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情緒的體驗往往最為深刻,積極的心理定勢會增強自信心,擔心和畏懼對手將會產生焦慮情緒。人們的熱情和期望會給運動員帶來拚搏的動力,同時也會給運動員帶來壓力。賽場上各種因素的變化與肌肉活動息息相關。因此,在任何情況下,保持穩定的情緒,調整好心態是獲得比賽勝利的保證。
【關鍵詞】心理因素;競賽;調控
比賽中經常可以看到:有些運動員面臨緊張、激烈的場面或雙方勢均力敵,難分勝負時往往能發揮出超乎尋常的力量,最后取得比賽勝利。而有些運動員在競賽氛圍中感到恐懼、膽怯甚至自卑,比賽中就會出現“失常狀態”,不能充分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技術、戰術水平,最終影響運動成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競賽中運動員心理狀態的調節。那么如何使運動員在激烈的比賽氛圍中調整好心態,爭取優異的成績?筆者就實踐中的一點體驗,與大家共鑒。
一、競賽中運動員的心理狀態
運動員在比賽中,所表現出的心理狀態一般有兩種,即良好的心理狀態和不良的心理狀態。在比賽中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以使運動員對勝利充滿渴望與信心,精力充沛、斗志旺盛、肌肉力量增大,應變能力強,以排除一切干擾因素,從而達到所期望的技術水平和戰術要求,有的甚至是超水平地發揮。如在市第四屆全民運動會中,小學男子甲組200米決賽,我校阮征同學以27秒的好成績破28秒2的市紀錄,平時,其訓練最好的成績為28秒9而在運動會中筆者通過第二信號系統及時給其調整心理狀態,使他很快從跳遠比賽失利陰影中解脫出來,增強了斗志與信心,一鼓作氣超水平的發揮了200米這一頂,也為后面項目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不良的心理狀態對運動員的運動能力起阻礙作用,產生消極影響。它降低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和動作效果,限制了運動員技、戰水平的正常發揮,致使運動員表現失常,造成比賽的失利。如本次運動會的女子4×100米接力,由于隊員緊張、膽怯、信心不足(表現在說自己手腳發軟,注意力渙散等)導致二棒與三棒的隊員交接棒時掉棒,結果名落孫山。
二、運動員心理狀態的調控
1.外部環境因素的刺激調控
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會收到來自賽場環境諸如氣氛、觀眾、天氣、場地以及對手的表現等刺激因素,主要是通過人的感官從賽場獲得的。這些因素往往直接影響運動員的情緒,導致運動員心態的波動。為克服這些不良因素,除采用加強和提高運動員適應能力,降低其接受外界的感受性,使其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動作上這一措施之外,還可以采用轉移不利因素干擾或信息回避等措施。在比賽間歇采用“靜坐閉目養神”、“聽音樂”等自閉方法,把思想引向自身內部感覺,這樣就有效地防止了外界信息的干擾使心態趨于平靜。
2.生理因素的調控
運動員因傷病、疲勞、女子月經前期等生理因素都會引起心態的波動,這將直接影響最佳競技狀態的形成與保持。對此,可采用精神放松法、注意力轉移法、念動法等方式來防止生理因素對心態的干擾和影響。例如對女孩子生理現象的出現可請校醫配合教練員對其焦慮、煩躁的心理進行適當的疏導,可以采用一些物理手段的方法調節月經期使其在比賽前或在競賽后出現,從而盡量減少經期對其運動成績的影響。
3.認知因素的調控
認知因素是來自大腦的各種中樞信息,其中包括對過去經驗追憶。如過去失敗陰影的重現、聯想:再如想成功怕失敗,對比賽結果的預測等都會對心態有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在比賽的關鍵時刻,只要頭腦里閃現失敗的念頭,運動員情緒馬上出現起伏、產生焦慮、急躁心態,這種情況下除教練員通過第二信號系統和肢體語言給予其心理調節外,更主要的是隊員自己必須確定正確的思維定勢和程序,要以積極的內心想象占據自己的頭腦(多想自己的長處優勢,少想短處和傷心經歷;不考慮過細,突出良好知覺),從而防止消極認知因素的不良影響。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自我暗示“鎮靜”、“放松”、“我感覺很好”、“我一定成功”等激勵因素的實施來自我鼓勵和自我安慰的方式進行調控。
三、切實把心理素質訓練融合到技戰術訓練當中去
運動員在比賽中穩定的心理素質不是想要就能立等可取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輕易得到的,它必須花大力氣培養,不斷從平時訓練、比賽中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現代運動訓練已把心理訓練作為運動員訓練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同身體訓練、技術訓練、戰術訓練相結合,構成了現代運動訓練的完整體系。通過心理訓練改善運動員專項所需的心理素質和個性特征,學會調節心理狀態的各種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心理潛力,以便在比賽中促進身體和技術水平的正常或超常發揮。運動實踐證明,運動員卓越高超技術和戰術的發揮是各種肌肉群在中樞神經可靠地控制下得以進行的。心理訓練正是對運動員的大腦進行專門化訓練,通過第二信號系統作用,提高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從而提高對內臟器官和思維過程的調節支配作用。平時訓練中只有加強心理的訓練,時常把心理訓練揉合到技術戰術訓練當中去,才能做到比賽時臨場不亂、發揮出色,保證比賽的勝利。
訓練中常用的主要心理訓練法有:(1)模擬訓練(2)放松訓練(3)想象訓練(4)注意力集中訓練(5)生物反饋訓練(6)催眠訓練(7)暗示訓練(8)意志訓練(9)心理適應調節法等。
總之,在競賽中教練員要善于觀察及時發現情況,正確誘導運動員,培養積極情緒,克服消極狀態。運動員自身更要具備穩定、沉著、自我調控心理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對挖掘自身最大潛力、爭取優異成績有著至高無上的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