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所謂的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教學的價值與意義、理念與內容、過程與方法等不斷反省、反觀的過程。有一定教學經驗、責任心強、在教學上有追求的教師都會十分重視教學反思,因為教學反思可以指導我們不斷地改進教學,逐步積累和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可以及時的記載教學中的得與失,使教師進行自我認識、自我矯正,從而達到自我超越;可以促使教師積極捕捉、挖掘并解決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學性。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了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國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也提出類似的公式: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教學反思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當時刻做好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創建高效率的課堂。
根據反思對象及情境的不同,教學反思大致可分為自我反思和交流反思兩種。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體會,從自我反思的角度談談寫教學反思時要注意的“五性”:
1.及時性
一課下來,只要稍加回憶,從教者都會有許多自我感受: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處理是否適當,教學語言和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上是否合理,所用的教學方法是否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學靈感的突發,教學突發事件的應對,課堂教學的氣氛是否活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困惑,學生的一些創造性的見解,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的修補措施等,這些寶貴的信息在頭腦中停留的時間是很短暫的,甚至稍縱即逝,需要課后及時的捕捉,及時的記錄下來,才能夠很好的發揮它們在隨后的教學中的應有的作用。
2.持久性
“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彪S著新課改全新的教育理念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納,面對著急劇發展變化的教育對象,要想全面地、系統地積累教學經驗,就必須堅持每堂課后都要反思、記錄。常見一些教師,雖然也寫教學反思,但只是興致所至的“小插曲”,有空或想起來時記一下,一忙就擱一邊了,讓客觀上的忙取代了自己主觀上的勤。教學反思其實應該是教師的職業反應和工作習慣,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的有機構成,是日常教學工作的環節和方面,教學反思不一定是長篇大論,即使是只言片語,只要能做到每節課后都反思,也是不容易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既要有恒心,還要有毅力,而且還要做到勤于動手,日積月累,必有所獲。
3.簡明性
教學反思是在課后用較短的時間去回顧授課過程中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教學靈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自己的再設計。這些記錄不可能用許多時間去寫文章,否則帶給自己的是沉重的負擔,如果要整天疲于應付,就從原動力上動搖了反思的有效性。只能是簡明扼要地寫些非記不可的內容,教學中的閃光點、教學中的敗筆之處及反思后的再設計。
4.關鍵性
如果說簡明性是寫教學反思的基本要求的話,那么關鍵性就應該是寫教學反思的實質性要求,因為這是教學研究之所在,是提高教師素養之所在。一堂課取得滿意效果的原因在哪里?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程度如何?對一個問題反復講解學生仍不理解的問題之所在?學生上課提不起勁的緣由?知識應該怎樣生成……換言之就是把反思的重點放在思考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實際、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課程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能夠解決現實問題、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等。把這些關鍵性的問題簡明地記下來,進行全面而深入地冷靜思考和總結,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嶄新的表達方式,從而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的新方式。
5.科研性
教學反思僅僅停留在積累一些經驗型材料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不利于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必須向更高層次發展,應在收集經驗的基礎上,分析和梳理有關的經驗,以批判的眼光審視和剖析自己的教學實踐,反觀自身,創造性思考,不斷提出問題,激勵自己或啟發他人共同去探索、去研究,這樣教學反思才能有力度、有成效。并且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加強與同事間誠摯的交流對話,通過多媒體技術多研究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手段,找出教學理念上的差距,站在更高的層次來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持之以恒,一有所得,簡明寫下,只言片語把握關鍵,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有反思,觀念才能更新,行動才會優化,我們要使教學反思成為促進教育發展的“推進劑”和“潤滑油”,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創建高效的物理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趙浩嵩 《教學反思: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 江蘇教育研究2007.8
[2]錢金明《有效教學:在理性實踐中前行》江蘇教育研究2007.6
(作者單位:江蘇省官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