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學科進行情感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語文課堂也是進行情感教育的沃土。廣大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形象、品讀作者思想,通過自身對課文的真情演繹,調動學生的內心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思,讓學生深刻體驗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使人物情、作者情、教師情不斷影響學生的情感,從而陶冶其情操,升華其情感。
【關鍵詞】人物感悟;作者情懷;教師演繹
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曾經說過:“情感是一個人素質的靈魂,沒有情感,就沒有素質可言。”語文學科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豐富情感的學科,語文教材中蘊含豐富情感的課文俯拾皆是。那么,語文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挖掘作品的內蘊,讓真、善、美走進學生的內心?在此談幾點做法,與同行共討。
一、品味細節(jié),感悟人物形象,強化情感判斷
初中學生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他們認識世界的過程總是伴隨著情感的傳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將學生帶入作品的情境之中,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在對藝術形象的感悟中,產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態(tài)度或情感評價,使性情得以陶冶,靈魂得以凈化,從而獲取良好的情感體驗。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的優(yōu)秀作品。文中為了表現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和惟利是圖的性格特點,有這樣一些細節(jié)描寫:“我父親臉上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著嗓子說:‘啊!啊!原來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謝謝您,船長。’”、“父親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噥著:‘出大亂子了!’”為了讓學生理解人物此時緊張、恐慌以及失魂落魄的心理狀態(tài),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品讀這些細節(jié)描寫,然后再請幾個擅長表演的同學上臺模仿,他們惟妙惟肖的動作、誠惶誠恐的語言,讓同學們在一笑之余,深刻感受了菲利普夫婦的冷漠、自私以及資本主義社會金錢主宰一切的社會現實,在此基礎上,自然的形成了對人物的情感判斷,深化了自身的情感認知。
大凡歷史上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不是因為其擁有華美的語言、跌宕的情節(jié),更重要的是文章中總是洋溢著作者熾熱的情感和承載著深遠意義的藝術形象。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針對這些經典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品味其言語,揣摩其內心,讓學生仿佛置身其間,從而對故事形象的本質進行深刻領會,不斷深化自身的情感認識和情感判斷。
二、研讀課文,感受作者情懷,內化情感體驗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猶如在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實際上,文學作品以文本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字里行間無不折射出作者的喜怒哀樂,愛憎情仇。當學生滿懷期待地走進作者所描繪的作品空間時,會自然地產生豐富的情感感受,而當這種感受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時,就會上升為一種至善純美的境界,這種境界給人以美的愉悅,讓人在潛移默化中獲取心靈的洗禮。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詩詞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首,讓人百讀不厭。全詞以宏偉的氣勢,生花的妙筆,寫景論史,謳歌贊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人們?yōu)榻⑿轮袊鴬^斗。詞的開篇寫北國風光,氣象宏偉,在此基礎上,再來評議中華古今人物。把玩這些詞句,可以感受詞人觀景時的豪情激蕩和廣闊的胸懷。在上闋極盡描寫祖國江山之雄偉壯麗之后,下闋自然引入無數英雄競相為她“折腰”,可惜他們有的“略輸文采”,有的“稍遜風騷”,有的“只識彎弓射大雕”,不懂得怎樣才能盡情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此時作者筆鋒陡然一轉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作者開闊的胸襟,自信中滿懷期待,使讀者也隨之熱血澎湃。詞人的這種樂觀自信以及無比開闊的胸襟,在讀者鑒賞的過程中,每時每刻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催人奮進,永遠給人以奮發(fā)向上的啟迪。教師在教授這些內容時,要重點引導學生走進作者內心,感受作者的情懷,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真情演繹,體會教師情感,促進情感認同
古人說過“三分文章七分讀”,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也有“課堂上最好聽的聲音是讀書聲”的論述。可見,語文課堂上的情感教育離不開誦讀,教師應在課文朗讀中,以讀代講,讀中悟情,以此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試想,一個笑容可掬、精力充沛的教師,朗讀時輔以抑揚頓挫的嗓音、鏗鏘頓挫的語調、聲情并茂的動作,怎能不吸引學生探究的激情,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情感認同?比如《我的母親》是我國著名政治家和出版家鄒韜奮先生深情回憶母親的文章,文章表達的真情實感讓人肅然起敬。教師在朗讀課文時,要以沉緩的聲音、深情的語調來朗讀才能體現作者的思念之情;《沁園春·雪》上闋要讀得蕩氣回腸,下闋要讀得高屋建瓴,最后幾句要讀得豪情萬丈才能展示作者偉大的胸懷和堅定的信心;而對于《小石潭記》這樣一篇文質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記,教師則更應在了解作者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借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愁悶的背景下,讀出作者失意中的豁達、樂觀……只有教師是一個情感豐富之人,演繹課文時,才能詮釋出文章的情感內涵,學生也才能從中汲取更深刻的情感體驗,從而激起強烈的情感認同。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具有培養(yǎng)審美情感,學會情感判斷,鑄造美好心靈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這話道出了情感教育的意義。教師要塑造學生良好的品格,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就必須深入研讀教材,捕捉相應的情感因素,去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不斷陶冶學生的美好情操,從而加深學生對人生意義的理解和感受,成長為一個全面健全的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州中學)