料液比1∶20條件下提取結果較好。料液比太低會使提取溶液黏度太高,原料粉與水難以充分混合,不利于多糖溶出,得到的多糖含量不高。料液比太高會使提取液中多糖濃度降低,而且會增加后續工藝中的提取液的濃縮度和醇沉中的酒精用量,浪費工藝成本。提取溫度的P值為0.037,說明不同水平對多糖含量影響顯著。由均值可得出,100 ℃條件下的多糖提取結果較好。過高的提取溫度會破壞多糖結構、使有些多糖發生降解而影響其生物活性,而且在實際生產中,過高的溫度會增加能耗和成本的投入。提取時間的方差分析P值為0.073,對多糖含量影響不顯著。提取時間太短不利于多糖的溶出,從而降低多糖提取得率。提取時間太長會使多糖在高溫提取過程中的時間過長,而使部分多糖破壞和降解,降低多糖的得率。綜合試驗結果并考慮實際應用成本等因素,確定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余甘子果實干粉脫脂后,以20倍加水量提取兩次,每次3.0 h,提取溫度100 ℃。
2.3.2工藝驗證按照正交試驗所確定的優選工藝條件,進行驗證試驗5次,結果見表4。試驗測定多糖平均含量為5.91%,CV為0.67%,結果表明該提取工藝穩定可行。
3討論
通過試驗探索了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余甘子多糖的最佳工藝條件,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時間和提取溫度對水提法提取余甘子多糖時得率的影響。并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進行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以確定最佳的提取條件。試驗結果表明,料液比和提取溫度對多糖含量的影響顯著,提取時間對多糖含量的影響不顯著。水提醇沉法提取余甘子多糖的最佳條件為,料液比為1∶20,100 ℃下提?。常?h,多糖含量為5.91%。
相比酶提法、超聲法和超臨界萃取法等,醇沉水提法提取效果稍差。但考慮實際成本和某些負效應,如酶法降解副產物對提取會有影響,超聲波的凝聚作用以及熱點作用下多糖的降解問題等[8,9],本課題雖采用了較傳統和保守的水提法,但是根據所得的試驗結果來看,多糖含量較高,提取效果比較理想。
試驗旨在為余甘子果酒制作提供一定的參考數據,未涉及余甘子植株其他部位多糖含量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余甘子植株除了果實以外的其他部分如根、葉、芽、種子、莖等也含有相當高的多糖含量。在某些品種余甘子植株中,果實以外的多糖含量甚至高于果實本身[10]。
余甘子屬于攀西干熱河谷地區的特色植物資源,入藥食用皆宜。目前攀西地區的余甘子多糖提取研究未見相關報道,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余甘子多糖提取的影響因素復雜,包括料液比、提取時間、提取溫度、提取次數、醇沉濃度、醇沉時間等,本研究僅取前3個常見因素作正交優選。今后有必要進一步就原料和工藝兩方面比較余甘子植株其他器官的多糖含量和提取工藝中的其他因素的影響效果。
參考文獻:
[1] 班晉. 余甘子的經濟價值及其發展前景分析[J]. 廣西熱帶農業,2008(2):47-49.
[2] 陳知毅,劉學銘,吳繼軍. 余甘子的藥理研究和利用綜述[J]. 中國南方果樹,2004,33(1):58-61.
[3] 朱艷娟.余甘子的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7,20(7):622-623.
[4] 楊順楷,楊亞力,楊維力. 余甘子資源植物的研究與開發進展[J].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8,14(6):846-853.
[5] 賴志勇,戴宏芬,肖維強,等. 4種余甘子功能成分的分析[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9,28(1):97-101.
[6] 陳奎,陳宜斌. 板藍根多糖提取和純化工藝研究[J]. 食品研究與開發,2007,28(4):57-59.
[7] 王新琪,蔡廣之,韓梅,等. 冬瓜皮多糖提取工藝研究[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0,32(1):54-57,61.
[8] 齊香君.現代生物制藥工藝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180-182.
[9] 高續春.多糖提取純化方法研究進展[J]. 榆林學院學報,2009,
19(4):65-67.
[10] 蔡英卿,賴鐘雄,何夏森,等. 余甘子各器官多糖含量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07,23(3):428-43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