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學科到了初中學習階段分化現象最顯著,分化的因素包括學校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以及我們應采取的防分化對策。
【關鍵詞】數學;分化;對策
據調查發現:到了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的現象比較嚴重。從客觀因素講,學生進入初中后,由于課程難度、濃度的加大,造成學生學業壓力的增加。如果學生自身學習基礎差,或學習方法不適應,都可使心理矛盾加劇。特別是初二下學期,這時學生身體迅速發育,自我意識增強,成人感發展,獨立意向明顯,家庭、學校的影響在減弱。因此,自主性發展要求同自我調控能力之間,存在著突出矛盾,結果使學業波動現象大量出現。那么,“數學學科”分化形成的具體原因有哪些?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對策呢?下面我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對這個方面的認識。
一、分化形成的原因
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多數是后天形成的。
學校因素:
1.教師對學生的心里關注不夠
學校及老師對數學差生關照不夠,發現問題,沒能與學生及時溝通,幫助學生解除學習上、心理的存在的問題,給予幫助,沒能與家長及時聯系。有些老師甚至一味的批評,責怪學生太笨。久而久之,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2.老師對學生教育方法不當
教師大多數時候采用大鍋鈑式教學,沒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因人施教;沒有注意到學生之間的差異,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同學,公開報讀學生的考試成績,對期中、期末考試成績進行排名。以學習成績論成敗,這大大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一部分同學對學習失去信心,淪為差生。
家庭因素:
部分家長文化水平較低,不能及時針對性地加以督促和輔導,偶爾過問一下,發現問題,不問緣由,簡單粗暴地批評一下,甚至打一通。打完子事。
自身因素:
1.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
對于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學習數學興趣比較淡薄的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往往也比較差,學習成績與學習興趣有著密切的聯系。一些意志不夠堅強的學生,在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作業抄襲、考試舞弊,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2.學生數學的基礎薄弱
學生掌握知識、技能不牢固、不系統,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形成知識上的脫節,給后續學習造成障礙。初中數學教材的結構邏輯性、系統性更強。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造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分化。
3.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教學學習要求
初中階段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初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
二、采取的對策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動力,學生如果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欲,就能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途徑很多。我覺得: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因人施教。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努力為學生創設他們所熟悉學習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多給學生創造動手的機會,多給學生創造交流互動的機會,多為他們設計一些他們能夠解決的問題,為他們提供展示的場所,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恰當地運用藝術性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
2.教會學生數學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想學、會學、善學
在和部分數學差生交談時,他們經常會說,我在數學學習上化費了功夫不少,但學習成績總不理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這主要是他們的學習不得法。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一方面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教會他們如何學、怎樣做。加強抽象邏輯能力訓練,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學到了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注重情感教育
學習跟不上的學生比較敏感,他們普遍存在自卑感,不愿意與其它人交談,有些甚至與任課教師有抵觸情緒,他們更需要教師對他們多關心,多愛護,親其師,信其道,因此教師就應該多研究這部分學習較差的學生心理,多與他們接觸,與他們交朋友,解決他們心中的疙瘩,使學生相信你,喜歡你,從而從心理上愿意學習數學。
4.多渠道地開展幫學活動
當學生出現數學學習的差距時,教師應進行一對一的幫扶,可利用空余的時間幫助學生補習數學內容,從基礎入手,讓他們盡快地跟上大部隊,同時,也可經組織學習幫扶小組進行重點幫扶。
5.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自信心
要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不同的人有不同要要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價標準,要有意識地出一些較容易的題目,讓他們嘗到甜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意識到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好的,讓他們體會到成就感,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低人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其對數學學習方面的自信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進而縮小兩級間的差距。
6.多與家長溝通
數學任課教師主動地和家長交流,讓家長了解數學教學進度,便于對孩子加強督促:督促其復習、督促其預習、督促其完成數學練習,并談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多一點關心,多一點同情理解,多一點贊揚激勵,多一點關懷幫助。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大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