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教育歸根到底是個性化教育,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理念,對推動學校體育教學“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了使初中男生盡快正確掌握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術,有必要對該技術的教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單手肩上投籃;教學思考
一、問題的提出
在籃球教學中,對投籃技術的教學和訓練常采用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方法,該投籃技術簡單易學,動作要領易于掌握,而且是學生在籃球運動中最常用的投籃動作。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因該技術難度不大而使得教法過于簡單,又過分追求命中率,而忽略對投籃動作規范化要求,制約了學生對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動作的掌握,直接影響到投籃技術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實驗結果與分析思考
⒈實驗結果
表1: 實驗組、對照組實驗前后測試成績
從表1可知,實驗組通過實驗教學后,投籃進球平均數由實驗前的6個提高到7.5個,增加值為1.5,而對照組在實驗前后均為5個;在技評成績方面,實驗組在實驗教學前后的差距較大,而對照組的技評成績與實驗后相比基本沒有什么變化。說明實驗組通過實驗教學后,其投籃技術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程度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基本上達到了實驗的要求.教學比賽是檢驗實驗效果的重要手段,為驗證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實驗教學是否達到了實驗所要求的效果,將兩組學生各組成3個隊(每隊5人)進行了3場教學比賽,比賽結果見表2。
表2: 實驗組、對照組教學比賽成績
從表2可知,在三場教學比賽中,從單手肩上投籃的次數來看,實驗組每場比賽均多于對照組,其各場命中率平均達到35%以上。而對照組無論投籃次數,還是命中次數均低于實驗組,其命中率平均為15%左右,低于實驗組20%。教學比賽結果表明,實驗組通過實驗教學后,較好地掌握了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術,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⒉分析與思考
教學實驗結果表明,在兩個組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基本相同的條件下,實驗組教學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是示范講解與現代手段相結合。實驗教學法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與示范、講解相結合,讓學生能夠感知教師示范動作的細節。教師示范時,利用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技術掛圖、光盤,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建立正確的動作形象,了解動作的各個細節和整個動作的過程。這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而且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加深印象和強化記憶。教師講解時語言要精煉準確,盡量把動作特征形象地刻畫出來,同時還要指出技術動作的關鍵和注意點,如:腳蹬地,腰腹伸展,抬肘伸臂,屈腕撥指的順序柔和用力,大拇指和小指要把握方向,這些關鍵點簡要地描述了整個動作,強化了第二信息系統的刺激,同時又突出了技術動作的關鍵所在,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動作,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從而在形成完整技術動作概念的基礎上對技術的主要環節加以體會、深刻理解。
其次是因勢利導,體育教師和學生一起活動好。給他們一個空間,讓學生在享受健康中學習技術,提高技能,發展特長。體育與健康教學注重在運動中體驗技術,如果教師能激發學生的運動欲望和靈氣,一定會有利于課的成功。譬如我一直試著自己參與到學生中間去,有時甚至穿上一套學生的服裝,扮演一位“學生”與他們共同活動,進行朋友式的思想溝通與交流,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往教師反復講解、示范傳授技術時,學生往往不一定能認真、耐心地體會那些抽象的概念,當我與他們一起活動時,只要做一個成功的動作,加上適當的提醒,他們就會很興奮的模仿,突發靈感,還經常毫不留情地和我過招,甚至會“急性”做出一些高難度動作,不會因為我是老師而束縛。這時,他們的獨立分析和判斷能力以及技術動作幾乎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揮,一旦獲得成功或受到鼓勵時,他們的積極性更高,得意之情會豪不掩飾地流露出來,這無疑使教與學得到自然相融。
總之,作為教師,把教學過程變成既是學生掌握知識,又是一個身心發展、潛能開發的過程,使學生從心里真正熱愛體育與健康課,師生關系真正做到相融與平等。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縣城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